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英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教育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引導者,是科任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橋梁,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聯(lián)系的紐帶。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班主任工作將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生成長乃至人格的形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diào):“要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選派思想素質(zhì)好、業(yè)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優(yōu)秀教師擔任班主任?!边@為新時期班主任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和班主任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為了順應時代潮流,使教師工作與時俱進,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把班主任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作為培訓重點,采取遠程與非遠程兩種方式進行。從2007年開始,遠程培訓242人,非遠程培訓1250人(其中小學教師1082人,中學教師168人)。通過培訓,班主任的整體素質(zhì)、工作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民主型、科學型、藝術(shù)型的班主任教師大量涌現(xiàn),收到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在培訓中,我們把強化班主任民主的學生觀、身心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觀、規(guī)范管理的科學觀、做一個學生喜歡的班主任等作為培訓內(nèi)容,采取專題講座,學習討論,心得交流等方法,以增強班主任工作的民主、科學意識。
一、增強民主的學生觀
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推行賞識教育方法——一種讓學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的教育。
以陶行知教育學生的例子啟發(fā)教師:假如在你的學校里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男同學打了另外一個男同學。請老師們想想要如何處理?
接著,在組織老師們討論后,再描述陶行知先生的做法:
陶校長當場制止,并說到:“你下午3點鐘到我辦公室來?!?/p>
當學生來到辦公室后,陶行知微笑著從口袋里拿出一塊糖說:“孩子,首先要獎你一塊糖?!?/p>
孩子傻了,“這是為什么呢?”
陶行知說:“你看,叫你3點鐘來你就3點來了,說明你是一個守時的孩子,難道不該獎一塊糖嗎?”(孩子一下感動了。)
接著,陶行知又拿出第二塊糖說:“還要獎你第二塊?!?/p>
孩子更疑惑了:“為什么?”
“你看,我叫你別打那孩子,你馬上就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我也需要得到你的尊重,難道不該獎你嗎?”(孩子眼圈紅了。)
哪知陶校長又拿出第三塊糖說:“還要獎你第三塊?!?/p>
孩子整個傻了……
“我已經(jīng)了解過了,你打他,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說明你是打報不平,你身上還有一種正義感,難道不該獎你嗎?”
哇,這孩子終于哭得淚流滿面:“老師,我打人怎么說也是錯的。”
你看你看,孩子,還要獎你第四塊糖,知道錯,就認錯。
是不是,四塊糖,見光明。好孩子被喚醒了,壞事變成好事了。
把這種找光明的教育用在改進后進生、屢教不改的孩子身上,起到的作用也是神奇的。
尊重、民主、平等,多激勵贊美、少批評訓斥,把學生看成自主學習成長的主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人格,平等對待他們,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在快樂中成長的孩子才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感到幸福和快樂,過多的訓斥,會把天才變成庸才。
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有民主的學生觀,要學會賞識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育的內(nèi)在力量不是靠壓迫、靠懲治、靠死管,而要靠引導,靠“疏”不靠“堵”。要充分相信學生,理解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覺得班上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從而下決心和班主任一起把班級管理好。
二、樹立學生身心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觀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體各方面正常發(fā)育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為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培訓的重點之一就是轉(zhuǎn)變班主任的思想理念,使之堅持以學生為本,牢固樹立班主任工作就是要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搞好服務的觀點。作為班主任,是最接近學生、最了解學生、最具有影響力的教師群體,所以班主任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做人、做事,并懂得真愛自我。
一是教會學生正確、全面地看世界。一個人在宇宙、社會中是渺小的,但一個人如果融入社會,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則他又是偉大的。眾所周知,是人民群眾一起創(chuàng)造了歷史,推動了社會文明進步,因此,每個人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使自己的才智得以發(fā)揮,才能稱為一個全面而自由的人。作為學生,其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知識,因為只有學好知識,才能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才是對父母、對自己、對社會的最大回報。
二是教學生學會幸福地生活。要引導學生把生活的眼光看向社會的光明面,要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huán)境,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責怪父母、報怨社會,而不找客觀的、自身的原因。同時,還要有陽光心態(tài),努力尋找幸福感。孟德斯鳩曾說過,“假如一個人只是希望幸福,這很容易達到,然而我們總是希望比別人幸福,這就是困難所在,因為我們總是相信別人比自己幸福。”要讓學生認識到,幸福只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一種源自內(nèi)心深處的平衡與協(xié)調(diào)。一個人幸福與否,最終都得回歸自我,都必須經(jīng)受心靈的錘打和考驗。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會幸福;反之,如果你感覺不到幸福,無論在別人眼里多么風光,你的內(nèi)心也是痛苦和疲憊的。
