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 拉 野上靖
南非地處非洲南部,擁有多個種族和文化,素有“彩虹之國”的美稱。南非的軍事實力在非洲大陸排在第一位,其“號角”主戰(zhàn)坦克、裝甲車、無人機、導彈、輕武器等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其中最著名的當屬G6輪式自行榴彈炮。該炮不但裝備南非陸軍,還外銷至許多國家,之后不斷改進、發(fā)展。形成了G6系列火炮家族。
從G5說起
雖地處貧瘠的非洲,但盛產(chǎn)鉆石、黃金的南非卻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早年奉行種族歧視政策的南非,處境孤立,受到國際社會的多方制裁。在此情況之下,南非不得不走獨立研制武器的道路。由于20世紀60年代進口的如英國G1 88毫米野戰(zhàn)炮、G2 140毫米榴彈炮、加拿大“雪克斯頓”88毫米自行火炮的性能已明顯落后,因此自行研制新型火炮迫在眉睫。
南非依靠多方地下秘密交易獲得新式火炮技術,先后重點發(fā)展了G5和G6兩種榴彈炮。G5牽引式榴彈炮的研制工作從1975年開始,1979年獲得成功。它是在加拿大GC45火炮基礎上研制的,口徑155毫米,發(fā)射榴彈時射程達到30公里。由于在安哥拉內(nèi)戰(zhàn)中有優(yōu)異表現(xiàn),G5成功進入了國際軍火市場,伊拉克、伊朗、卡塔爾、馬來西亞都成了G5的用戶。
盡管G5裝有輔助推進裝置,具有短途自行能力,提高了其占領和變換陣地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生存能力,但是需要遠距離機動時,該炮還是得靠汽車牽引。G5配有6×6專用火炮牽引車,駕駛室和車廂之間為乘員室,可以容納9人的炮兵班。乘員室頂部裝有1挺機槍,車廂內(nèi)攜帶60發(fā)炮彈,車后有1臺液壓起重機,用來裝卸彈藥。牽引車最大時速95公里,最大行程600公里。實戰(zhàn)表明,G5的機動能力比較有限,尤其是行軍戰(zhàn)斗轉(zhuǎn)換時間較慢,遭遇緊急情況時投入射擊需要5分鐘,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其生存力大打折扣。
G6就是南非為提高炮兵的機動能力而研制的。設計之初,專家們曾就G6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底盤是采用履帶式還是輪式進行了反復論證。南部非洲地區(qū)多高原和沙漠地形,地勢平坦,公路網(wǎng)比較發(fā)達,這樣的地形條件,輪式車輛占有較大優(yōu)勢。而且在當時,研制輪式自行火炮也是自行火炮設計思想上的一大突破,因為二戰(zhàn)以來的自行火炮絕大多數(shù)都是履帶式的。另外,南非還具有45年生產(chǎn)輪式裝甲車的歷史,所以最終選擇了輪式方案。1979年,G6開始正式研制,1982-1986年間制成4門樣炮,1988年正式設計定型,并開始小批量生產(chǎn)。在這期間,火炮經(jīng)歷了數(shù)年試驗、改進,改進項目主要包括:重新設計炮塔:炮管安裝新型炮口制退器;采用新的火控系統(tǒng);炮塔兩側(cè)增加煙幕發(fā)射裝置:增加裝甲防護;采用獨立式扭桿懸掛系統(tǒng);采用6×6驅(qū)動;安裝堅固側(cè)壁的新型輪胎:重新設計彈藥架等。
1988年,G6自行榴彈炮開始裝備南非裝甲師炮兵團,每個團3個炮兵連,每連8輛G6。1990年,G6開始出口,阿聯(lián)酋訂購了78輛G6,1991年開始交貨。1 995年,阿曼皇家陸軍也訂購了18門G6。
底盤
G6自行榴彈炮戰(zhàn)斗全重46噸,乘員6人,是世界上最重的輪式155毫米自行火炮。美國M109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只有25噸重,英國A8-90履帶式自行榴彈炮42噸,只有德國的PzH2000重量超過G6,達到55噸,不過它是履帶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同樣采用輪式底盤的捷克“達納”152毫米自行榴彈炮,是與G6齊名的輪式自行火炮,其口徑小于G6,重23噸,但是采用的是8x8底盤。而G6采用6×6底盤卻負重47噸,“小車扛巨炮”,炮中英豪當之無愧!
