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代松江“醫(yī)士交游”與儒醫(yī)社交圈之形成

        2009-12-26 08:18:20
        社會科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社會資源社交圈

        王 敏

        摘 要:江南何氏是一個有八百多年行醫(yī)歷史的世醫(yī)家族,清代的何其偉是其中一位較有成就的醫(yī)生。他在早年的科考及后來的行醫(yī)生涯中,廣泛結交官僚士大夫,從而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儒醫(yī)社交圈”,并將交往關系延伸到醫(yī)療活動之外的社會生活中。正是基于和儒者群體的這樣一種擯除直接功利目的、充滿文人風雅氣息的日常交往,儒醫(yī)成功地提升了其社會地位,同時也提高了業(yè)醫(yī)聲譽,拓展了行醫(yī)的社會網絡,在患者資源的獲取和醫(yī)患互動中,具有更強的優(yōu)勢和更多的主導性。

        關鍵詞:儒醫(yī);社交圈;社會資源;醫(yī)士交游;醫(yī)患博弈

        中圖分類號:K8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09)12-0147-09

        作者簡介:

        王 敏,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編審 (上海 200062)

        江南何氏是一個綿延八百余年的世醫(yī)家族,家族成員從事醫(yī)學的總共有三百多人,其中在政府醫(yī)療系統(tǒng)里擔任過醫(yī)官的有48人①??梢哉f,江南何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世醫(yī)家族,而其世代綿延之長,則在世醫(yī)中也是非常罕見的。何氏家族在清代中葉有一位較為杰出的醫(yī)生何其偉,屬于該家族青浦重固支,第23世。何其偉,字韋人,又字書田,晚號竹簳山人,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卒于道光十七年(1837),壽六十有四。他從33歲開始行醫(yī),其醫(yī)學生涯主要是在嘉慶十一年至道光十七年間,秦伯未主編的《清代名醫(yī)醫(yī)案精華》(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年版)中稱其為“嘉道間吳下名醫(yī)之冠”。然而,何其偉并不僅僅因為他的醫(yī)學成就而出名,他自幼喜好詩文,交游廣闊,與當時頗有名氣的經學家、詩文家、書畫家、官僚士大夫都有密切的交往,因而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儒醫(yī)社交圈”。

        關于儒醫(yī)的誕生及其概念定義,謝利恒在《中國醫(yī)學源流論》中稱:“自宋以后,醫(yī)學一變?yōu)槭看蠓蛑畼I(yè),非儒醫(yī)不足以見重于世?!敝x氏認為,自宋代起,醫(yī)學已成為士大夫的專長,“儒醫(yī)”是時人對他們的尊稱,將具有醫(yī)學知識的士大夫與儒醫(yī)等同起來。馬伯英認為,儒醫(yī)在醫(yī)家中算是最高稱譽和醫(yī)學之正統(tǒng)。在宋以前,儒士對醫(yī)還有一種表示不屑的態(tài)度,至宋代,由于皇帝對醫(yī)學的普遍偏好,以及儒士格物致知傾向的發(fā)展和對實際應用的價值取向,醫(yī)學被認為是實行儒家理想的途徑。范仲淹“不為良相,則為良醫(yī)”之語一出,更是成為曠世流風、儒士箴言,于是儒醫(yī)的傳統(tǒng)開始形成,其實質是要用儒學幫助、改造醫(yī)學,并非只是既通儒又通醫(yī)。此外,儒醫(yī)之說也適合了當時一些落魄儒士的生存需要

        馬伯英:《中國醫(yī)學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76-482頁。。陳元朋通過對宋代官方文獻和醫(yī)事制度的梳理,認為“儒醫(y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北宋末年的官方敕令中,當時是指士人中精通醫(yī)道者,但到了南宋,儒醫(yī)定義中對士人身份的強調逐漸削弱,而成為一種對醫(yī)者價值判斷之標準,同時包含著對其醫(yī)術和道德的評判,元代繼續(xù)和強化了這一趨勢。從儒醫(yī)概念的演變過程,陳元朋將儒醫(yī)大致劃分為三類:1、本為儒士,而精醫(yī)術者;2、棄儒從醫(yī),仍不失儒士本色者;3、本為醫(yī)家,其德行有儒士之風者

        陳元朋:《兩宋的“尚醫(yī)士人”與“儒醫(y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7年版,第289—290頁。

        應該說,這一概念界定較之前面的學者,更為明確和清晰化。若以“棄儒從醫(yī),仍不失儒士本色者”而論,以何其偉一生之行為觀之,稱其為儒醫(yī)是當之無愧的。

        以儒學傳家的世醫(yī)家族

        盡管何氏家族歷代以醫(yī)著稱,然而何其偉成長的環(huán)境卻充滿了濃濃的儒學之風。何其偉的曾祖父何王模是何氏簳山一支的始祖,“以醫(yī)行吳越間”,同時也是一位風雅之士,結交了不少的文人士大夫,有《萍香詩鈔》行世。其所居處因種梅花最多,大學士沈德潛以“香雪軒”題額,是何王模與當時一些文人酬唱吟詠之處。何王模的元孫、清同治時名醫(yī)何鴻舫所作的《香雪軒記》中,記述了何王模與胡寶瑔、王昶、程沆、汪大經以及名醫(yī)薛雪等人的交往