三是幫助學生與他人建立互助的關系。我們在社會上也好,在家庭中也一樣,都必須做到以誠待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必須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諒解的。只有經(jīng)常想著幫助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只有常常諒解他人的人,才容易得到別人的諒解。而那些經(jīng)常想著報復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報復他的,要讓學生記住,這是生活的起碼規(guī)則。自然,也只有人人都這樣想,這樣做,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形成互助的氛圍,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目的。
四是教育學生珍愛自我。要真愛自己的生命,生命來之不易;要珍愛自己的人格,要時刻用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要珍愛自己的成果,因為一切成果的取得都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要超越自我,正確評價昨天,客觀認識今天,科學規(guī)劃明天;要全面看待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人最重要的是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發(fā)展自己的長處,要了解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短處,盡量實現(xiàn)揚長避短。
五是要教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問題。要善于辨別事物的真相,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引導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冷靜對待,以達到有效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建立科學的方法觀
班主任要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氛圍(物質(zhì)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以形成優(yōu)良的班風。在培訓中,我們建議班主任用科學的方法,以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統(tǒng)。
建立計劃系統(tǒng)——道德建設、能力建設、班級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
建立監(jiān)督檢查系統(tǒng)——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有評價,使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建立總結(jié)反饋系統(tǒng)——一天、一周、一月、一學期、一學年都要有總結(jié)。要通過總結(jié)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做到及時處理,及時解決,而不能拖、不能壓、不能讓問題堆積,以實現(xiàn)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增強法治觀念
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的方略,法制是國家穩(wěn)定的基石,每一位公民都必須樹立法制理念,崇尚法治,以養(yǎng)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在培訓中,我們以增強班主任的法治觀念為重點,組織學習《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gu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引導教師學會依法辦事,并養(yǎng)成尊重學生的行為習慣,從而改變“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人”的傳統(tǒng)觀念。同時,還要引導教師把學生當作一個平等的享有法律保護的公民來對待,要時刻保護他們的公民權(quán)利。
此外,在培訓中,還注重強化班主任的社會責任。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自己的社會公眾人物形象。在課堂上,教師是代表社會,而不是表明個人的某種社會立場、社會主張。因此,教師不能用自己不正確的價值觀來影響學生,教師的神圣責任就是代表社會對未成年人進行價值引導,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正確的地位觀、權(quán)益觀。
五、激勵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班主任
在培訓中,我們開展了“學生最喜歡什么樣的班主任,如何做學生喜歡的班主任”等專題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喜歡的班主任大致有五個共同點,并激勵每位教師苦練內(nèi)功,內(nèi)強素質(zhì),外樹形象,以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賴。
第一,學生喜歡的班主任應該熱愛教育、愛崗敬業(yè);熱愛學生、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具有現(xiàn)代公民意識,有樂于為學生服務的意識。
第二,學生喜歡的班主任對學生有平等意識,對教學有濃厚的興趣,并誠摯地關懷學生,要與學生平等對話、平等協(xié)商,營造民主、平等的班級氛圍。
第三,要尊重學生,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相信所有學生都具有自己的智能特點,他們在學習類型和發(fā)展方向上都是可造就的人,同時,還要認識到恰當?shù)慕逃陀柧毧墒姑總€兒童的智能發(fā)揮到更高水平,給每個人以多樣化的選擇,使其揚長避短。
第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急于求成。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低起點出發(fā),訂小目標,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以不斷地充實、發(fā)展自己,最終成為一個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并實現(xiàn)自身的理想。
第五,善待每一個后進生。由于當前就業(yè)形式嚴峻,就業(yè)難的問題未根本解決以及其他多種原因,部分家長、老師把學生的學習成績看成是第一重要的,“唯分數(shù)論”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當孩子在考試中成績不好時,家長、教師就橫加責罵,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是形成孩子怕學、厭學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差生,班主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思想上不要歧視,在行動上不要蔑視,要善于引導,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強項。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培訓,教師們都表示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做一個學生喜愛的班主任,并努力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素質(zhì),使之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