G6車體、炮塔均采用鋼板焊接,可以對付各種彈片殺傷威脅。為了對付地雷。G6自行榴彈炮底甲板采用雙層甲板制成,可以承受3枚地雷的爆炸力,這也是南非軍方根據(jù)實戰(zhàn)得出的經(jīng)驗。G6的底盤可以分為駕駛室、動力室和戰(zhàn)斗室三個部分。駕駛室在前,動力室居中,戰(zhàn)斗室在后。駕駛員位于兩個前輪之間,前輪上方?jīng)]有車體裝甲。這樣,車輛壓過地雷后產(chǎn)生的沖擊波會遠離駕駛員,向上排出。駕駛員前面和兩側(cè)都安裝了大型防彈玻璃,視界1800。必要時,正前方的防彈玻璃可以用裝甲板遮蓋住,此時駕駛員使用潛望鏡觀察。駕駛員通過車頂艙口進出車輛。
駕駛室后面是動力室,G6的動力為一臺氣冷柴油機,最大功率為386千瓦。發(fā)動機前裝百葉窗,冷空氣從前面進入,經(jīng)過頂部和兩側(cè)的百葉窗排出。發(fā)動機與一個帶變矩器的自動變速箱(6個前進檔、2個倒檔)匹配。動力從變速箱經(jīng)差速器傳到每個車輪。
G6自行榴彈炮的轉(zhuǎn)向采用動力助力方式,轉(zhuǎn)向不費力。6個車輪都裝有動力助力制動器。它還裝有一個慢行制動器、減速器、廢氣制動器和停車制動器。懸掛裝置將原來擺動梁的后懸掛改為獨立式扭桿懸掛,并裝液壓阻尼限制器和減震器。底盤采用21×25規(guī)格輪胎,并安裝中央輪胎調(diào)壓系統(tǒng),駕駛員可在行進間調(diào)節(jié)氣壓,以便能在沙地上行使。由于采用了大直徑、高承載力的防彈輪胎,使得G6可以只用6個輪胎便承載了47噸的重量。
武器系統(tǒng)
G6的火炮較G5有小部分改進,它采用45倍口徑火炮,火炮上裝有單室炮口制退器、半自動螺式炮閂及電擊發(fā)射裝置。反后坐裝置由制退器、復進機和調(diào)節(jié)器組成。在該炮管三分之二處安裝玻璃纖維抽煙裝置。戰(zhàn)斗室設車長、炮手、裝填手、炮門操作手和彈藥搬運手座椅。乘員通過炮塔的右后門或者炮塔上兩個頂艙上下車,在樣炮上,乘員是通過后門進入車內(nèi)的。炮塔兩側(cè)各開2個射擊孔,射擊孔上方設有觀察窗,車內(nèi)乘員可以使用步槍等輕武器用于近距離防衛(wèi)。炮塔外部兩側(cè)各裝備一排4具81毫米電擊發(fā)煙幕發(fā)射器。
車長位于右邊的指揮塔內(nèi),可進行環(huán)視觀察。當駕駛員喪失控制車輛能力時,車長還能進行車輛制動。炮手坐在炮尾左側(cè)并使用數(shù)字式光一機械間接瞄準系統(tǒng)。火炮也安裝光一機械直接瞄準裝置,包括激光測距儀、晝間瞄準具、夜間被動瞄準具、炮口基準瞄準系統(tǒng)和彈道計算機。火炮直接瞄準距離為5公里。
G6自行榴彈炮還裝有電,機械火炮試驗和控制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通過火炮俯仰來補償火炮射程、彈重與發(fā)射藥的?;鹋谶€裝有自動全裝藥計數(shù)器、后坐長度指示器和炮彈計數(shù)器。熱警報裝置能及時指示炮管的溫度。此外,G6還同連級火控計算機相連,能為每門榴彈炮提供瞄準信息和彈藥(彈丸、裝藥和引信)的詳細數(shù)據(jù),并在3個顯示裝置上顯示。這3個顯示裝置專供車長、炮手和車外彈藥搬運手使用。
G6炮塔可以360°旋轉(zhuǎn),用電-液壓伺服機構控制,應急情況下可以手動控制。實際上,火炮方向射界左右各40°?;鹋诟┭鼋菫椋?°~+75°,也是電液控制。
G6左邊裝有半自動液壓快速輸彈裝置,輸彈時,彈藥搬運手將炮彈搬到輸
彈盤上,然后將輸彈盤對準炮尾,進行輸彈。該輸彈器可在各種火炮俯仰角下使用,由裝填手操縱。發(fā)射藥用手直接裝入炮膛。一個訓練有素的炮手在射擊時,射速可以達到4發(fā)/分,使用最大裝藥射擊,可持續(xù)15分鐘。超過15分鐘,由于藥室溫度過高,發(fā)射藥有“自燃”的危險。
G6自行榴彈炮無準備即能射擊。為加速瞄準射擊,自行榴彈炮還裝有4個穩(wěn)定腳架。駕駛員或車長可通過液壓裝置將穩(wěn)定腳架放置地面上。兩個穩(wěn)定腳架支在后面,另外兩個腳架支在第1、2車輪中間位置的兩側(cè)。戰(zhàn)斗室后部還裝有滅火裝置和爆炸檢測與抑制系統(tǒng)。
