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鋒
我的女兒曾經(jīng)問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是地震來了,你會不會像那個媽媽一樣,用身體護(hù)著我,然后寫出‘天堂里媽媽依然愛你那樣的話?”
我無言回答女兒的話。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的,就像有人問,如果你的老婆和媽媽一起掉到河里,你會先救哪一個一樣,假設(shè)的東西,說不出來完整的答案。如果你朋友對你說,假若他中了五百萬,他一定會分你一半,我會肯定地告訴你,不一定。但是如果真的災(zāi)難來臨,天下的父母都會下意識地先護(hù)著孩子。
愛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一種本能,就像貴州纜車事件里那對父母,在最危急的時候高舉起自己的孩子,留一線生機(jī)給孩子一樣,也是一種本能。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即使是窮兇極惡的罪犯,也會出于本能愛自己的孩子。騙子可以對所有人說謊,對他的孩子,絕對說的是真話;毒販最怕的一件事是他的孩子染指毒品;成功的商人,對外講的經(jīng)驗不一定是真的,對子女所說的每一句話卻字字珠璣。愛自己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父母就像扎根在巖石里的一棵樹,無論生存多么艱難,也想為兒女遮風(fēng)擋雨,留一片樹蔭。
我獨自在北京生活的那段時間,每次看到和女兒同齡的小孩,總會不經(jīng)意地多看幾眼;去商場買東西,老愛看小孩子的衣服;到三聯(lián)買書,一定會選幾本女兒愛看的書;就是寫東西,也總有這樣的想法:這些文章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看。為人父母,總覺得自己肩上的擔(dān)子沉重,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孟郊的這首詩,是天下父母的真實寫照。試想,誰家的父母不是倚門翹盼,盼兒女早回家門。也許父母一輩子也不會向孩子說一個愛字,但這些愛滲透在血液里,趕也趕不走。這種愛不用假想,真真切切,只不過每個父母表達(dá)的方式不同而已。
老家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個人經(jīng)常到大頂山燒香,可他發(fā)現(xiàn)第一柱香總是馬九高的。這個虔誠的燒香人不明白為什么自己這么早來上香,最后卻總是顯示第一柱香是馬九高的。他干脆打個鋪蓋住到大頂山,在別人都沒有到的時候就跪在廟里,盼望能點著第一柱香??墒钱?dāng)新年來臨,他突然打了一下瞌睡,睜眼一看第一柱香還是馬九高上的!
后來這個人就四處打聽馬九高的消息,他打聽到了,就去拜訪馬九高。見到馬九高本人他才發(fā)現(xiàn),馬九高從來就不燒香。馬九高是賣燒餅的,第一個燒餅不論別人出再高價錢都不賣,只給他的爹娘吃。那個人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千里去燒香,不如回家孝敬爹娘。父母才是自己的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