        沈德潛(1673—1769 ),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早年師從葉橫山學詩,以詩文名世,乾隆四年(1739)進士,備享乾隆榮寵,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胡寶瑔(1694—1763),字泰舒,歙縣方塘人。雍正元年(1723)舉人,乾隆二年(1737)考授內閣中書,任軍機處章京,乾隆二十三年晉為太子少傅。乾隆二十七年以疾致仕,次年卒,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賜祭葬,謚恪靖;程沆,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科進士;王昶(1725-1806),字德甫,號述庵,又號蘭泉。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歷任吏部員外郎、按察使、布政使、刑部右侍郎等職。曾參加編纂《大清一統(tǒng)志》、《續(xù)三通》等書。好金石之學,編有《金石萃編》。著有《春融堂集》,輯有《明詞綜》、《國朝詞綜》、《湖海詩傳》、《湖海文傳》等。其涉獵廣泛,于學無所不究,為清代中葉著名學者;汪大經(1741—1809),字書年,號秋白、西村,浙江秀水(今嘉興)人,著作有《借秋山房詩鈔》,以詩文、經學、書法聞名乾嘉間。

        何其偉的祖父何云翔、父親何世仁也都是當時有名的醫(yī)生,《青浦縣志》(光緒五年刊本)稱道何世仁“尤神望聞之術,活人無算。居簳山草堂,門前舟車恒塞,衢巷不通”。同時,何云翔是國子監(jiān)生,何世仁曾候選布政使司理問,屬于有儒學背景且有強烈的文化追求的讀書人。

        這樣一個典型的儒醫(yī)家族,對子弟在科舉上寄予了厚望。何其偉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儒學訓練,“六齡入家塾,讀四書,日可一二十行”

        引自何其偉撰寫的《竹簳山人添歲記》,以下簡稱《添歲記》,凡引自《添歲記》者,在正文中用楷體字標示,不再重復出處。

        十五歲時,何其偉的父親請了當時的宿儒莊師洛在家訓課。何其偉18歲時,以二十三名補邑諸生,成為一名秀才,從此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科考生涯,總共經歷了15年,7次渡江科考。在而立之年,他開始考慮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他不愿在科舉這條獨木橋上繼續(xù)艱難地走下去,而想學習家傳的醫(yī)術作為謀生手段。但這時候,他的父親何世仁反對他這么做:“爾不聞道成而上,藝成而下乎?舍文字奚以成名?”

        在何世仁這位名醫(yī)眼中,醫(yī)學只是“藝”,以科考博得功名才是“道”,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也是何氏家族培養(yǎng)子弟的最高目標。不幸的是,何其偉最終沒能在科舉路上獲得成功。在他三十三歲時,何世仁去世。這位儒醫(yī)盡管名氣很大,病人很多,但由于他“性豪俠好義,所得售謝輒散諸貧窮”,留下的家產非常有限,分到何其偉四兄弟手里的就可想而知了。家中經濟一下子陷入困頓,嚴峻的生存危機擺在面前,使得何其偉終于下定決心放棄科考,專門行醫(yī)。

        宋元以來,“棄儒業(yè)醫(yī)”日漸成為士人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現象,因舉業(yè)不成而改從醫(yī)業(yè)并成為著名醫(yī)家者不勝枚舉,李時珍、張元素、劉完素、葛應雷、喻昌、汪昂、張璐、吳瑭等,都是棄儒從醫(yī)并在醫(yī)學史上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其原因簡而言之主要有:印刷術的進步促使醫(yī)書大規(guī)模出版,醫(yī)學知識日益普及化,醫(yī)生成為一種具有開放性的職業(yè);宋元政府對于醫(yī)學較為重視,尤其是元代,中央和地方都設立醫(yī)療行政與教學機構,并有相配套的考試、考核制度,決定醫(yī)官的遴選、晉升與淘汰。民間醫(yī)生可以藉由常規(guī)化的管道進入仕途,成為地方醫(yī)官乃至中央醫(yī)官;在宋代開始的士人“尚醫(yī)”風氣下,醫(yī)生地位有所提高,醫(yī)學已不再是純粹的“方技”,而成為“行仁”、實現儒家理想的重要手段;科舉競爭的激烈,迫使一些落第士人不得不為了生計而業(yè)醫(yī)……這些因素的交織,使得醫(yī)生成為一部分士人退而求其次的一種主要的職業(yè)選擇。世醫(yī)、儒醫(yī)大量增加

        關于士人“棄儒業(yè)醫(yī)”,陳元朋、祝平一、梁其姿、邱仲麟、謝娟諸位先生已有較詳盡的研究,參見陳元朋《兩宋的“尚醫(yī)士人”與“儒醫(y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7年版;祝平一《宋、明之際的醫(yī)史與“儒醫(yī)”》,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7本第三分(2006年);梁其姿《宋元明的地方醫(yī)療資源初探》,《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3卷;梁其姿《明代社會中的醫(yī)藥》,《法國漢學》第6輯;邱仲麒《綿綿瓜瓞:關于明代江蘇世醫(yī)的初步考察》,《中國史學》(日本)2003年;邱仲麒《明代世醫(yī)與府州縣醫(yī)學》,《漢學研究》2004年12月;謝娟《明代醫(yī)人與社會——以江南世醫(yī)為中心的醫(yī)療社會史研究》,《江南社會經濟研究?明清卷》2006年,等等。

