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獻民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很多,“灌輸”與“疏導”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們在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過程中,其實施的效果往往因人、因事、因時、因環(huán)境而異?,F(xiàn)就“灌輸”與“疏導”這兩種基本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作以簡述。“灌輸”一般是在較大場面進行宣講大道理、強調(diào)大原則時采用的一種方法。如宣講國內(nèi)外形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單位的中心工作任務等。通過系統(tǒng)的“灌輸”讓廣大職工群眾能認清形勢、了解黨的政策和當前的中心工作任務,從而端正思想態(tài)度,積極投身到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潮中。“灌輸”是通過召開會議、下發(fā)文件、簡報等形式來實現(xiàn)的,也可通過組織職工集體學習、宣傳演講、專題討論和測驗考試等形式來實現(xiàn)?!笆鑼А敝饕窃谳^小的場合下進行,特別是在開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時,用一些具體的事例,深入淺出地進行形象的比喻、推理等來闡明事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破除思想障礙,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搞好本職工作。其實施的方法有家訪談心,溝通了解等?!肮噍敗迸c“疏導”的相同之處都是向受教育者講清道理,辨明是非,通過對職工實施教育,促使其提高思想覺悟,積極投入到工作和生產(chǎn)中去。其不同點在于:前者運用范圍較廣,場面較大,一般通過會議等形式向廣大職工群眾講大道理,作正面宣傳教育:而后者則是小范圍的,針對少數(shù)或個別人進行的思想教育工作。從具體實施行為和效果來看,前者需要大張旗鼓、旗幟鮮明,注重聲威并用;而后者則講究和風細雨、順水推舟,力求水到渠成。例如:某一個交管站,其職工因內(nèi)部利益分配和生活瑣事存在糾紛,并由此引發(fā)了一些矛盾。上級單位派了兩名管理干部到這個站召開全站職工大會進行調(diào)解,先由一名干部在會上講了一番當前任務重,時間緊,大家要以生產(chǎn)任務為重,互相禮讓,求同存異,努力完成任務的大道理:接著,另一名干部也在會上提出這些方面的要求,滿以為矛盾可以化解了。但由于沒有從根本上找出矛盾的原因何在,因此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矛盾也沒有得到化解。相反,職工們還在會上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鬧得不可開交,幾經(jīng)勸阻,才得以平息。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得出:凡事只講大道理不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又如:某交管站有一名青年職工,參加工作已近10年,可他經(jīng)常酗酒打架,一貫表現(xiàn)較差,使站里的人深感“頭疼”。后來,其上級運管所安排分管所長和團支部書記對其進行幫助,在客觀地分析了他的思想狀況和存在問題的根源后,由分管所長深入該站蹲點,同這位職工談心交友,從工作上、學習上、生活上關心他、幫助他,并給他一些支持、鼓勵,同時向他談了“破罐子破摔”的危害性,幫助他放下思想包袱。通過談心,了解到這名職工由于與站里的同志因生活習慣不同而產(chǎn)生了一些矛盾,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很窘迫和無奈,于是,行政部門給他重新調(diào)換了單位,解除了他思想上的障礙。從此,這名職工在新的工作環(huán)境中煥發(fā)出了青春,干起活來渾身是勁,生產(chǎn)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同志們都說他變了個樣,以前的壞習慣徹底改掉了,年終還被評為單位的先進個人,次年當上了站長,不久還入了黨。從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我們在做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時,應當“多疏少灌”。一般多采用疏導啟發(fā)的方法,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揚長避短,效果十分明顯。與死搬硬套、講大道理或發(fā)號施令的“灌輸”方法相比,“輸導”的方法則往往事半功倍,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就是所謂“宜疏不宜堵”的道理。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要視其具體情況而定。總而言之,“灌輸”有“灌輸”的優(yōu)勢,“疏導”有“疏導”的長處。在實際工作中,要力求做到用“灌輸”來指導“疏導”,以“疏導”來促進“灌輸”。二者互為表里,互為補充。若忽視了“灌輸”,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不透,職工群眾對國家大事認識不清;而忽略了“疏導”,則難以調(diào)解職工中存在的各種矛盾,也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只要我們因地制宜地把握和運用好“灌輸”與“疏導”這兩種基本方法,做到入情、入理、入腦、入耳,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農(nóng)民·A版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