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亮
繼七月榮登中國散文排行榜后,有幸被《散文選刊》聘為該刊的組稿編輯和評刊員,真是雙喜臨門,倍感欣慰。隨后,該刊副主編黃艷秋女士寄來了《散文選刊》(下)創(chuàng)刊號,展卷拜讀,我被它的精美折服,細讀這些原汁原味的精品佳作,大有讀書養(yǎng)心的愉悅,感覺這不是在欣賞美文,而是在飽食精美可口的精神大餐。
這些作品沒有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痕跡,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深沉思考,每段文字無不留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感,從中可以讀出作者的真情性,而這個真情性既是散文的可貴之處,更是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失卻之物。我喜歡讀飽含真情的作品,特別是寄予了作者真摯情感的作品。我想刊載這種作品的文學期刊,定有吸引大家迫不及待地看下去的魅力。細讀這些精品佳作,我被它感情真摯、風格清晰、取材不俗、角度俊俏、文筆凝練而不粗俗、文風深邃又易于理喻所感動。
生活的色彩絢麗多姿,生活的內(nèi)涵博大精深,這些在本期刊發(fā)的作品里都有體現(xiàn)。凝視本刊,我情不自禁地說,這份高質(zhì)量高水平的期刊是諸位編輯慧眼識珠的結(jié)晶,它是撥動讀者心音的琴弦。
散文的高貴在于內(nèi)容的真實。本期刊物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對人們心靈深處的真情實感開掘得入木三分。讀它,心靈干枯的人,就像沐浴一池清水;寂寞的人讀它,就像陶醉在柔美的樂海;乏味的人讀它,就像置身于一副多彩的畫廊;寡淡的人讀它,就像步入百花盛開的園林,穿越它的人,都會對人生有一番新的感悟或激勵。
散文大家閻連科的《敬畏散文》,在不足千字的原創(chuàng)精品里,尺水興波,一波三折,把散文那種“淡水細風,流韻細樂”的諧韻,闡述得清晰透徹,錯落有致。強調(diào)散文的雅,在它的行文語言。“如果說小說的語言是一條河流,詩的句式是一種夢囈,那么,散文的語言,則必是夢中想到的淌金的河流?!彼辉俑嬲]人們寫散文要慎之又慎,因為“散文的嬌貴在于它的一字一言,都要有呼有吸、有光有雨?!边@種真知灼見,已經(jīng)超出短小美文的范圍,跨入貨真價實的流淌著真情實感的精美詩篇序列。
閻連科的《父親的樹》是一篇很見功力的散文,全文以樹為線,貫通始終,從父親生前責任田頭的樹被砍開始到父親死后墳頭自長的樹被砍結(jié)束,這一過程的巧合,不知是現(xiàn)實生活的巧合,還是與父親一生相悖命運的巧合,它折射出了父親一生的許多無奈和不幸。田頭的樹被砍,寫父親的沉默,以“樹樁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著的一片雪”的描述,把父親不貪圖短暫的眼前私利,寧愿吃虧也不隨波逐流的老實倔強的鮮明個性,立體化地呈現(xiàn)給讀者,給我們留下一道深思的話題。從父親墳頭自長的樹被砍,原野所有墳頭的樹被砍,到路邊原來密綠的叢林被砍得一片光禿,“樹樁呈著歲月的灰黑色,顯出無盡的沉默和蔑視”,就把這種令人反思的話題又引深了一步。緊接著文中用四個“想到的”的排比句,把人、社會、自然環(huán)境與人栽的樹、自然生長的樹,與父親生前和死后的樹被砍的原委,揭示得清晰透徹,讓人明白了那種肆意砍伐樹的原委與因果,就徹底讀懂了父親無奈、沉默無言的緣由。原來,造成父親生前死后都沒有他的樹的原因,就是人們心中最終沒有“旗”的指引。這是多么可憎的一幕,真是發(fā)人深省!最后作者把微弱的希望寄托在那些被砍樹樁又發(fā)的新芽上,愿人們醒悟、明理,讓這些新芽茁壯成長。平凡中發(fā)現(xiàn)偉大,渺小里發(fā)現(xiàn)高尚,卑微里發(fā)現(xiàn)圣潔,這恐怕是作家閻連科的高明之處!