        對于何其偉這樣生在世醫(yī)之家、科考屢次失敗的讀書人,“棄儒業(yè)醫(yī)”就成了一種艱難、無奈的選擇。

        科考生涯中初步累積的社交資源

        然而,何其偉的科考生涯終究不是一無所獲的。在15年的漫長歲月中,他雖然并沒有得到功名,卻累積起了相當豐富的社交資源,包括師長、同學輩以及詩文友等,其中一部分來源于其家族成員的社交?!短須q記》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求學、科考生涯中與文人士子的交往。

        辛亥,十八歲,其秋科試,受知于仁和胡文恪公,以二十三名補邑諸生;

        乙卯七月,有束裝赴省,與郡中朱觀白(子鄂)相遇于丁字廉前,沽酒言歡,遂定交焉。

        丁巳,讀書郡城,僦林峰庵之梵舍,而肄業(yè)云間書院。一時文字之交如徐云舫士泰、欽吉堂善、高菊裳崇瑚、藥房崇瑞、梅小俞春、改七薌琦諸君,昕夕聚首談藝,而以汪丈西囤大經為講古師,此父執(zhí)中所最獲益者也;

        院同舍諸生皆聽監(jiān)院約束,時司其事者,為華亭學博、長洲王惕甫先生……一日攜小詩四十余首就正。會先生獨坐院齋,霽顏閱之,少頃,手題數語于卷端云:開卷多好句,闌玉潤珠,涉目有獲,洵未易才也……山人(注:《添歲記》中何其偉自稱山人)之見賞于先生自此始;

        即泛舟渡江,往謁運生先生……拜見時極荷獎勵,留署中三日而別,瀕行貽書兩函,一致?lián)P州郡博李嗇生先生保泰,一致王少司寇述庵先生,皆為山人介言以執(zhí)贄;

        手錄近詩一卷,求教于述庵先生。時方輯湖海詩傳,蒙選四首,并系詩話一則,臨別出所輯陳忠裕公詩文雜著,屬山人與泖客先生分任編訂之役。

        上述所提到的諸人中,不乏當時有名的文人士大夫。從他們與何其偉的關系來看,有的是其師長輩,莊泖客是何其偉的業(yè)師,汪大經講學于云間書院,何其偉當時是書院的學生;有的是主管教育、科考的官員,比如王芑孫、胡文恪、顏運生、李嗇生等,王芑孫是華亭學博,管理何其偉求學的云間書院,他還親自為何其偉評改詩歌;顏運生也對何其偉比較賞識,寫書信將何其偉推薦給時任揚州郡博的李嗇生和大學者王昶,對其有提攜、獎掖之恩;還有的是一同求學、參加科考的學子,像朱觀白、徐士泰、欽善、高崇瑚、高崇瑞、梅春、改琦等。他們在青年時代共同的經歷中結下友誼,成為何其偉終身的至交好友,其中一些人后來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成為有名的文人。比如欽善,“博學勵節(jié),工詩古文辭,有《吉堂詩文稿》”

        《中國人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168頁。

        ;改琦后來以詩畫聞名,是清代晚期著名的人物畫家之一,尤擅仕女畫,時稱“改派”;高崇瑞、高崇瑚、徐士泰、梅春等后來在詩文上也都有著述流傳

        高崇瑚著《松下清齋集》、徐士泰著《云舫詩鈔》等,見光緒刊《松江府續(xù)志》卷37《藝文志》記載。此外,在評述姜皋(亦是何其偉的友人)時,有這樣的評語:“皋駢體文古香古色,與梅春、高崇瑞并稱?!笨梢酝浦反骸⒏叱缛鹪诋敃r亦以文名。

        而根據《上海專業(yè)志?美術志》的記載,清嘉慶八年(1803)由上海藏書家兼書法家李筠嘉創(chuàng)辦了“吾園書畫會”,在書畫會的書畫家名錄中,何其偉與改琦、高崇瑚、高崇瑞、梅春、王芑孫等人的名字都列在其中,可以推知,他們同時也參加了當時地方社會的一些文人社團活動,從而在共同文化趣味的基礎上建立起長期、穩(wěn)固的社會交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中還有不少是何氏家族的世交,比如胡文恪、王昶等,都與何其偉的曾祖父何王模有交往。何其偉以詩文求教于王昶是在嘉慶七年(1802),王昶已77歲高齡,是當時名滿天下的學問家和退休官員,能夠對這位屢試不第的29歲落拓書生頗為賞識,在其輯錄的《湖海詩傳》中選錄了4首何其偉的詩,還將其所編的《陳忠裕公詩文雜著》交托何其偉校訂,除了何其偉本身的才具外,恐怕世交亦是重要因素。

        參與編訂《陳忠裕公全集》,是何其偉早年社交生活的重要一筆,也是當時青浦地方社會的重大事件。陳忠裕即明末抗清名士、幾社領袖陳子龍。順治四年,仍在堅持抗清斗爭的陳子龍被清軍逮捕,不屈投水而亡。盡管陳子龍在當時的文壇享有盛譽,但其著作長期被清王朝禁毀,頗多散佚。直至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頒布《欽定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表彰陳子龍“學問淹博,猷為練達,貞心可諒,大節(jié)無虧,今謚忠裕”,為陳子龍等一批明朝舊臣“平反”,其著作才被開禁。

