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文
麻將復雜多變,刺激有趣,因此自誕生以后,很快就成為整個中國最為盛行的博戲形式。
麻將起源于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公貴族的游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根據(jù)《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古代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我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制品,相當于今天打麻將時所用的骰子。據(jù)《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jīng)》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于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jù)擲采的大小,借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shù)。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shù)钠?,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shù)钠?,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
漢魏以后,博戲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博戲中的棋子脫離瓊而獨立行棋,向象棋方向發(fā)展,成為一種游戲。而博戲的瓊變?yōu)槲迥荆次鍌€木制的骰子,也獨立成為一種博戲用具,稱為樗蒲,以擲點分勝負。相傳當時為曹植所造的骰子是用玉制成,后改用骨制。變五木為兩骰,立方體,其六面刻點,點數(shù)從一到六,所以當時又叫“雙六”。
博戲到了唐代,骰子成為一種獨立的博具。并且由兩個骰子變?yōu)榱鶄€骰子。據(jù)《西墅記》所載,唐明皇與楊貴妃擲骰子戲娛,唐明皇的戰(zhàn)況不佳,只有讓六個骰子中的兩個骰子同時出現(xiàn)“四”才能轉敗為勝。于是唐明皇一面舉骰投擲,一面連呼“重四”。骰子停定,正好重四。唐明皇大,晚,命令高力士將骰子的四點涂為紅色,因此直到今天,骰子的幺、四兩面為紅色,其余四面都是黑色。
自唐代后,用六個骰子合成各種名目以決勝負的戲娛方法,在當時稱為骰子格。在骰子格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最完善的戲娛用具是宋徽宗宣和年間產生的骨牌,又叫宣和牌,即現(xiàn)在一些地區(qū)仍流行的牌九、牛牌、天九牌。骨牌用象牙或象骨制成,變骰子的立方體為長方體,變骰子的六面鏤點為一面鏤點。骨牌有21種花色,每色都是由兩個骰子的點數(shù)組合而成,因此骨牌中最大為12點,最小為二點。每色有兩張或一張。共32張。
唐代中期,與骰子格同時,又有種叫“葉子戲”的游戲出現(xiàn)。關于葉子戲的由來,說法不一。唐《同冒公主傳》說:“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边@是最早的有關葉子戲的文字記載。其實,當時所稱的“葉子戲”,并非一種成形的游戲。只不過是玩骰子格時記錄輸贏數(shù)值的紙片。這可從歐陽修《歸田錄》中得到證明:“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后有葉子,如今之手折,凡文字有備檢查者以葉子寫之。骰子格本備檢用,故亦以葉子寫之,因以為名爾。”
文中所談的葉子,就是紙片,但這種并非游戲,只是記錄數(shù)值的紙片,后來人們就把它看成是麻將牌的鼻祖。
麻將的基礎花樣源于明代的紙牌“馬吊”。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萬歷之末,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天啟中,始行馬吊之戲?!钡矫鞔靻⒛觊g,本來作為游戲的附屬品籌碼,經(jīng)過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新的戲娛用具,即馬吊牌。
大約到了清末,紙牌增加了東、南、西、北四色風牌,每色四張。那時人們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稱是從就餐時可以坐八個人得來的。用于打牌時總是面向一方,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兩個人,逐漸形成了玩牌由四人來玩的習俗,四人各坐一方。人們還從四方得到了啟發(fā),在紙牌中增加了東、南、西、北風。
至于三元牌中、發(fā)、白的增加,可能是人們對升官發(fā)財?shù)南蛲V芯褪侵信e,中解元、中會元、中狀元,稱為中三元。發(fā)即發(fā)財,中了舉,做了官,自然也就發(fā)財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在玩麻將時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沒有人做成牌,感到掃興。為彌補這個缺憾,于是又增加了聽用。最初的聽用只增加兩張,逐漸發(fā)展增加為更多的張,直到發(fā)展為有繪的麻將牌。
但由于紙牌的數(shù)量一多,在取、舍、組合牌時十分不便,人們從骨牌中受到啟發(fā),漸漸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來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將牌從此開始。麻將牌形成以后,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無不喜愛。平民百姓們也從打麻將中得到了樂趣。
麻將運動不僅具有獨特的游戲特點,而且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體的運動,魅力及內涵豐富、底蘊悠長的東方文化特征,因而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現(xiàn)象,麻將運動確有其表現(xiàn)形式上的多元性。正因為如此,有人認為,麻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價值堪稱國之瑰寶;也有人深惡痛絕,認為麻將是賭博之首,其罪惡程度幾與吸毒無異。就其正面影響而言。麻將只有一百余張,打起來卻豐富多彩,既斗智又斗勇。前人對參加打麻將的牌手曾有要求:“人局斗牌,必先煉品,品宜鎮(zhèn)靜,不宜躁率,得勿驕,失勿吝,順時勿喜,逆時勿愁,不形于色,不動乎聲,渾涵寬大,品格為貴,爾雅溫文,斯為上乘?!边@正體現(xiàn)了麻將娛樂本身的旨意和精神。
正因為麻將牌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娛樂性和益智性,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流行很廣,影響很大?,F(xiàn)在麻將牌不僅在亞洲盛行,而且還流行歐美。在出口的麻將牌牌面上往往還有阿拉伯數(shù)字和英文字母。國外有許多詳細敘述麻將打法的書籍和研究麻將打法的雜志。日本等一些國家還有專門研究麻將牌的團體以及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麻將大賽。在歐美,把麻將視為體現(xiàn)東方情趣的古董,裝進雕刻精致的盒子珍藏起來也不乏其人。隨著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電子計算機的觸角已經(jīng)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近年來,有人開發(fā)出“麻將軟件”,人們坐在計算機前,按動鍵盤,就可以同計算機打起“雀戰(zhàn)”,其樂也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