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夕花
課改實驗年級使用的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nèi)容,把一本教科書的內(nèi)容分成幾個專題模塊。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單元模塊教學更強調(diào)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強調(diào)一個時段內(nèi)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單元模塊教學可通過如下策略實現(xiàn)資源有效整合。
一、同類閱讀對比策略
即要求學生同時閱讀描寫同一對象(如動物、植物、風景、人物等) 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較、分析中體會到不同文章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窘虒W流程可為:典型課例、初讀感知;深入感悟、體驗寫法;同組類比、領(lǐng)悟異同;實踐體會、學以致用。
如在人教版課標本(下同)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民風民俗”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第一篇課文是老舍的《北京的春節(jié)》,課文后的“閱讀鏈接”中安排了梁實秋的《過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教學時,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中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大概教學過程如下:初讀課文,概括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再讀課文,體會作者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細讀課文,感悟用詞的生動形象和幽默風趣的語言特點;感情朗讀,讀出趣味;從行文結(jié)構(gòu)、描寫方法、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總結(jié)此文的特色。接著與《過年》和《除夕》這兩個片段進行對比學習,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自己的習作有什么啟發(fā),并總結(jié)出它們的異同。最后遷移到“口語交際”和“習作”,讓學生將調(diào)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課文學習中習得的方法進行口語交際與習作。這種比較學習強調(diào)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有助于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遷移與提高。
此策略可廣泛用于寫同一類事物的幾篇課文的教學。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在“體會不同作家寫同一動物的寫作風格”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對寫同一動物的兩篇文章《白鵝》和《白公鵝》進行對比閱讀教學。
二、同一主題升華策略
即同一主題,層層感悟。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的思想和主題相同,僅寫作的角度不同。整合這類課文的基本教學流程可為:課前準備、搜集資料;讀文悟情、各有側(cè)重;交流展示、深化主題。
如以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圍繞“戰(zhàn)爭與和平”這一主題的課文教學為例,該組課文內(nèi)容豐富,體裁多樣。有兒童詩, 寫出戰(zhàn)爭給世界帶來了種種不安寧,呼喚和平是孩子們的共同心聲;有書信,通過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信,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有記敘文,講的是戰(zhàn)爭中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整個單元的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呼吁和平”的內(nèi)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在逐課閱讀的同時層層感悟整組單元蘊含的情感內(nèi)涵。具體如下:(1)課前準備、搜集資料———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查找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資料,讓孩子對戰(zhàn)爭有更充分的了解。(2)讀文悟情、各有側(cè)重———《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這兩篇文章都很長,但是通俗易懂,故事情節(jié)也很吸引學生,學生有閱讀的愿望??梢灾攸c引領(lǐng)學生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體會文章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兑粋€中國孩子的呼聲》可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提問,然后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內(nèi)容,理清順序。通過重點句子的研讀,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鳴。《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側(cè)重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想象,以朗讀貫穿于詩歌教學的始終,再讓學生進行朗讀匯報交流。(3)交流展示、深化主題———組織學生召開一次以“戰(zhàn)爭與和平”為主題的交流會,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guān)資料、圖片,或交流自己學習本單元后的感受等,通過展示與交流升華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
適合此教學策略的單元有很多,如以“倡導友好相處、團結(jié)合作”為主題的二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以“生命”為主題的四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以“歌頌人與人之間純真感情”為主題的四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等。
三、同一話題練說策略
即口語交際,步步落實。口語交際的訓練不必只是在學到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時才進行,完全可結(jié)合在每個單元的每篇課文的教學中。其基本教學流程可概括為: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交流感受、拓寬思路;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圍繞“難忘的童年”這一主題安排了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豆旁娫~三首》展示了古代兒童生活的畫面──《牧童》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后那種安然與恬淡、閑散與愜意的生活;《舟過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寫漁童行舟過江,以傘作帆,張傘駛風時天真、活潑的情景;《清平樂·村居》則寫了農(nóng)村孩子童年的無憂無慮?!抖枴ね辍ゑ橊勱牎贰蹲娓傅膱@子》分別寫了駱駝隊和祖父的園子給童年帶來的快樂?!锻甑陌l(fā)現(xiàn)》寫童年時有趣的發(fā)現(xiàn)?!秲和妰墒住穭t寫了現(xiàn)代兒童的豐富的想象和美麗的憧憬,展示了當代兒童的生活樂趣。學習這組課文時,應該把口語交際的任務(wù)落實到每篇課文的學習中??上茸寣W生通過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念,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然后通過交流,拓展學生思路,讓他們從不同角度說一說自己童年的故事。最后向生活拓展,聽父母講講他們童年的故事,豐富學生的積累,并把口語交際延伸到生活中去。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了、感受了、體驗了、交流了,口語交際時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了。
此策略適用于各單元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的教學,如三年級上冊中“感悟親情”這一單元的“口語交際”——“談?wù)劙职謰寢寣ξ业膼邸?一年級下冊中“多彩的春天”這一單元亦可采用此法。
四、同一專題練筆策略
即練筆悟文,時時滲透。通過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精神并領(lǐng)會整個單元的思想主旨。其基本教學流程可為:整體感知、初讀課文;精讀課文、品味語言;聯(lián)系單元、逐層升華;練筆悟文、體會主旨;熟讀課文、加深情感。
如在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關(guān)于“父母之愛”的專題,四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小練筆,升華情感。具體可設(shè)計為:(1)初步感知整組文本——《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學會看病》,讓一個個故事、一個個事例激起學生的深切的情感體驗。(2)精讀課文,品味語言——學習課文,把握課文最緊張激烈的矛盾處,抓住重點詞句,認真賞析,與學生達到心靈共鳴。(3)聯(lián)系單元,逐層升華——在一篇課文里,學生能感受的情感是單一的,如果能結(jié)合單元中的其他課文,就能加深體驗,并且使其體驗逐層遞增。(4)練筆悟文,體會主旨——通過感悟,學生的情感達到最高潮,這時可通過練筆來釋放他們的情感,可讓學生結(jié)合平時的生活來寫。如學完《地震中的父與子》,讓學生寫寫“父愛”的故事。學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讓學生寫寫在生活中類似的感受,從而深切地體會來自父母不同的愛。(5)熟讀課文,加深情感——再次回到課文中,用心朗讀課文,相比初讀課文時學生情感體驗將更加深切。
此策略可應用于許多單元的教學中,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關(guān)于“可貴的親情、友情”這一主題時,可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