        自此,一些仰慕陳子龍的文人學士就可以公開四處搜集陳的著作。王昶在《陳忠裕公全集》(簳山草堂刻本)序言中提到,從搜集斷簡殘篇到最終合成全集刊出,共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早期主要發(fā)起和參與的有王希伊以及他的同學莊師洛、趙汝霖,還有王昶的同宗王鴻達。當時王昶以江西按察使居憂在家鄉(xiāng),和這些人過從甚密。而何其偉的參與則是在二十年后王昶徹底退休歸鄉(xiāng)時。莊師洛是何其偉的業(yè)師,王昶是何家世交,把這樣一個風華正茂、精力充沛的年輕學子拉進來一起參與校訂的工作,也是很自然的。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何其偉的父親何世仁是《陳忠裕公全集》刊印的資助人。莊師洛在《陳忠裕公全集》(簳山草堂刻本)跋中講述此事原委:“予客簳山何氏……因請于主人何淡安(注:世仁),主人欣然許諾,令其長嗣其偉校讎付梓,而何生平日亦篤嗜公詩文者,遂踴躍從事,七閱月而竣工?!比缜八龊问廊首鳛橐晃挥腥鍖W背景的醫(yī)生,是很樂于參與文人圈子事務的,盡管其家境并不寬裕,但仍慷慨解囊,出資刊印《陳忠裕公全集》。

        何氏家族的這種家風,無疑對何其偉深層次地介入地方文人事務、獲得士人階層認可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書法家、詩文大家王芑孫(惕甫)在為何其偉的詩集《簳山草堂小稿》所題中,即對何其偉參與??薄蛾愔以9芬皇骂H加贊譽:“今韋人枉過草堂話舊,并攜所刊《陳忠裕集》見示,知勝情雅尚,又加于昔,良所慰也。”

        王昶同時還倡議在廣富林建陳子龍、夏允彝二公祠,由奉賢人陳廷慶(古華)經辦,當地的官員文士們也積極響應,“上而守令,下而邑之士大夫莫不助財興工”。而從何氏后代裔孫何時希所編的《清代名醫(yī)何書田年譜》中可以看到,陳廷慶曾找何其偉父親何世仁的看病,與何家素有交情,于是何其偉也參與此事。嘉慶十年,“過廣富林,陪陳古華太守送陳、夏二公粟主入祠、建祠之役,太守承述庵先生之命也”。這一事件也反映在《青浦縣志?集詩》(光緒五年刊)所選何其偉《上巳日祭陳夏二公祠志感》中,“憶曩初落成,迎神集朋好,邨童數十輩,來聽簫鼓鬧”,可見盛況空前。

        而何其偉與著名史學家錢大昕的相識,也是由于錢大昕求診于其父何世仁?!凹螒c五、六年間,嘉定錢石橋先生尊甫少詹公(竹汀)偶染微恙,自吳閶枉道就先子(世仁)醫(yī),石橋與令兄星伯俱隨侍焉。先子呼偉出見,因獲接教,少詹受贈《廿四史考異》一部。越歲,又貽先子隸書款聯(lián)?!?/p>

        《清代名醫(yī)何書田年譜》,學林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頁。

        從這段文字可知,何、錢兩家的交往已超出了醫(yī)生與病人的交往,錢大昕將自己的著作《廿四史考異》贈送給何其偉,頗具獎掖后進的文人氣息。

        醫(yī)、士交游:醫(yī)者“士人”身份之維系

        當33歲的何其偉終于下定決心放棄科考專門行醫(yī)時,他事實上已初步累積起了一個以當地文人士大夫為主的社交圈。如果說,此前何其偉與他們的交往,是比較平等的文人之間的詩文酬唱、文字之交,那么當何其偉“棄儒業(yè)醫(yī)”之后,社會身份的改變,使得這樣的交往雖然仍在延續(xù),但也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從何其偉的角度來說,他努力維系和文人圈子的交往,除了作為讀書人“物以類聚”的本性使然,現在還多了一層保持其“士君子身份”的現實考慮。雖然經由宋元時期,醫(yī)者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那些“習儒術者,通黃素,明診療”(《宋會要輯稿?崇儒三之二〇》)的儒醫(yī),成為醫(yī)者中的上層,但在儒家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普遍崇尚科舉入仕的社會,儒醫(yī)相對于儒者,依然處于較低的地位。正因如此,醫(yī)者往往積極“攀緣于儒”,希望能夠躋身于儒者的社交圈,進而作為“士”而非“醫(yī)”獲得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在《添歲記》、《何書田年譜》、《簳山草堂續(xù)稿》等文獻中,不乏反映何其偉這種心態(tài)的記述。嘉慶十三年(1808),何其偉已行醫(yī)兩三載,“近鄉(xiāng)頗有就診者,屢試輒效”,正應該在醫(yī)學上大力發(fā)展的時候,他卻于是年夏天“還家,屏絕求藥者,閉戶讀書,極得田園之樂”,事實上,他是在準備當年的秋試,可謂“向儒之心不死”,但不幸依然榜上無名。這年冬天,他寫下酸楚無比的《自述》詩:“三十不成名,身半埋荒丘,便到無聞處,忽忽只幾秋?;秉S跨羸騎,七度秦淮游。爨桐縱遇賞,珊網不見收。問世術未工,詎敢生怨尤。未報烏鳥私,隱抱家室憂,因之棄席帽,采藥南山頭。鄉(xiāng)里無貴賤,呼吾好先生。先生本文士,豈愿以醫(yī)名,謂是廿世業(yè),黽勉究內經。有疾茍求治,瀕殆忍弗行。曉出返昏夜,荒江迷來程,風雨卒然至,波掀舟欲傾,野宿耐饑餒,幸未伴水靈。人命固宜恤,己命何太輕,從井而救人,非先生孰能。棄醫(yī)還業(yè)儒,奚以供菽水,去儒專言醫(yī),學荒益詒恥,遺書不能讀,得為名父子,不惟紹良弓,亦思繼芳軌,陋彼牛醫(yī)兒,終身豈解此?!?/p>

