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英
一、鼓勵自主質疑,精彩生成問題
《科學課程標準》要求:“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茖W的發(fā)展是從問題開始到解決問題為終止的無窮循環(huán)。只有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訓練學生良好的研究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如學習《淀粉的蹤跡》,學生對碘酒碰到米飯會變色這種現象感到驚奇,紛紛提出:“米飯碰到碘酒怎么會變成紫色呢?”“碘酒碰到別的東西會不會變成紫色的?”“碘酒碰到液體會不會變成紫色的?”學生帶著問題,非常感興趣地進入新課。學生根據猜想,確定研究方案進行實驗,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學生的思維也不斷發(fā)展。學生的質疑問難應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教師要善于在知識的生長點、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引導學生自主生疑、質疑,在探究中領悟并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二、鼓勵求異,讓學生大膽猜想
在探究式教學中,需要教師鼓勵和啟發(fā)學生運用直覺思維大膽猜測和想象,鼓勵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不受邏輯的約束。在這種氛圍下,學生也就能夠進行大膽猜測、假設,提出一些預見性的想法,設想對事物的瞬間頓悟,十分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如學習《小車的運動》,引導學生研究“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生就會聯系生活經驗進行直覺猜想,有的學生說可能與汽車載重量有關,有的說與路面的好壞有關,有的說與汽車的馬達有關,有的甚至說與汽車的輪子、汽車的外形有關等等,然后老師讓學生自己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到科學來自于實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有些假設,教師可以作指導性提問。包括一系列可以預想到的,用來指導學生思維。學生在老師指導性提問的幫助下,在討論結果的基礎上,生成的假設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假設,而不是科學性不強的憑空猜測。教師作為指導者,只是給予簡單的提醒,不能干涉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如何根據問題和以往經驗作出解決問題的假設,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從過去的知識經驗中找出生長點,找出思考問題的路徑,使假設盡可能清晰地表達對現象的解釋,同時教師還要引領學生對眾多的假設進行提煉。
三、注重實驗探究,親歷求證體驗
《課程標準》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動手的機會,要交給學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實踐任務,使學生具有開展探索性活動的廣闊時空。如教《聲音的產生》,我在上課時舉起一個空玻璃瓶問:杯子里裝著什么?(學生:空氣)把嘴放在瓶口,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然后,讓學生分組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學生匯報,瓶子在振動時發(fā)出聲音。(其實是瓶口的空氣振動發(fā)出聲音)我趁機問:對于這一現象你有什么疑惑嗎?學生提出:主要是誰振動發(fā)聲。問題產生了,學生自己提出了他們想要研究的問題,接著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究過程,第一組撥動皮筋發(fā)聲;第二組用鼓槌敲鼓發(fā)聲;并在鼓面放幾粒豆子;第三組用鋸條發(fā)聲。學生在報告實驗結果時思維活躍,情緒高昂,紛紛說出了:各種物體發(fā)聲時都在振動。我適時給出“振動”一詞引導學生正確描述:皮筋發(fā)聲時振動;鋸條發(fā)聲時振動,鼓發(fā)聲時鼓面振動。此時,我趁熱打鐵,問學生:誰能告訴大家,通過剛才的實驗,你認為聲音是怎么產生的?這時學生紛紛舉起小手,爭先恐后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他們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增強了科學探究能力。在上述探究活動中,學生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對問題也會出現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些都是學生積極投身和親身經歷、實踐之后所獲得的,教師要特別注意“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要加以鼓勵。
四、以生活為依托,引發(fā)探究靈感
科學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等多種教育資源,將學生的探究活動置身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茖W課的探究學習必須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在生活中體驗學習。如學習《花的構造》一課以前,從平時的生活中,從語言課上,學生對花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學習這一課時,我讓孩子們到郊外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花。通過認真仔細觀察,他們發(fā)現大多數植物都由雌蕊、雄蕊、花瓣、萼片四部分構成,更可貴的是,他們還發(fā)現,花不一定都有這四部分構造:黃瓜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學生為自己的新發(fā)現而感到興奮。抓住這個時機,教師給他們講“完全花”“不完全花”等知識,學生會覺得難度較小,從而輕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識。用這些自然的生活實際,掀起學生心頭的層層浪花,推動思維的漣漪,引起無窮的遐想和追求,并獲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