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華
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會享受,溫度稍微冷一點或者稍微熱一點,就躲進空調(diào)房里了。自然界里的動物沒有空調(diào)房,那它們是怎樣度過炎炎夏日的呢?
動物自有動物的絕招,如果它們會說話,它們一定會驕傲地告訴我們:這么多年都過來了,咱們自有一套避暑的辦法。
河馬平時生活在水里,所以再毒辣的陽光也奈何不了它??墒钱斔x開水上岸后又該怎么辦呢?這時的河馬雖然失去了水的保護,但是它可以利用自身的“防曬霜”抵擋太陽的毒曬。原來,河馬的皮脂腺能分泌出一種紅色的黏液。干燥后,像一層防曬隔膜,可以保護它那敏感的皮膚不受紫外線的侵害。入水以后,隔膜外套又會溶解脫落。有了水和獨特的“防曬霜”的雙重保護,河馬就可以安然度夏了。
猴子是聰明的動物,懂得水分蒸發(fā)有致冷的作用。所以,要是它感到太熱了,就用潮濕的舌頭去舔自己的兩只毛茸茸的手臂,這樣就像手臂上蓋著兩條濕毛巾,頓感涼爽。
鱷魚在炎熱的天氣里,總是長時間呆在岸邊,張大嘴巴,通過急促的一呼一吸,將體內(nèi)熱氣排出,吸入清涼空氣,以便降低體溫。
松鼠身上的“空調(diào)器”是它那粗大的尾巴。天氣炎熱時,它就把尾巴豎起來,像一把大傘遮住身體,避免陽光直射,為自己帶來一片陰涼。
兔子借助耳朵調(diào)節(jié)自身的體溫。氣溫低時,它會把耳朵緊貼在背上,保持熱量;氣溫高時,就豎起耳朵散熱。因為兔子的汗腺極度退化,只能靠耳朵里豐富的毛細血管,把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散發(fā)出來。
蜜蜂靠集體的力量來避暑。蜜蜂的巢內(nèi),盛夏溫度很高,為了給蜂房降溫,一部分蜜蜂便運來水,灑在蜂房周圍,另一部分蜜蜂則在蜂房的入口處整齊地排好隊,用翅膀使勁地往蜂房里扇風,從而加快水分的蒸發(fā),以帶走蜂房內(nèi)的熱量,降溫4℃~6℃。
非洲和印度的鶴鳥驅(qū)熱和納涼的方法是,不時將清涼的水噴灑在自己身上,把泥漿涂在自己的腳上。在南非,有一種會上樹的魚,到了夏天,就爬到樹上的陰涼處,睡上兩個月,以度過酷暑。
海洋中的動物,也同樣面臨酷暑的困擾。海洋中的海馬,它們有一套獨特防暑妙法。它們既不潛入深水中,也不到海草多的地方去納涼,而是一動不動伸展四肢。不了解內(nèi)情的人還以為它們是在曬太陽浴呢。原來,海馬的皮膚腺能分泌出一種紅色的黏液,待黏液干燥之后,就像一塊遮陽板一樣,可保護海馬敏感的皮膚,遮擋太陽的曝曬。這樣看來,海馬和河馬的防暑方法竟然有些相似呢。它們之間說不定還有些淵源呢!
生長在非洲淺海水域的肺魚,為了安全度過暑熱天氣,每當夏季來臨之前,就開始做避暑的準備工作。它們選擇泥沙質(zhì)的海區(qū)鉆進底層,通過自身分泌黏液,把底層周圍的泥沙粘在一起,精心筑成小穴巢,作為避暑納涼的安樂窩。待到夏天暑期過去后,才出來暢游各自喜愛的水域,恢復正常的海洋生活。
在撒哈拉沙漠里有一種大蜘蛛,它也會通過筑巢的方法躲避酷暑,當然,它所修筑的與其說是巢,還不如說是一口井。夏季來了,它就開始了挖井工作,最終挖成一口直徑約為25厘米、深約40厘米的井,然后在井口吐絲織網(wǎng),以遮蔽夏日熾烈的陽光,悠然自得地躲在井底享受清涼,安度盛夏。
你看,動物們避暑確實各有妙招吧!
(編輯 白 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