蔣建偉的《娘的小銀行》新穎別致,滿篇皆是童心童趣,把我們幾個小頑童對娘的“小銀行”們嫉恨、捉弄、認可的過程,寫得栩栩如生,十分感人。我認為如果作者沒有多年的詩歌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實踐,沒有兒時的那段切身經(jīng)歷和生活感受,是不會具備這樣精致、細膩的藝術(shù)感受能力,能夠精細準確地描繪出事情的原貌,使我們從娘的“小銀行”的成長過程中,看到了作者童年艱苦生活的一個有趣片段。
“普天之下,父愛是最博大的、最無私的、最感人的?!边@是蘇建廣《父親背我?guī)资辍愤@篇精品散文向人們詮釋的主題。兩歲時,“我癱瘓的雙腿像兩根鐵棒壓在了父親的心頭,他緊皺的眉頭成了一把鎖。”作者十分簡潔地向我們交代了父親背我?guī)资甑脑?引出了本文的重點,是父親三次為我治腿的艱難痛苦而又漫長的經(jīng)過。第一次,剛生病的時候,為了我將來的生活,幾年來,父親為了背我,他的肩頭被我的下巴磨爛了。第二次,為了考大學,父親又一次下決心為我治腿,推我治病的架子車的絆帶在父親的肩上磨出了2寸寬的紅紫色印記,凝成厚皮;第三次,在我第一次婚姻失敗后,為我再婚,父親再一次下決心為我治腿,我仍離不開父親鐵打的肩頭。直到父親去世,他堅實有力的肩頭,無怨無悔地背了兒子幾十年,這期間親情的無私付出用語言是無法表達的,作者只能掉轉(zhuǎn)話題:“如果有來生,兒子一定背你一程?!边@是怎樣震驚魂魄、扣人心弦的誠摯表述哪!說到這,我的眼睛濕潤了。
本文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樸素平實的語言,刻骨銘心的真情凡事,在親情這根紅線的串聯(lián)下,像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向我們娓娓道出一串串如數(shù)家珍般的不凡歷程。因為故事的真切、情感的真摯,它時時敲打著我們疲憊麻木軟弱的神經(jīng),令人深思,發(fā)人反省!
美術(shù)教授陳奕純的《潑墨綿山》,以他功力深厚、神思獨具的畫家獨特視角,為我們講述了他深入隸屬太行山脈的一步一景一典故的綿山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讀全文,感觸頗深。愛好書法的陳奕純教授的確是與眾不同,“水濤溝”形態(tài)各異的石景和動物造型令他眼界大開,情趣盎然;“知章醉酒”的壇子打開了他的知識寶庫,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講述賀知章的詩是怎樣的古今吟詠不絕,他的書法藝術(shù)是怎樣的“筆力遒健,風尚高遠”等;“樂天草舍”又引出了大詩人白居易曾在此地的活動與生平,還有他的著名詩篇《長恨歌》、《琵琶行》,以及我對這兩首詩情有獨鐘的情景;“霜紅山房”引出了精通詩、書、畫、醫(yī)、武的“無絕奇子”傅山;“大羅宮”的講經(jīng)堂,又對當代幾位書法大家的書法藝術(shù)如獲家珍,欣喜若狂。讀罷此文,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覺得他不像一個儒雅博學的大教授,而是一個涉獵好奇、童心未泯的兒童。可是從他對綿山名勝古跡、人文景觀、歷史典故的陳述,又彰顯了他博覽群書、滿腹經(jīng)綸的大家風范。再次細讀,我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精品美文之中,大有置身綿山,猶如初戀的感覺。
本期刊物都是原創(chuàng)精品,我敬佩贊嘆之余,真是望塵莫及,恐難無能步其后塵。時間的關(guān)系,我這里只能掛一漏萬、斗膽點評幾篇,在各位老師面前算是班門弄斧,不自量力,呵呵,敬請大家見諒。
掩卷沉思,當今期刊如林,究竟哪家刊物才算是可讀性強的好刊?無意中,我想到了能活血化瘀、祛除寒氣、疏通經(jīng)絡(luò)、強筋壯骨的中醫(yī)??粗掷锱踔淖屛覑鄄会屖值摹渡⑽倪x刊》,它感情真摯,營養(yǎng)豐富,我想它就能達到這樣的奇特功效。愿更多的讀者朋友步入這梳理思想、迸發(fā)感情、點評是非、平衡心靈的原創(chuàng)散文精品的百花園,滿足精神享受,凈化世俗心靈,升華人格品質(zhì)。
責任編輯:陳衛(wèi)珍插圖:梁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