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向自稱“中華民族”,但為什么要叫“華”呢?
它源于古代的“華族”,即“華胥氏”?!叭A胥氏”又為什么要叫“華”呢?在甲骨文中,只有“華”而無“花”,“華”字畫的是一株長滿了花果的花樹。《說文通訓(xùn)定聲》說:“開花謂之華”,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在祖先還沒創(chuàng)造“花”字前,“華”可以泛指一切的花草瓜果。此外,“華”還可以象征日、月、星、展與火的光華。因此,“華”字最早是對一切光彩奪目東西的總稱。
同時,人類處在采集階段時,手不足以捕獵飛鳥,足不足以追殺野獸,“衣食父母”主要是花木瓜果。他們見到如日月光華一般光彩奪目的花木瓜果,必然會發(fā)出“華!華!”的叫喊聲。招呼同伴一齊去采摘。久而久之,“華”便成了他們這個氏族的名稱了。
由于“華胥氏”是中國第一個有名稱的民族之母,而且還是創(chuàng)立中華民族語言的人文始祖,因此,“華胥氏”就成了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中的“始祖”。古人出于“尊母崇祖”的原因,以“華”作為民族的總稱。
摘自《新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