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旭
嗨,你瞧這件圍裙的下部有兩個大口袋(題圖),干嘛的?噢,是護手。用來端個熱鍋、熱盤,避免燙得哇哇叫。
它看上去和普通圍裙差不多,只是增加了兩個棉布口袋,當你穿上這種圍裙,在廚房里奏起鍋碗瓢盆交響樂時,隨時派上用場。免得臨時找手套,找抹布(圖1)。這款帶護手的圍裙還榮獲了2007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真不愧是件非常實用又貼心的設計。
天冷時,躺在沙發(fā)上看看書,蓋上一條毯子,很是愜意。但美中不足的是,兩只胳膊拿著書,不得不放到毯子外面,感到冷絲絲的。
設計師隨“需”應變,讓毯子上多生出兩個圓筒,只要把胳膊伸進圓筒里,只露出兩只手(圖2),就可以盡可能地享受到毯子帶來的溫暖,閱讀帶來的愉悅了。呀哈,帶兩只袖子的毯子,多么有趣喲!
匹薩好吃,可匹薩難分。幾個人吃一個匹薩,餅分不均勻就不好了,雖然沒人計較吃多吃少,怎么辦呢?難道要帶量角器和直尺來分餅嗎?發(fā)明家腦子一動,在匹薩餅底盤上做文章。畫上圓形刻度線(圖3),三等分、四等分、六等分,悉聽尊便,而且公平合理。
分餅時,只要用切匹薩餅的“輪刀”,沿著刻痕線筆直向圓心滾動輪刀,就可將匹薩餅切開了。大小一致,規(guī)整漂亮,大家樂呵呵,既享受了美食,又享受了智慧。
把別人的文章“搬”到自家的文章中,那叫抄襲;可是創(chuàng)造發(fā)明中的思路,卻可以“搬場”,那叫“移植發(fā)明法”。比如,切匹薩能用帶刻痕的底盤,那么切蛋糕呢?
發(fā)明家從雨傘的傘骨上受到啟發(fā),設計出一種雨傘狀切刀。這刀就像雨傘傘骨,只需要將這把雨傘切刀插到蛋糕的中央,然后,像撐雨傘一樣將它打開,鋼絲就可以將蛋糕一次性地切成八塊,瞧(圖4),多完美的扇形呀!要想多切幾塊呢?沒問題,只要增加傘骨的數量就可以了。
匹薩餅在底盤上動腦筋,分蛋糕在刀具上想辦法,在蛋糕底盤上,也可以動動腦筋呀!
小孩愛玩,有時將玩具弄得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為了促使孩子養(yǎng)成收拾整理的好習慣,發(fā)明家在一只充滿童趣的小桌子下,裝上了幾只毛線口袋,只要將滑蓋式的桌面旋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取放小玩意兒了(圖5),帶口袋的桌子,多有意思呀!
讓產品增加功能,這在小發(fā)明中叫“組合法”。一物兩用或三用,一炮兩響或三響,方便使用,經濟實惠,這也是令產品換新貌的方法。我們人呢?最好也能走“組合之路”,增加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多面手,適應現代化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