G6自行榴彈炮發(fā)射與G5牽引榴彈炮相同的M57系列遠程全膛彈、底排榴彈、煙幕彈、照明彈和黃磷彈。此外南非還為G6研制了子母彈,內(nèi)裝56個殺傷/反裝甲子彈頭,可用來打擊裝甲目標。
155毫米彈藥可以配用下列三種主要引信:PDM572彈頭起爆瞬發(fā)(延期0.5秒)引信,用于榴彈、底排榴彈和黃磷彈;sA804近炸引信(帶備用彈頭起爆),炸高4-8米,用于榴彈、底排榴彈和黃磷彈;SA805時間引信(0-200秒),用于煙幕彈和照明彈。
G6自行榴彈炮使用3種不同的裝藥:藥包1包括基本藥包和3個附加藥包,用于1、2、3、4號藥包;藥包2用于5號裝藥;藥包3用于6號裝藥。當使用6號裝藥時,榴彈的最大射程30.8公里,底部排氣彈射程可達39公里。
G6自行榴彈炮的全部彈丸和裝藥都放在炮塔座圈底部。彈藥用完后,打開后門再向G6裝彈。裝彈時,需要3人花費15分鐘時間。南非為G6研制了新型供彈車,它載有裝好引信的彈丸和標準裝藥。裝彈時,使用傳送帶,通過G6的后門將彈丸和裝藥傳送到位。車外火炮顯示裝置能準確地顯示必要的彈丸、裝藥和引信裝定。
G6自行榴彈炮裝備南非裝甲師炮兵團,每個團3個炮兵連,每個連編制8輛,主要用于為機械化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機動時,要用行軍固定架將火炮固定在車體上。射擊前,解脫固定架,駕駛員或者其他乘員操縱液壓裝置將4個穩(wěn)定腳架放于地面并頂緊,支撐底盤,吸收火炮射擊時的后坐能量,確保整車穩(wěn)定。在射擊時,G6戰(zhàn)斗人員工作強度很大,特別是在配屬供彈車之前,彈藥搬運手還要到車外補充彈藥。
主要改型
G6 MIA3 G6 MIA3是南非針對沙特和科威特推出的改進型G6,除了保留了45倍口徑身管火炮外,其他各方面性能都有較大提升。在系統(tǒng)集成方面,G6吸收了我國PLZ45-155火炮系統(tǒng)的一體化設計思想,而且還采用了模塊裝藥。
M1A3是一套完整的輪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系統(tǒng),以營為基本作戰(zhàn)單位,它包括3個炮兵連、2輛OKAPI 6×6營指揮車、1輛RG30MKⅣ4×4指揮車、1輛“阿捷巴”8×8機械維修車、1輛“阿捷巴”電子維修車、1輛“阿捷巴”搶修車和1輛“亞瑟”炮兵雷達車。其中每個連包括8輛改進型G6自行榴彈炮、4輛“阿捷巴”彈藥車、1輛“阿捷巴”后勤車、2輛OKAPI 6×6連指揮車、1輛RG30MkⅣ4×4連指揮車和3輛RG30MkⅣ 4×4連偵察車。
M1A3的火炮身管上由新型鋼制抽煙裝置取代了原玻璃纖維抽煙裝置。發(fā)射藥采用迪奈爾公司的M64式雙模塊發(fā)射藥系統(tǒng),與原來的M50系列相比較,前者發(fā)射能量有所提高。雖然會稍微降低身管的磨損壽命,但在標準狀況下,用5號裝藥發(fā)射M1A2/A4全膛增程底排彈時,可將最大射程從39公里提高到40.5公里:如果發(fā)射迪奈爾公司的M9703復合增程炮彈,MIA3在相同條件下的最大射程可達53.6公里。復合增程炮彈將底排減阻與火箭增程相結合,2001年初便已用于G6榴彈炮。
M1A3共攜帶45發(fā)155毫米彈丸和50發(fā)裝藥,都存放在炮塔座圈下部。M1A3還加裝了發(fā)射安全鎖,防止火炮在沒有瞄準的情況下發(fā)射。由于提高了輸彈速度,射速也從3發(fā)份提高到5發(fā)/分。
M1A3的底盤采用功率為386千瓦的風冷柴油發(fā)動機和全自動6檔傳動系統(tǒng)。最大行程700公里,公路最大速度85公里/時,越壕寬1米,過垂直墻高0.5米。輪胎使用米其林子午線輪胎,比基本型G6的輪胎壽命增加了3倍,行程約15000公里。改進的輪胎中央充放氣系統(tǒng)分三級控制輪胎壓力,在松軟沙地和泥濘地行駛時選用低壓230千帕,越野行駛時選用中壓380干帕,長距離高速行駛時選用高壓500千帕。作為輪式車輛,G6M1A3的燃油消耗明顯少于履帶式車輛;對大氣污染相對較少;路面的破壞較低;產(chǎn)生的噪音、震動和灰塵也較少。
