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尼日利亞、法國、德國、加拿大特派特約記者 殷淼 陳靜 青木 陶短房 ●本報特約記者 陳一 ●本報記者 鐘玉華
中國沒用一兵一卒,就“闖進”西方列強用炮艦并流著鮮血征服的非洲前殖民地國家,這一直讓西方主流社會驚訝,一些人因此很不舒服。中國總理將赴埃及參加中非合作論壇會議的消息1日被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證實,西方媒體又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就在最近,這些媒體又抓住中國一條新“辮子”,宣稱中國與政變上臺的幾內(nèi)亞軍政府簽署了“非洲歷史上空前巨額的礦業(yè)合同”,但中國外交部回應,簽這個合同的公司在香港注冊,與北京無關。非洲成了中西激辯外交道德的主要舞臺,西方媒體極力將中國描述成“貪婪地四處尋找資源”的怪獸,并給中國戴上“新殖民主義”的帽子。但非洲輿論卻普遍為中國鼓掌叫好?!胺侵揠x歐美都很近,主宰非洲是近代西方優(yōu)越感的主要源泉之一,而中國離那么遠,卻一下子和非洲打得火熱,非洲還反過來拿中國壓西方,這對后者確實是一種挫傷?!币晃恢袊鴮<覍Α董h(huán)球時報》說。
西方關注中非合作論壇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曾強烈震動西方。自那以后,圍繞達爾富爾的爭辯在西方被炒熱。據(jù)美聯(lián)社2日報道,中非合作論壇第四次部長級會議8日至9日將在埃及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出席會議開幕式。美聯(lián)社給這篇報道起的標題是,“中國要在埃及中非論壇上構建非洲戰(zhàn)略”。
據(jù)中國官員在2日的外交部吹風會上介紹,中非合作論壇是按部長級機制進行的,2006年是一次特例,開成了峰會,即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今年的會議是第四屆,是一次例會。
普通西方人對非洲的了解多于中國民眾,因為那里上演過大量西方人探險、創(chuàng)業(yè)以及柔情纏綿的故事。但如今中國影響力在非洲崛起,不少西方人生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危機感。路透社2日寫道:“中國和非洲國家?guī)缀趺總€月都會簽署一些新的能源或者礦產(chǎn)協(xié)議,這些協(xié)議讓西方國家感到驚訝,但中國從中非關系中收獲的不僅僅是原材料。非洲為中國提供了兩種重要的東西:一是為其贏得全球尊敬的機會;二是不會對其評頭論足的朋友?!?/p>
美聯(lián)社和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則像商量好一樣,有很類似的結(jié)尾。美聯(lián)社說:“北京的政策是進行援助時不附加政治和經(jīng)濟改革條件,這一直受到西方批評,稱中國的援助助長了腐敗、無效率和壞的政策管理?!庇鴱V播公司說:“中國對非洲援助,并不要求受援國進行政治和經(jīng)濟改革,這個做法也受到批評,被認為助長了非洲政壇腐敗,以及政府管理的無能與低效?!?/p>
中國不干涉別國內(nèi)政的原則被說成是罪過。但非洲人怎么看呢?在非洲有很大影響力的“泛非網(wǎng)”2日的評論文章稱:“非洲人越來越對西方表示懷疑,比如,美國對非洲的印象仍然是‘黑暗、原始、疾病和腐敗,非洲需要‘奶瓶和美國的一攬子援助。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曾經(jīng)到非洲時宣稱歷史上沒有非洲人?!?/p>
該評論還說:“直到中國到來,非洲才看到了另外一種景象。中國沒有向非洲各國首都派遣傲慢和自命不凡的使者,來訓斥非洲的政治、經(jīng)濟和知識界領導人,他們簽署了互惠的協(xié)議。他們在非洲修路、建醫(yī)院、建研究設施、架通信線,而且他們并沒有強迫非洲政府承擔高利貸式的貸款。他們向非洲人表現(xiàn)了尊重和理解,
(上接第一版)但對西方國家來說,北京構成了挑戰(zhàn)?!?/p>
這樣的聲音在非洲并不少見。盧旺達總統(tǒng)前不久也盛贊中國的非洲政策,他表示,中國為非洲帶來了政府和企業(yè)所亟需的技術和資金,并使非洲在國際關系中成為平等的伙伴。而西方國家卻只是不斷地掠奪非洲的資源和破壞非洲的環(huán)境,并沒有幫非洲國家實現(xiàn)發(fā)展。
“中國在非洲的舉動,完全符合在西方已定的游戲規(guī)則,中國在非洲表現(xiàn)出的強大生命力雖然讓西方很惱火,但政府卻說不出什么,更多的是媒體和一些非政府組織在品頭論足?!币晃徊辉竿嘎缎彰闹袊鴮W者2日告訴《環(huán)球時報》。
中國外交部2日舉行的吹風會上,“美國之音”記者再次詢問有關“中國與幾內(nèi)亞的合作項目”的情況,中國官員表示,他也是通過媒體才知道中國與幾內(nèi)亞合作項目的事情,那家與幾內(nèi)亞簽署巨額合同的公司是在香港注冊的國際公司,中國政府并不掌握其情況。