        何其偉:《書田近稿,簳山草堂續(xù)稿,三稿》,稿本,第85頁。

        這首詩深刻地反映出初為醫(yī)者的何其偉彷徨、苦悶、進退兩難的心境。如果“棄醫(yī)還業(yè)儒”,則饗食不繼,但如果“去儒專言醫(yī)”,又覺得荒廢學業(yè),從事“賤技”,貽人恥笑,尤其是難以在他所熟悉的士大夫圈子里自處。這時的他,對自己從事的醫(yī)學充滿了自卑和怨懟之感,甚至鄉(xiāng)人稱呼他為“先生”,他都深受刺激,認為先生是對文士的稱呼,而自己已“名不副實”了。同時,他的詩也客觀上反映出當時青浦水鄉(xiāng)民間醫(yī)生的辛苦,出去行醫(yī)多依賴小舟作為交通工具,起早摸黑,悶坐小舟,遇到大風雨還有生命危險,實在不是吟風弄月的文士所能適應的。

        最終,由于科舉的無望和生計的窘迫,何其偉徹底熄滅了入仕之心,專門行醫(yī)。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向儒之心”的消亡。他在行醫(yī)的同時,與文人士大夫依舊保持著密切的來往。不過,他的心境開始有所調整,逐漸接受并欣賞這樣亦儒亦醫(yī)的生活。這從他嘉慶十五年寫的《次韻酬吳江唐醫(yī)懺生(紹順)詩》中反映出來:“翩翩名士又名醫(yī),讀得書奇句亦奇,落筆快于船下水,吐心細似繭抽絲,時多俗病難施藥,世有知音未廢詩,我愿同君作劉阮,天臺深處采靈芝?!贝蟾胚@位姓唐的醫(yī)生也與他境遇相似,他贊揚其“翩翩名士又名醫(yī)”,且以劉阮比喻自己和唐醫(yī)生,其實也有自矜自賞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醫(yī)的生涯中,何其偉處處表現出與江湖郎中、“販技者”不同的道德操守和生活趣味。道光二年(1821),“有海寧硤石鎮(zhèn)蔣春圃者進危疾,介吳姓友攜佛銀八百為聘”。但由于何其偉趕到時,此人已不治,何其偉退還了這筆錢。作為一名儒醫(yī),何其偉認為這是自己應有的操守,并因此獲得贊譽,“人以為不傷于廉”。另一個類似的例子則是在道光十一年(1831),“有海寧長安鎮(zhèn)陳翁號耐圃者,以其子春樵司馬患吐血癥,招往診視……至則病入膏肓,即欲告別。陳翁哀懇攀留,館山人于別業(yè),供肴極豐。日為病者處方,半月之間幸未見血。至霜降節(jié)始得脫身而歸,臨別饋佛銀三千,受人厚酬,而不克副其愛子之意,于心深竊而心焉”。盡管何其偉盡力診治這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但病人最終不治身亡,所以何其偉對于收下病家的酬金感覺非常愧疚。

        另一方面,對于當地的文人士大夫來說,也比較樂意與何其偉這樣一位醫(yī)術高超且具有士人背景和較高文學素養(yǎng)的儒醫(yī)交往。陳元朋先生對“醫(yī)、士交游”的研究中提到,在一個醫(yī)療資源不甚理想的現實環(huán)境中,士人“好與醫(yī)游”,以獲得醫(yī)療上的便利,這當然是比較現實的考慮

        陳元朋:《兩宋的“尚醫(yī)士人”與“儒醫(y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7年版,第206-219頁。

        事實上,的確有相當一些與何其偉有交往的文人士大夫找他診病。比如與他有師友之誼的王芑孫(惕甫)。

        壬申冬,惕甫先生以病風就醫(yī)于山人,寓郡中沈氏古倪園,郵詩見召,一再往視而瘥。歸途枉過草堂,并攜同門顧浦漁、欽吉堂、梅小俞、姜小枚及其嗣君井叔聯(lián)舫而至。相留竟日,分韻賦詩,為山人題停漚舫小額,以志雅游。

        王芑孫初識何其偉是在嘉慶二年(1797),當時何其偉才24歲。王芑孫為《簳山草堂小稿》題序中謂:“青浦何生韋人讀書云間書院,余監(jiān)院事,見生拔出稠人中,心異之,未暇與生數數也。頃之,余解職去,生累扁舟來過余家,沖風冒雪,以詩相質,彌久益勤,然后知生雅趣修潔,所志甚遠?!弊掷镄虚g流露出師生相得之情??梢韵胍?當嘉慶十七年(1812)王芑孫生病后,大概會首先想到自己曾經的學生、現已為醫(yī)的何其偉。從前述《添歲記》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出,這樣的診療行為充滿了文人交往的氣息,甚至可以說,這次診療事件已經演變?yōu)楫敃r青浦地方社會的一個文化事件。