M1A3可對輕武器火力和炮彈破片進行全方位防護,前傾裝甲可防20毫米穿甲彈在1000米外的攻擊。車體還留有2噸的增重余量,可根據(jù)需要加裝頂部和側(cè)面或者底部裝甲。底裝甲可以承受車輪下1枚TM46反坦克地雷的爆炸,并且可以只用5個車輪安全行駛。輪胎內(nèi)均有漏氣行使墊片。備用胎一般情況下由供彈車攜帶,使用供彈車配備的起重機,兩名乘員可在18分鐘內(nèi)更換損壞的輪胎。
G6-52南非不斷對06進行改進,使其射程達到60公里,并且最終將達到80公里(不過筆者認為80公里射程對于自行榴彈炮來說意義不大)。這種終極改進型G6,采用52倍口徑火炮,目前稱為G6-52,其主炮是一種性能全面提高的新型52倍口徑火炮。只需要對G6的懸掛、外伸支架和內(nèi)部設計進行較小的改動,就能將該炮安裝在G6的炮塔上。其關鍵性能是能夠發(fā)射改進型ERFB-BB全膛增程底排彈,射程50公里,而發(fā)射V-LAP復合增程炮彈,射程67公里。這是在采用M64全裝藥并且增加了專門的頂部裝藥模塊下實現(xiàn)的。在海平面、21℃條件下,炮口初速度為1015米/秒。炮管壽命為全裝藥1500發(fā)。M64裝藥在2002年1月的實驗中裝在G6系列自行火炮的45倍口徑火炮中進行了發(fā)射,并得到了認可。該裝藥是一種以5號裝藥為基礎,并結臺了兩個裝有三倍推進藥的M31模塊。
G6-52火炮系統(tǒng)設計壓力極限已經(jīng)被提高到600兆帕,為了支持較高的炮膛壓力,以及更嚴格的發(fā)射條件,迪奈爾公司專門研制了一種新射程彈藥,這種彈藥的彈體加厚了彈底,改進裝藥并且采用雙推進帶。彈藥的研發(fā)工作已經(jīng)結束,雖然彈藥的特性已在其他武器上驗證過,但是火炮系統(tǒng)的驗證還沒有結束。
結語
火炮的英文——Artillery源自拉丁文artis tollere,意思是“射擊的藝術”。自人類進入熱兵器時代起,火炮就意味著戰(zhàn)爭?,F(xiàn)代身管壓制火炮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jīng)歷了一次偉大的變革,155毫米口徑火炮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認可,成為各國陸軍主力裝備。南非的G6火炮發(fā)展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而且獨樹一幟,開創(chuàng)了“汽車扛大炮”的先河。G6的改進型也不斷刷新著火炮射程的紀錄,G6家族的咆哮還將延續(xù)下去……
附錄:全自主式T6炮塔
為了滿足一些國家對老式火炮改造的要求,南非又在G6炮塔的基礎上開發(fā)出全自主式T6炮塔。在研制過程中,52倍口徑長身管彈道、模塊裝藥、全自動裝填、炮塔全方位防護、身管冷卻和輔助動力系統(tǒng)等關鍵技術,為后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技術儲備。
T6的首次評估是在印度,1995年,T6炮塔被安裝在T-72M1坦克底盤上,后來從1998年開始,T6又被安裝在“阿瓊”主戰(zhàn)坦克底盤上,項目名稱“翠鳥”。
T6炮塔采用52倍口徑身管,符合北約標準,炮塔重18.5噸,可以為乘員提供全方位防護。1999年,T6炮塔采用了為MIA3研制的全自動火控系統(tǒng),可在10秒內(nèi)實現(xiàn)多發(fā)同時彈著。
T6采用符合北約彈道協(xié)會標準的M91/M92雙模塊發(fā)射藥系統(tǒng),有6個裝藥號。該發(fā)射藥與43,5公斤彈丸一起使用時,標準條件下射程可以達到40,23公里。而且T6的火炮膛壓設計上限更高,達444兆帕。此外,為了和不同類型發(fā)射裝藥保持通用性矗T6保留了底火點火系統(tǒng)。
T6炮塔的左后部儲存有40個發(fā)射丸,右部儲存有40個發(fā)射藥組件,240個發(fā)射模塊。另外8發(fā)彈丸和8個發(fā)射藥存放在底盤中。輸彈機由彈式改為鏈式,可以適應更多類型的彈丸,而且在射角較大時候可以保證輸彈一致性。T6最大射速可達8發(fā)/分,無論使用何種發(fā)射藥和彈丸都可以達到。T6在戰(zhàn)術條件下最大射速120發(fā)/時,包括2次補給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