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楊靖宇
1940年2月22日,彈盡糧絕、孑然一身的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在吉林省濛江縣(現靖宇縣)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路上,攔住四個進山砍柴的中國人,與其中一名叫趙延喜的人談了話,請對方回到山下給自己買雙棉鞋和一些吃的。這個叫趙延喜的農民答應了。他回到屯子里,迎面碰上日本特務李正新,后者也是個中國人,不過是個日夜都想幫日本人抓到楊靖宇以領取賞金的人。趙延喜一見李正新就害怕了,把發(fā)現楊靖宇的消息講了出來,李正新馬上帶他去日本警察所。第二天早上日軍趕到,楊靖宇壯烈殉國。
時常想念的不是英雄的死。英雄死去已六十余年矣!時常會設身處地地想到將軍死前的內心。他肯定是覺得應當相信中國人,才主動走出來與趙延喜見面的。他可以選擇離開,但是他沒有。他有理由懷疑這個中國人,但他沒辦法懷疑每一個中國人。這一刻,這一個中國人就成了他為之奮斗、犧牲的所有的中國人??善@個中國人沒有給他帶來棉鞋和食物,卻引來了日本人。
周保中
時不時地會想起周保中。1937年冬,數萬日軍對東滿和下江(松花江下游)地區(qū)的抗聯第二路軍展開大“圍剿”。周保中指揮第四軍、第五軍向西突圍,自己則率領第二路軍總指揮部向東走,潛入烏蘇里江東岸的密山。過了一些日子,因為西征部隊失利回到勃利,他又率領自己的隊伍在一天一夜之間,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風雪嚴寒,從密山走回了勃利。
不看地圖的讀者不明白,我為什么會時常想起這件事??催^地圖你就明白了,從密山到勃利,是從黑龍江省的東部走到中部,直線距離就有二百公里。
老實說,開頭我從一位老抗聯口中聽到這件事時怎么也不相信,因為即使你是個身強力壯的男人,要在一天一夜間走完二百公里山路也是難以想象的。我不相信這件事,就到《周保中游擊日記》里去查證。果然,我在一則寫于1939年11月的日記里查到了同樣的記載。
周保中將軍真是個奇人,哪怕是在日寇圍困得鐵桶一般、第二路軍的前途最黯淡的日子里,也沒有中斷寫日記的習慣,他堅持記下當日的戰(zhàn)況、軍情,甚至自己對許多事情的思考。這樣一個人,生死肯定早已置之度外,卻在記日記這件事上,認真、執(zhí)拗得令人驚訝。
可以想象他根本不是為自己寫日記。置身于生死未卜的戰(zhàn)爭中,他和與他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不需要這些日記,他要寫給的只能是時間和歷史。
冷云
冷云是八女投江中的八位女烈士之一,是她們的領導者。1938年5月,七萬名日寇對抗聯第二路軍實施“重點討伐”,抗聯第四軍和第五軍面臨全軍覆沒的危局,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決定兩軍由吉東地區(qū)向西方五常一帶作長途突圍。第四軍和第五軍的女同志也被合編成一個婦女團,隨主力西下。冷云以她漸漸表現出來的干練和堅定,成為這個團的指導員。
冷云她們歷經困難,突破敵人的重圍,到達了自己的根據地邊緣??删驮诘诙旆鲿?,日本人包圍了她們的宿營地。一個名叫葛海祿的漢奸向日寇告了密。但是日本人首先發(fā)現的并不是冷云等八姐妹,而是和她們隔開一段距離宿營的、以師長關書范為首的男同志。這時冷云她們只要自己不暴露,或許就有機會脫險。但是她們沒這么做,八姐妹決定將日本人引開。原因很簡單:關書范是師長,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師的指揮所,面對敵人時,她們有責任保護師長和他的指揮所。于是她們首先向日本人開了槍。日本人被引過去,將八姐妹逼到了江邊。關書范被槍聲驚醒,帶著男同志突圍出去。冷云八姐妹子彈打完之后,在投降、被活捉和投江之間,選擇了后者。
故事講到這里,都是眾人皆知的情節(jié)。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并且因此讓我時常想起冷云的是:正是這西征歸來途中的最后一場戰(zhàn)斗,擊垮了師長關書范的信心,回到二師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談判,接受收編。同時他還自告奮勇地回到隊伍里來,要說服第五軍軍長柴世榮和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也和他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收編,也就是投降!
一直讓我難以釋懷的正是這件事:冷云八姐妹犧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竟然是一個變節(jié)分子。這是她們事先絕對不會想到的。如果冷云八姐妹死后有知,她們會后悔嗎?她們是不會問這個問題了,該問這個問題的是我們。我們這些后人原來也鮮有人知道這些,可是自從讀了些史料,知道了真相,這顆心就不可能不為這個問題一直疼著了。于是,我再也忘不了冷云八姐妹的犧牲。
趙尚志
1938年1月1日凌晨,在我北滿抗聯西征嫩江遭受重大損失,五萬名日偽軍加緊布置對北滿聯軍的最后一次“討伐”的前夜,北滿抗聯總司令(時稱東北抗聯總司令)、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趙尚志,越過冰封的黑龍江,前往蘇聯方面“求援”,隨即被扣押,從此失去自由。一年六個月之后,他終于被釋放,率領一支小部隊返回東北,而此時整個東北的斗爭環(huán)境和我軍內部環(huán)境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趙尚志因“犯有嚴重錯誤”而被開除黨籍。
趙尚志怎么辦呢?他可以有許多選擇。他可以選擇申訴,向當時代表中共中央領導東北抗聯的中共駐莫斯科共產國際代表團申訴。他也可以破罐子破摔,既然你們東北抗聯不要我,我干脆就這樣待下去好了。憑他的威望和功勛,沒有人會不讓他繼續(xù)待下去。當然還有最后一種選擇,那就是你們可以不要我,但是我卻不能不抗日!
趙尚志沒有選擇申訴,也沒有自暴自棄,性如烈火的他選擇了后者。他在攻擊鶴立縣日偽梧桐河警察署時,誤入日偽特務的包圍圈,壯烈犧牲。
直到最后,趙尚志也沒有實現隨著他的歸來,東北人民會一呼百應,再次掀起一波新的抗日大浪潮的愿望,卻實現了自己的另一個心愿。這個心愿是: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抗日戰(zhàn)場上!
趙尚志死后尸體被運到鶴立縣日偽梧桐河警察署。日本人欣喜若狂,叫來了當時已經投降日寇的原東北抗聯第九軍軍長李華堂辨認尸體。李華堂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都曾是趙尚志抗日路線的追隨者和趙尚志本人的崇拜者。在一間冰冷的房子里,李華堂一眼就認出了面前的死者就是他矢志追隨多年的抗日英雄趙尚志。盡管有不少日本人跟著,他還是哭了,大聲喊道:“司令,你也這么著了嗎?你也這么著了嗎?”他號啕大哭,被日本人強拉了出去。
時常想起這一次的會見。李華堂當時要對趙尚志表示的,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他有沒有想到過,趙尚志才是真正的英雄,雖死猶生,而他自己雖然活著,其實已經死了?
一天走在長安街上,忽然想到:在我們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下面,是不是都躺著一個我們時常想念卻又時常想要告別的烈士。如果他們的鮮血沒有滲入地下,我們這塊土地是不是早就血流成河?
(黎敏摘自河南文藝出版社《被歷史忽略的歷史》一書,李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