此前,法新社10月15日曾捕風捉影地報道稱,幾內(nèi)亞掌權的軍政府與中國一家礦業(yè)公司簽署了價值超過70億美元的采礦合同。這一采礦合同的金額在非洲接受外國投資的歷史上是空前的。
法國《費加羅報》最近在一篇社論中借“幾內(nèi)亞巨額合同”一事,不厭其煩地羅列材料,稱“非洲對中國的新殖民主義怒不可遏”。該社論指責對非洲原材料“垂涎的”中國在法國大講人權時乘虛而入,導致“昔日非洲政策閃閃發(fā)光的法國只能眼看人家的列車在非洲隆隆駛過”。
英國《獨立報》的文章也聲稱,北京正在非洲打造“遠離本土的21世紀帝國”,甚至質(zhì)疑中國在利比里亞提供的免費漢語培訓。
中國拉動非洲經(jīng)濟增長
西方的話語霸權確實正在非洲碰壁,非洲人通過自己的判斷就誰對非洲有利、誰對非洲有害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非洲,也有一些媒體跟著西方跑,重復西方媒體上的論調(diào),但更多是相反的聲音。剛果(金)《潛力報》10月30日的文章認為,只有中國才樂于為黑非洲急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因此黑非洲國家尋求在這一領域的中國援助無可非議。喀麥隆《雅溫得論壇報》10月26日的文章熱情贊揚了中喀兩國間文化合作,并說中國是“需要時就會出手相助的朋友”。
多哥《共和國報》10月20日的文章盛贊多哥—中國農(nóng)業(yè)技術合作,文章直接反駁了西方媒體有關中國在非洲種田的傳聞,稱多中的合作有助于多哥大幅增加糧食產(chǎn)量,如果說這樣的合作能解決吃飯問題,“那也是解決多哥人的吃飯問題”。
中國給非洲帶去的還有實實在在的經(jīng)濟增長。據(jù)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在2日的吹風會上介紹,近年來,中非合作以33.5%的高速增幅發(fā)展。中國對非洲投資保持穩(wěn)步發(fā)展,到2008年存量已經(jīng)達到78億美元。50多年間,中國援助了53個非洲國家,這些援助以非方需求為前提,沒有任何附加政治條件。援建項目近900個,民生項目占半數(shù)以上。
另據(jù)路透社10月26日報道,非洲國家中除南非以外,所有的國家今年經(jīng)濟都有所增長,而非洲經(jīng)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需求帶動的。
西方不適應在“自己的牧場”上受挫
“非洲的奴隸和黃金,幫助歐洲列強實現(xiàn)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非洲的原材料和市場,又是它們完成工業(yè)革命的重要推動力??梢哉f,非洲的血淚堆積出了歐洲的發(fā)展。歐洲人把非洲當成自己的后院,是非洲的前宗主國。中國人進來,當然讓它們很不舒服了?!敝袊F(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徐偉忠研究員2日向《環(huán)球時報》如此解讀西方對中非接近很敏感的原因。
歷史上,西方、特別是歐洲列強的興衰都繞不開非洲。19世紀末,英法領銜對非洲的殖民主義瓜分狂潮,不僅奠定了兩個殖民大帝國的版圖,也激化了列強間矛盾,為一次大戰(zhàn)的爆發(fā)打下伏筆。1956年,英法入侵蘇伊士運河的失敗,成為兩個老牌殖民帝國謝幕的開始。
對非洲,西方歷來把它看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非洲最好的油田是西方跨國巨頭在開采,通訊等基礎設施也大都由歐美大公司掌握。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國,對于經(jīng)濟呈上升趨勢的其他新興國家,一旦觸及非洲大陸,西方輿論的敏感神經(jīng)都會立刻繃緊。法國學者貝爾特朗·巴蒂曾把非洲定義為“中國、印度和巴西的勞工地”,認為“這些新興國正在取代從前的殖民勢力”。他分析說:“這些新興國家對非洲的進軍有著相當強大的優(yōu)勢:沒有殖民的過去,也不計較(對象國的)人權、政體和專制問題?!彼€說:“法國、英國、比利時和葡萄牙不斷地在自己曾經(jīng)的牧場上受挫?!?/p>
或許不甘心在“自己的牧場”上受挫才是西方媒體控訴中國“新殖民主義”的真正原因吧。徐偉忠認為,因為中國、印度、韓國等國的進入,非洲經(jīng)濟上政治上就有了更多的選擇。西方看到新興國家對非洲的各種投資和援助,有點妒忌,又有點力不從心。
中國社科院學者賀文萍認為,西方擔心自己在非洲的影響力減弱,由于西方公司現(xiàn)在沒有中國公司有競爭力,使西方有一種葡萄酸心理,妒忌非洲和中國走得越來越近。
賀文萍一個多月前剛從非洲回來,她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非洲大部分民眾,包括知識分子在內(nèi),認為中國的發(fā)展是非洲脫貧的最后一次機遇,希望非洲能抓住。在非洲現(xiàn)在流行的是“中國機遇論”,而不是“中國威脅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