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聘
[摘要]“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是指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生活、學習空間及學習方式的拓展中愛閱讀、會閱讀,并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英語 閱讀教學 拓展性閱讀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了,教育行為變化了,英語教師隊伍專業(yè)成長從膚淺走向深厚,從幼稚日漸成熟。學生在學習興趣的驅使下,任務目標的驅動下,學習方式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革。但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人們比較忽視閱讀教學,認為小學生的詞匯記憶量少、知識面較窄、語法知識欠缺,不適宜開展閱讀教學。這是一個認識誤區(qū)。
閱讀,作為信息獲得的主要手段與渠道,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小學語言技能教學目標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作為信息輸入(input)的一種主要手段,英語閱讀對小學生英語語言信息輸出(output)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以及對通過聽覺所輸入的信息的分辨和理解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必然會調動和運用以前所學習過的語言知識、語法知識以及英語詞匯,因此,閱讀過程既是一個運用已知和探索未知的過程,又是一個復習鞏固、溫故知新的過程;它能讓小學生體驗英語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fā)和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工作,應受到高度重視。
“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是指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生活、學習空間及學習方式的拓展中愛閱讀、會閱讀,并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一、加強“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
1.通過研究,揭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科學地整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充分運用隱性和顯性課程資源有效開展?jié)B透性拓展閱讀,提高閱讀課的效率并構建小學英語閱讀課的基本教學模式。
2.通過研究,讓英語課堂教學成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建構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自尊自強,樂于探索的個性品質。
3.通過研究,增強課題組老師的科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推進學校英語教學向最優(yōu)化發(fā)展。
二、開展“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1.語言學家Michael Swan&Catherine Walter認為:“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沒有被歸納的自然的語言材料,甚至好象對學生來說難度過大的資料也是必要的。因為沒有這部分的非結構性語言的輸入,學生的下意識語言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理解這一點對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選擇材料和處理材料上有一定的幫助。
2.認知心理學和閱讀策略。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外語閱讀只不過是人類認識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認知策略又是人類了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一般思維方式。因此,研究英語閱讀,就要關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決策過程;重視閱讀策略的持久訓練和遷移。這種持久的訓練就體現(xiàn)在我們英語課堂中有意識地滲透閱讀。
3.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認為,學習的過程包括三個幾乎同時發(fā)生的過程:(1)習得(acquisition);(2)轉換(transformation);(3)評價(evaluation)。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信息加工者。不難得出結論:學生在英語語言習得的過程中,需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即將已獲得的知識在完成閱讀新任務的過程中,將已有的知識、轉換成新的形式(有情感、體驗等),在此過程中并完成自我檢驗、自我評價和自我提高。
三、實施“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所遵循的原則
1.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提出不同的閱讀任務,使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找到前進的方向和成就感,從而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使其在積極參與課堂閱讀活動的同時,激起進一步的求知欲望,把學習的興趣向課外延伸。
從閱讀教學的結構體系和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看,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找到閱讀教學的突破點。在教學中了解學生,認識到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看懂一篇文章會做幾個題目那么簡單,而是通過滲透、拓展,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拓寬知識面、豐富體驗、促進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次,閱讀的內(nèi)容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在選料時除了考慮語言材料在內(nèi)容上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當以外,至少應考慮這些因素:容易(easy)、簡單(simple)、有趣(interesting)、有意義(meaningful)、有價值(valuable)、有用(useful)和可以享受(enjoyable)。
2.適當控制、體現(xiàn)開放的原則。教師在實施滲透性拓展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白:如何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在選擇閱讀材料的同時如何對原始語料進行加工?對閱讀要提出什么要求和哪些任務?階段目標是什么,總體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xiàn)?等等。如果沒有適當控制,則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無法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目標。另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但要進行適當控制,還要注意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開放構建:(1)體現(xiàn)課程內(nèi)容的開放性。包含隱性課程(如校園英語文化的建設、班級英語環(huán)境的布置、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設等)、顯性課程內(nèi)容(優(yōu)化課程資源,如圖書、網(wǎng)絡等資源),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資源。(2)體現(xiàn)目標的開放性。(3)體現(xiàn)評價的開放性等。
3.活動實踐、形成策略的原則。在開展?jié)B透性拓展閱讀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倡導活動體驗,注重實踐,加強對學生的認知策略方面的指導,注重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和閱讀能力的形成。
四、“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
1.研究如何在課堂中滲透閱讀材料。如何選擇、處理多種閱讀素材,科學地整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變單純的教材學習為把教材作為學習的藍本,積極引導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多種教材互相滲透,努力拓寬學生的英語閱讀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的教學應充分重視主體內(nèi)化的精神,注重閱讀品味而不是閱讀分析,以教材為藍本,讓學生在閱讀中習得領悟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從而引導啟用習得的方法進行課外閱讀,通過閱讀內(nèi)容、空間和方式的拓展,實現(xiàn)對“精讀”、“閱讀”、“瀏覽”等閱讀要領和技能的把握,在閱讀實踐中進行借題發(fā)揮、追本溯源、由此及彼互相滲透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吸收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2.研究如何進行課內(nèi)外教育教學活動的互相滲透。遵循“用中學,學中用、邊學邊用、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通過組織各種有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將課堂中所學的英語在生活中加以使用,這樣就大大的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通過閱讀,進行英語的實踐活動,從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素質和人文素質。由此可見,教師還必須著眼于教學與生活實踐的滲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英語,使用英語。
3.研究如何構建滲透性拓展閱讀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各年級課堂閱讀教學的研究,確立一種事半功倍的閱讀教學方法,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模式。
總之,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優(yōu)化英語教學,已成為我們英語教師致力研究的課題。在目前的課時安排情形下開展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的研究,需要各個學校、各位英語教師作出積極有效的安排,這樣才能使這項活動得以有序、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