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詩
華爾街金融危機之后一段時間,人們反思以美元為國際本位貨幣的現(xiàn)行國際貨幣體系,探討國際貨幣體系的重構問題。在國內,一些人熱衷于人民幣國際化。
不能說人民幣國際化不對,但又不能說全對。要看人民幣國際化的確切含意了。
要知道,作為貨幣來說,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邏輯上,國際貨幣也是要一元化的,而不是多元化。
當年日元和西德馬克一度強勢,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不過那主要是作為儲備貨幣而言。就交易媒介、價值尺度職能來說,沒有也不可能沖擊美元的國際本位貨幣地位。
儲備貨幣是可以多元化的,不奇怪。發(fā)揮儲備職能的豈止是那些強勢貨幣,黃金、白銀、很多其它資產都是可以很好地發(fā)揮儲備職能的。但是作為交易媒介、價值尺度來說,多元化就是問題了。貨幣之所以出現(xiàn),是要用它來節(jié)約人們相互交易的交易費用。根本上,交易費用的節(jié)約是要靠貨幣的一元化來實現(xiàn)。原則上,貨幣多元化是導致了交易費用的增加。
歐盟成立后,歐元迅速成為國際貨幣的重要一極。僅從表面看,這是國際貨幣多元化了。但換個角度看,因為歐元的誕生,世界上二十幾種貨幣為一種貨幣替代而消失了,這是貨幣在走向一元化,不是多元化。在歐盟內部來看是這樣,從全世界來講也要這樣看。這才是看待區(qū)域貨幣一體化以及這個一體化的區(qū)域貨幣的國際貨幣地位和作用的唯一正確的角度。
同樣的道理,歐元作為國際貨幣的重要一極,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儲備貨幣上,并不改變作為交易媒介、價值尺度的國際貨幣的一元化內在要求。就算一個國家、地區(qū)經濟實力超過了美國,貨幣也具有超過美元的強勢,其貨幣也很難與美元共同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這是貨幣一元化要求的內在規(guī)定。進一步,替代美元作為國際本位貨幣就更有難度了。即使我們人為構建一種貨幣。比如說特別提款權,替代美元作為國際本位貨幣能夠帶來更大的收益,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就會接受其作為交易媒介、價值尺度和計價單位。還要考慮調整成本。調整是有成本的。想想吧,教育部要改革幾個漢字的寫法,竟然引來一片反對,為什么?因為調整成本實在巨大。要在全世界改變交易媒介、價值尺度和計價單位,調整成本會是怎樣的呢?
所以,如果人民幣國際化指的是讓人民幣成為一種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那么毫無疑問是沒有問題的。而如果讓人民幣成為與美元分庭抗禮的國際本位貨幣之一,甚至替代美元成為國際本位貨幣,那么就是犯了方向性的錯誤。區(qū)域自由貿易區(qū)建設和區(qū)域內人民幣國際結算不一樣,這樣做是在促使國際貨幣走向一元化,而不是促使國際貨幣走向多元化。我們認為,區(qū)域自由貿易區(qū)建設和區(qū)域內人民幣國際結算才是人民幣國際化現(xiàn)實的和可取的方向。
記住了,不是說以美元為國際本位貨幣的現(xiàn)行國際貨幣體系沒有問題,也不是說人民幣國際化不符合我們的長遠利益,而是:第一。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自然演進的過程,不是人們可以自由構建的,而且任何貨幣體系都是有缺陷的,我們不能保證新的貨幣體系就一定好到哪里去。而只要我們的經濟不斷發(fā)展壯大,人民幣國際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第二,任何替代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都將導致美元大幅貶值。短期里中國將為之承受劇痛。中國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國際經濟金融環(huán)境,中國需要再穩(wěn)定地增長20年,犯不著在現(xiàn)在去冒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大風險。所以,我們要再一次強調,與其把精力用于國際貨幣體系的重構上,不如把精力用于區(qū)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和區(qū)域內人民幣國際結算上,要來得有意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