        嘉慶壬申年(1812)冬天,王芑孫患風痹,“郵詩見召”,把自己生病的消息告知何其偉,而何其偉也義不容辭,“一再往視”,殷勤為老師看病。當時為了看病方便,王芑孫暫住在自己另一個弟子沈慈的家中。沈氏古倪園為青浦名園之一,其主人沈虞揚(沈慈之父)為松江巨富。

        王芑孫在其《淵雅堂編年詩稿》壬申詩(《淵雅堂全集?編年詩稿》卷20)中以自嘲調侃的口吻記述了這次看病的經歷:“比苦風痹之疾,攜幼子嘉祿,渡泖小憩北郭之沈氏園林,往招青浦何書田其偉來視疾詩:……簳山何生世醫(yī)胄,宋元禁秘方書傳,聞子頻年籍門業(yè),頗亦挾術求餐錢,我雖無錢子所眷,得訊那不勞拳拳,煙波相望僅一舍,速來處方消煩疒肙,天寒日暮北風厲,慎莫雪中作回傳?!比寮覑u于言利,貧窮并不是一位儒士最大的恥辱,相反兩袖清風正是許多曾為官宦的士人所驕傲的,因此王芑孫在嘆息何其偉“挾術求餐錢”的同時,也毫不掩飾自己的清貧,“我雖無錢子所眷”,老師沒有錢,學生自然也不會跟老師計較診金。王芑孫病愈后,還召集一幫文人弟子到何其偉的簳山草堂拜訪,逗留竟日,吟詩作賦。他為何其偉的一處居所題名“停漚舫”,雖說是為了“以志雅游”,恐怕也不無謝醫(yī)之意。

        這樣一種充滿情誼和文人風雅氣息的醫(yī)患關系,顯然是“儒”、“醫(yī)”雙方都比較欣賞的。醫(yī)者是多位士人的共同朋友,而這些士人彼此之間又多有往來,簡而言之,醫(yī)者成為部分士人共同的社交對象,而且醫(yī)者往往以士人密友的身份周旋其間,兩者的交往并不限于“染疾”之時的功利性目的。

        文士欽善、改琦都是王芑孫的學生,也是何其偉科考時代的同學、好友。嘉慶十六年(1811),王芑孫與梅春、欽善、改琦、高崇瑚、姜皋等人結“泖東詩社”,改琦繪《泖東蓮社圖》以記盛況。“圖凡二十有四人,其一人負手蕉陰者,青浦其偉何書田也?!?/p>

        王芑孫:《淵雅堂全集?惕甫未定稿》(卷7)之《泖東蓮社圖記》。

        可見,這樣一個文人社團是把何其偉作為“圈內人”接納的,當他們生病的時候,也就自然而然傾向于找何其偉診治。《添歲記》、《竹簳山人詩稿》中頗多這樣的記載,比如,道光八年欽善去世之前,就曾急召何其偉?!捌咴仑ト?得欽吉堂手告云,患腹瀉疾,求治甚亟。余以診事所羈,至廿五日得放舟往視,已先一日逝矣,詩以哭之?!庇捎诤纹鋫ピ\務繁忙,耽擱了兩天,老友已先逝了,讓他抱憾不已。

        何其偉與嘉道間有名的詩人、金石書畫家郭頻伽的交往一開始與醫(yī)療毫無關系?!?嘉慶十九年)秋,得郭頻伽詩集。讀而慕之,遂往訪其所居靈芬館”,純粹是何其偉出于仰慕郭頻伽的文才而主動拜訪他。而后來,兩人詩文來往不絕,郭頻伽生病時也時常找何其偉診治。“(道光十一年辛卯)三月中,診郭復翁(麟)嘉善,承以普通磚硯及詩扇見貽,極見優(yōu)禮?!笔悄旯l伽去世,何其偉寫作《哭復翁詩》,有“兩放扁舟問郭公”之語,可推知何其偉當年曾兩度為郭頻伽診病。

        正是基于和儒者群體的這樣一種擯除直接功利目的、情誼綿綿的日常交往,醫(yī)者成功地提升了其社會地位,同時也提高了業(yè)醫(yī)聲譽,拓展了行醫(yī)的社會資源。尤其是對于何其偉這樣出身于深具儒學傳統(tǒng)的世醫(yī)家庭、本身又具備科考背景的儒醫(yī),士人階層事實上已將之納入士流,而不單純以醫(yī)者目之。王芑孫題《簳山草堂詩集》跋中寫道:“夫醫(yī),術之有濟于時者也;詩,言之有傳于后者也。有濟于時,有傳于后,士之愿畢矣?!笨梢?這位詩文大家已充分肯定了何其偉的士君子的身份,認為何其偉是以醫(yī)學來實踐其作為士人的社會理想。

        與地方官僚的交往

        由于何其偉在士人階層中的口碑,以及“世醫(yī)”的良好信譽,一些地方官僚也開始找他診病。

        嘉慶二十一年(1816)夏天,松江知府宋如林患暑瘧,召何其偉診治?!罢辛羰鹬?與龔素山、姜小枚兩君晨夕快敘。宋公病愈,蒙贈額曰‘廿世家傳。曾大父及先考事跡均采入新修府志。”龔素山、姜小枚是郡守的幕僚,姜小枚即姜皋

