我一直主張每個人都應(yīng)該用“四大熱愛”來指導(dǎo)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相信,只要做到這四大熱愛,生命就會有所提升,人生的樂趣也會增加很多。
四大熱愛,首先是熱愛自己。因為我發(fā)現(xiàn),不熱愛自己的結(jié)果往往是傷害自己。從進北大的第一年到第七年,我一直仇恨自己,覺得自己怎么看都不是人,怎么看都不如別人,怎么看都屬于那種該自殺的人。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七年成了我生命中最痛苦的七年。再后來,做了新東方以后,我開始慢慢學(xué)會了熱愛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一些能力,看到了自己的成長。我發(fā)現(xiàn)熱愛自己是人生的基礎(chǔ),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還能干什么!當然,愛自己并不是自大狂妄,也不是阿Q精神,而是理性地自信,抱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足,爭取更多的成長空間。昨天不會的東西今天會了,周圍的朋友越來越喜歡你了,這都是熱愛自己的充分理由。
第二個熱愛,是熱愛別人。當你善待周圍的人,周圍的人也會開始真的喜歡你。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也要善意地微笑。為什么呢?原目很簡單,如果我不喜歡你,你不喜歡我,那大家就沒法做事了。一個人一輩子能有十幾個知心朋友已屬不易,如果還能有兩三個知己,不管是紅顏的還是藍顏的,那就更加了不起了。知己是什么概念呢?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愿意替你做,能為你承受屈辱,能與你肝膽相照,心靈之間相通,思想上互相理解,這就是知己。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每個人都是你的知己;而且,只愛知己不愛別人,也是很狹隘的。一個人應(yīng)該向耶穌學(xué)習(xí),有愛眾生的勇氣,這是為人的一個標準。一個人要盡可能做到生命中沒有敵人,只有朋友。每一個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生存下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想和信念。生活中有崇高的人,有平凡的人,也有小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共生的這個世界的一分子,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希望得到愛,希望得到這個世界的溫暖。你也是這個世界的一分子,如果你不主動學(xué)會熱愛別人,而是等著別人先來愛你,那就可能失去很多快樂和機會。即使受到了傷害,你也要堅信大部分人都是好人,你善待他們,他們最終也會善待你。一個人在被愛情、家庭、同事或朋友傷害之后,還依然能夠相信愛情、相信家庭、相信同事、相信朋友,他就達到完人的境界了。
第三個熱愛,是熱愛自然。我說的自然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指大自然,另一層是順其自然的意思。我熱愛自然,也很喜歡走進自然。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我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其實有非常美好的另一面,那與日常的煩惱無關(guān),且可以洗去日常的煩惱。有時候,自然并不一定要走出去才能夠找到。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詩意的生活》,專門表達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夠找到詩意的存在。有的時候你只顧低頭干活,工作自然會變得難以忍愛。但如果有的時候你抬頭看一下天空,看白云正從天空飄過,或者皓月當空的晚上,凝視明月五分鐘,那感覺就不一樣了!有一天晚上,我在家里用電腦工作,忽然停電了,剛開始我覺得特別煩躁,因為工作只做了一半。后來,我在黑暗中坐了15分鐘,發(fā)現(xiàn)自己進入了一種寧靜的狀態(tài),一種在黑暗中現(xiàn)實變得朦朧的狀態(tài),一種詩意的存在。我小時候在農(nóng)村,那里是沒有電的,一到晚上就一片漆黑?,F(xiàn)在我身處的黑暗正是我小時候才能體會的那種黑暗。其實,我們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生活形態(tài),這種形態(tài)可以讓我們迅速地回歸到自然中去。黑暗中的這種感覺其實已經(jīng)把自然的第二層意思“順其自然”講出來了。面對黑暗,躁動不安和怨天尤人是不順其自然的表現(xiàn);而在黑暗中體會寧靜,等待光明,就是順其自然了。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們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來面對:平靜地接受并努力向好的方向改變,或者抗爭到力竭而亡。我會選擇第一種態(tài)度,因為我知道那會帶來最好的結(jié)果。
如果做到了上面的三個熱愛,第四個熱愛很自然就會出現(xiàn),那就是你對生命的無限熱愛:熱愛自己的生命,熱愛別人的生命,熱愛大自然中的生命。熱愛自己,讓個人的生命成長:熱愛別人,讓別人的生命燦爛;熱愛自然,讓所有的生命融為一體。如果你熱愛生命,那么遇到再多的困難和挫折你也不會害怕、恐懼,目為你知道總有一天這樣的事情會過去!因為生命中的生死榮辱都是一瞬間的事情!人活在世界上,就那么一小段的時間,我們應(yīng)該利用每一分鐘讓自己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