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久東等
摘要:刺龍芽在東北被譽為“山野菜之王”,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近幾年,人們開始紛紛研究栽培方法,并總結了一定的栽培經驗。本文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種斷桿設施栽培。
關鍵詞:刺龍芽;栽培
刺龍芽(刺嫩芽、龍芽蔥木、遼東木)Aralia elata(Miq.)seem,為五加科木屬闊葉落葉小喬木,高1.5~4(6)m。樹皮灰色;小枝灰褐色,稍密生或疏生細刺,嫩枝上的刺較長。葉為2回或3回單數羽狀復葉,長達80cm或更長,羽片有小葉(7)-13;葉柄長,基部抱莖,葉軸和羽片軸基部常用刺;小葉卵形、廣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3cm。寬2.5~8cm,基部圓形至微心形,先端漸尖,邊緣稍疏生鋸齒,有時為粗大牙齒,稀為波狀,表面綠色,無毛、近無毛或沿脈舟有細刺毛,背面淡綠色,葉脈明顯凸出,沿脈生有細刺毛?;ㄐ蝽斏偦ㄝS較短,多數圓錐花序通常呈傘形自總花軸生出并開展,每個圓錐花序生25—50cm,二次分枝的花序長4—8cm或更長,其上著生3—7或更多傘形花序,傘形花序徑1-1.7cm,通常具多數花;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邊緣有纖毛;萼杯狀,頂端具5萼齒;花淡黃白色,花瓣5,卵狀三角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果實球形,具5棱,黑色。徑(2)3~5mm,花柱宿存?;ㄆ?月,果期9(10)月。
刺龍芽生于闊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內、林緣、林下以及山陰坡、溝邊等處。分布于我國的黑龍江和吉林,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日本也有分布。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其中,遼寧的本溪、丹東、桓仁、寬甸、撫順、新賓、清原和吉林的柳河、通化,集安、長白、樺甸、梅河以及黑龍江的尚志、五常、海林、伊春、密山等地區(qū)分布較多,資源豐富。
根據有關分析測定:每一百克的新鮮嫩芽中,含有蛋白質0.56g,脂肪0.34g,糖類1.44g,有機酸0.68g,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粗纖維、胡蘿卜素以及磷、鈣、鋅、鎂、鉀等礦物質,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較高,而且品種豐富。可以生食、炒食、醬食、做湯、做餡,或加工成不同風味的小咸菜。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濃郁,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多年來,一直是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種之一,而且供不應求。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可稱得上是“美味山珍”。
過去生長在山間的刺嫩芽樹,現如今竟被截成一節(jié)節(jié)的矮段,密密麻麻地擺進了大棚,從而實現刺嫩芽的批量化、規(guī)?;O施生產。刺嫩芽矮化密植,不僅使采摘嫩芽就像采茶一樣方便,而且,大大提高嫩芽的規(guī)模效益。
傳統(tǒng)的刺嫩芽樹屬于小喬木,在野外采摘時往往要借助其他工具進行采摘,加之零星分布,經濟效益難以發(fā)揮。近幾年,群眾利用種子培育的刺嫩芽苗木或把從野外割回來的桿,留其具生長點一端40~50cm截段,端面為平面。然后捆成直徑15~20cm的小捆,長度等同,擺入水槽內培育。室內培育,水槽可直接建在屋地上,也可用木槽代替;若在大棚設施內培育,水槽建于地面,槽深10~15cm,槽底須整平,壓實、鋪上塑料膜。槽的大小以采收方便為宜,一般寬1~1.2m,長度視量或棚寬而定,然后灌水2~4cm。這樣既便于采收,又不損壞塑料膜,且吸收水份均勻,生長一致。以便使刺嫩芽產生規(guī)莫效益,增加當地農戶的收入。
據試驗,每平方米適宜栽插密度為1200株,每株平均能采0.015兩,每畝可達4000kg。按8.00元/kg計算,可實現銷售收入3.2萬元。其所產的刺嫩芽,青香味濃郁、口感好,可提前上市1,比一般的采摘期可提前20多天,在三、四月有30~45d的采摘期。在山上野生沒有下來的時候,這些矮化密植的刺龍芽就可以賣到高價錢。
矮化密植刺嫩芽的效閃比起房前屋后零星栽培高的多。零星種植的一般是在山坡地帶,目前多是采集野生,靠天收,折合成畝來計算,每畝不到三百株,收入最多一兩千元。而且,采摘很不方便,太高的地方還采不到。
刺嫩芽桿截段進入室內大棚設施后,為使其迅速萌芽生長,溫度應保持5℃以上,以使生長健壯。在生長過程中溫度不能忽高忽低,遇寒冷天氣時,溫度在5℃以下會停止生長或緩慢生長。在保證溫度的同時,應適當增加光照,以便生長新鮮,保持野生之味。
頭茬采收后,為了保證二茬芽的豐收,可在采收后的部位噴施濃度為800—1000倍液的多菌靈或濃度為500—800倍液的退菌特藥液進行殺菌。采收后應補充一些水分,保持原有的水面。同時適當施入含氮的有機肥和植物生長激素,以促進二茬芽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