        姜皋,字少眉,號香瓦樓主,吳縣(江蘇蘇州)人,小隸書入能品,著有《墨林今話》、《浦泖農咨》等。

        如前所述,早在嘉慶十六年(1811)等結“泖東詩社”時,何其偉和姜小枚就同是其中契友。這次診療是否姜小枚口薦,無可考,但這樣一種關系顯然有助于建立病家對醫(yī)生的信任。根據《添歲記》、《清代名醫(yī)何書田年譜》等的記載,姜小枚是何其偉終身的密友。道光十六年(1836),何其偉已是老病纏身,“年來故交零落殆盡,久要不忘者惟姚子壽、姜小枚二君,各以詩懷之”。姜小枚則以“但使殘年吃飽飯,只愿無事常相見”二語見慰,心酸之中亦見情深意重。

        道光十四年(1834),錢塘張東甫明府的母親得了急病,正巧張東甫不在家,于是張的幕僚龔素山“修書遣急足邀山人往”,終于轉危為安。這位龔素山即是前述松江知府宋如林的幕僚,可能后來轉投了張東甫。

        (道光九年己丑)同安蘇公鰲石守松郡時,介李穎香學博,邀視其夫人之疾……蘇公遂以山人為能,后遷擢他省,常治書以志感念,并為延譽焉。

        (道光十二年壬辰)林少穆中丞于壬辰夏來撫吳,其冬十二月,以夫人病,遣轅弁見招,蘇公子小鰲口薦也。

        時萊臧司馬以少女新歸與中丞之長公子,假館葑門之井儀坊巷,其夫人患時疾,邀視,至則萊臧司馬亦以冒暑致病。山人為其內外處方治藥,晨夕不得少休,至一月后,始獲全痊而歸。

        這幾則都是何其偉為官員或其親屬診病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出,“推薦”是他得以為官僚階層診治的重要渠道。何其偉為松郡太守蘇廷玉的夫人看病,就是由于李穎香學博的推介;后來何其偉為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的夫人看病,則是由于蘇廷玉的公子小鰲的推薦;又由于這層關系,他為林則徐的親家陸萊臧司馬夫婦診病。這樣一種醫(yī)患交往,是與官僚及其社會網絡密切糾結的。

        同時可以看到,何其偉與官員及其幕僚的交往,常常并不限于診病,而是延續(xù)了其與士人交往的方式。這當然也不難理解,因為這些科舉入仕的官員,大多本身也是有相當文化素養(yǎng)的文士。同時,這樣的交往超越了與士人的交往,開始影響到對一些地方事務的處理。醫(yī)生作為官員的朋友,部分地也扮演著幕僚、地方精英的角色,發(fā)揮著特殊的作用。

        在何其偉成功地治好林則徐夫人的病以后,兩人開始了頻繁的交往:“望后,又招往覆診,逗留旬日,歲杪返棹……尋以陸萊臧司馬我嵩在撫署,與中丞為親家,貽書邀往敘舊。歲又泛舟赴省,作十日之留,中丞見示先師王述庵先生入祀鄉(xiāng)賢祠題稿,讀之喜甚。與同門楊蕓士文蓀同賦七律一首。三月又往送陸萊臧司馬之閩中,自春入秋,凡四詣戟齋,留連文酒?!币晃皇钦辗泵Φ牡胤绞啄X,一位是“每月踵門求診者無慮千余”的名醫(yī),卻在短短數月中有如此頻繁的交往,而且已遠遠超出了診病的目的,可以想見兩人是比較投契的。而兩人的交往,同樣是詩文唱和,留連文酒,毫無世俗氣。

        不過,何其偉真正獲得林則徐的尊敬,則是由于其進獻的《東南利害策》和《救迷良方》。林則徐任江蘇巡撫的時候,水利、禁煙是他面臨的兩大難題。正是在這兩個問題上,他的醫(yī)生朋友何其偉都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由于長期“半居舟輯”的行醫(yī)生涯,何其偉對江浙一帶的水利環(huán)境了解比較多,在與林則徐結交后,“承垂詢東南利害,山人盡意以對,中丞極當意,遂定交焉。歲杪返棹,四晝夜制《東南利害策》十三道,密以獻,后中丞舉而行之者九”。林則徐能夠接受和推行其中的九項措施,可知何其偉的建議是有一定價值的?!稏|南利害策》后來成書刊行,解放后還有人在舊書店里看到,惜乎筆者沒有找到。

        在林則徐的政治生涯中,禁止鴉片應該是最大的成就。較少為人所知的是,在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背后,還有一個民間醫(yī)生的身影:

        “(道光十三年癸巳)三月望前,風雨不止,留節(jié)署者五六日,悶甚。同門楊蕓士以‘且住為佳四字見慰?!本驮谶@風雨飄搖的日子里,何其偉寫成了戒絕鴉片煙癮的《救迷良方》。他在自序中說:“道光十三年癸巳季春望日,閩中大君子命竹簳山人書于蘇撫節(jié)署平政堂之西廨?!睕]有直接寫出林則徐的名字,但此處的閩中大君子當指原籍福建、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無疑。錢培名為《救迷良方》寫的跋中亦提到“侯官林尚書嘗刻于楚省,再刻于粵東”。何其偉的后世裔孫何時希曾專門撰文比較《林文忠公政書?湖廣奏折》卷四《籌議嚴禁鴉片章程》與《救迷良方》文字的異同,認為兩者雖然由于文體不同,略有差異,但基本內容是完全相同的

