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克信
幾乎人人都說,多喝水對身體有好處,所以提倡人們要多喝水。記得以前曾讀到過一則有趣的知識問答題:如果有兩個人分別被困在了不同的地方,一個人有充足的水可喝而沒有任何食物可吃。另一個人有充足的糧食卻無水可喝,誰先死?答案是:有糧食的(正確)。近日,又讀到一則報道:一個藝術家在密封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了只靠喝水生活了57天并創(chuàng)作了不少藝術作品的記錄(只吃餅干恐怕早渴死了),由此可見,水對人來說是多么重要!可見“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多么準確的比喻,所以,“杯不離手,水不離口”就成了極為普遍的養(yǎng)生現象。
人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多喝水對人有什么好處?誰都知道不喝水,人會因脫水而渴死,這不必說。如果僅僅從這個角度上講,補足每天身體所需要的水分不就行了,何必要不停地多喝呢?以前,筆者同事,一天下來,起碼要喝掉幾熱水瓶水,回家后還喝不喝就不得而知了。筆者曾問過他,為什么要喝這么多水?他的回答是,“排毒、潤澤皮膚、稀釋血液”。也許是這樣,我也不好說什么。然而,在后來的體檢中,該同事的血黏度遠遠超過在辦公室從不喝水的另一位。
人如果感覺到餓了就會想吃飯或其他零食,同理,渴了,自然會想喝水或飲料什么的,腹中油水少了想吃葷,油水多了就想吃素,這都是自然反應人體需要什么的信號。兩天前,讀到一篇研究發(fā)現的報道,大意是非洲國家烏干達森林中一只叫約吉的黑猩猩肚子里長了寄生蟲,它會主動地去尋找一種樹葉和另一種樹皮一起吃,不久,它就恢復了健康。此篇報道不是很耐人尋味嗎?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吃飽了再吃,會撐出病來;營養(yǎng)已夠再攝取就會成為大胖子,甚至會產生某些副作用。筆者因此想到,也許,多喝水沒有什么不好,然而現在都是喝的純凈水,有專家說,純凈水缺少人體需要的某些物質,常喝、多喝于健康無益。最近,俄羅斯一家報紙刊文預測,20年后的水比汽油還要貴,這似乎有點聳人聽聞,但足以證明水資源的緊張與寶貴,是多么受世人擔憂和關注。與其讓多余的水白白地從人們的腹中穿腸而過變成廢物,不如“按需而喝”,把無需多喝的節(jié)約下來,用作發(fā)展經濟、造福社會豈不更好?
不渴不喝,何必不渴還要強喝呢?跟著感覺走就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尊重自然規(guī)律也許才是“養(yǎng)生”真正的“靈丹妙藥”。
(編輯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