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雙
日前,有資料介紹,彭山縣是我國第一個經(jīng)過國家級多學科專家鑒定的長壽之鄉(xiāng)。該縣每103人中,百歲老人達到8.33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8倍,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人口比例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1倍。最近,筆者花費數(shù)日時間,深入該縣街道、鄉(xiāng)村,探索長壽老人的養(yǎng)生之道。其中一位老壽星頗有代表性。
侯俊良,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彭山縣皇陵鄉(xiāng)武陵村二組。她3歲喪母。由于父親要外出做生意,只好將她托付給年老的外婆撫養(yǎng)。16歲時,她嫁到本村一戶王姓人家,生育了5個兒女,其中大兒子已經(jīng)83歲了,最小的玄孫已11歲,整個大家庭共有76口人,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真是幸福。
據(jù)悉,為了生存,侯俊良做過學徒,賣過水煙,推過雞公車,拉過大板車。老人告訴筆者說,那時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個月中能有半斤肉吃,哪像現(xiàn)在天天都能吃上肉。
因為老人從艱苦生活中走過來,所以對眼下的一切感到很滿足。兒媳們認為家有一老,就是一寶,因此,處處都為老人著想。而老人卻要求凡事從簡,不搞特殊,并且吩咐說,日常生活中,你們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對此,老人十分滿意地說,現(xiàn)在的日子過得似神仙:可以在家里洗澡,水溫想要多高就可以有多高;煮飯的時候,接上電源20分鐘就可以吃上飯了;食物放在冰箱里,幾天下來也不會壞。老人喝了口茶,想了想又笑著說,你們這些娃娃啊,要惜福,滿足才能讓人長壽啊。
老人的養(yǎng)生之道是:生活規(guī)律、早睡早起、不吸煙、不喝酒;飲食上從不挑剔;與左鄰右舍相處和諧。老人至今耳聰目明,不僅生活自理,而且還能幫著家里做一些雜事。
因為滿足,所以快樂。也許,這正是老人獲得高壽的原因吧!
(編輯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