        何時希校注:《何書田醫(yī)著四種》,學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82頁。

        林、何二人以病家和醫(yī)家的關系開始,成為詩文之交,進而在政治經濟事務上有了密切的合作。因此,在道光戊戌年(1838),當林則徐從何其偉的好友姚椿那里聽到他去世的消息時,非常震驚和悲痛,寫下一首感人的悼亡詩:

        先生精醫(yī)不言醫(yī),酒酣耳熱好論詩,小滄浪館昔聯(lián)藝,題箋斗韻相娛嬉。韶華彈指閱五載,我歷荊湘青鬢改,別來未寄尺素書,只道靈光巋然在。今逢姚合共泛舟,始知君作蓉城游,欲招黃鶴一憑吊,楚天木落空悲秋。惟君推解遍鄉(xiāng)里,鴻雁哀鳴少流徙,清門累世孔澤長,何況克家多令子。云旗搖飏泖水東,簳山山色長蓯蘢,豈徒方技獨千古,盛業(yè)應歸文苑中。

        這首詩將兩人交往的情誼表達得淋漓盡致。詩的最后兩句明確肯定了何其偉的文士身份,在《林則徐日記》和其他文章中,都稱何其偉為“明經”而不以一般方技目之,后來《青浦縣志》(光緒五年刊)的確把何其偉歸入“文苑”而非“方技”。比照前述王芑孫題《簳山草堂詩集》跋中對何其偉士人身份的認可,可以說,何其偉憑借其自身的努力,已作為“士”而非“醫(yī)”,被當時地方社會的上層社交圈所接納。

        余 論

        掩卷而思何其偉這樣一個民間醫(yī)生自身的命運,早年科場失意,一生清貧、忙碌、苦悶,屢遭離喪,疾病纏身,然而始終不墜其入世理想,憑借其儒學、世醫(yī)的背景和本人的文學、醫(yī)學成就,廣泛結交文人士大夫,建構起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儒醫(yī)社交圈”,使其在“販技者流”中脫穎而出,成為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儒醫(yī)。這樣的人生道路,應該說是何其偉作為讀書人的本性驅使和為保持士君子身份而努力建構雙重作用下的結果。它客觀上使得何其偉這樣的儒醫(yī)相對于普通民間醫(yī)生,在患者資源的獲取和醫(yī)患互動中,具有更強的優(yōu)勢和更多的主導性。

        而通過對這樣一個“儒醫(yī)社交圈”的考察,亦可從一個角度透視清代中葉松江地方社會的生活圖景與權力圖景。醫(yī)者周旋于官僚士大夫間,其交往常常超越于醫(yī)療行為之外,延伸到日常生活乃至地方社會治理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時地方社會的文化、政治、經濟事務。像前述何其偉就是因診療而結識林則徐,進而作為林的朋友和幕僚,在禁煙運動中獻策獻力,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可以說,儒醫(yī)的存在是與傳統(tǒng)社會特定的文化場域息息相關的。宋元以來,在儒學占據主導地位的前提下,醫(yī)學被認為是實踐儒家“行仁”理想的重要途徑,“儒醫(yī)”作為這一實踐的代表,成為醫(yī)學社群中的主流與精英,“儒體醫(yī)用”、“儒醫(yī)相益”、“儒不醫(yī),非通儒;醫(yī)不儒,非良醫(yī)”

        胡炳文:《云峰集》,《元人文集珍本業(yè)刊》本卷三《贈醫(yī)者程敏齋序》。

        是對“儒”與“醫(yī)”關系的恰切解釋。因此,“儒醫(yī)”的稱號同時包含了對醫(yī)者的道德理想與醫(yī)術水準的評判,真正的儒醫(yī)絕不會只滿足于治療人身體的疾病,他們會努力在其能力范圍內參與社會事務,影響官員決策,實現“上醫(yī)醫(yī)國”的目標,而“儒醫(yī)社交圈”就是他們施展其抱負、實踐其社會理想的文化場域。

        (責任編輯:陳煒祺)

        猜你喜歡
        社會資源社交圈
        新語
        數字社交圈里的白酒“新消費”
        基于社交圈的信息分享策略研究*
        通信技術(2018年8期)2018-09-03 09:53:54
        理財書苑
        資源依賴理論與鄉(xiāng)村草根組織的健康發(fā)展
        理論探索(2017年1期)2017-03-09 21:05:30
        幫害羞寶貝打開社交圈
        淺析歷史教學中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
        考試周刊(2016年27期)2016-05-26 00:34:53
        山區(qū)經濟開發(fā)如何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
        政府經濟管理的績效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5期)2016-03-07 16:59:41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
        国产老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白白色发布在线播放国产| 偷拍女厕尿尿在线免费看|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不卡一区|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av片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中二区|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麻豆传| 成全视频高清免费| 亚洲红杏AV无码专区首页| 可以直接在线看国产在线片网址|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做爰69片免费看网站野花| 永久免费不卡在线观看黄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亚洲色图偷拍自拍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 都市 校园 激情 另类| 自拍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精品一区二区色|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画质优化|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无码人妻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女高中生自慰污免费网站| 青青草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好看午夜一鲁一鲁一鲁| 中国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最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