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為什么嚴格按照教科書來喂寶寶反倒長得不好?為什么寶寶吃得飽飽的還是會缺鈣?原來是你沒“聽”清寶寶的需要。了解這些喂養(yǎng)小竅門,才能讓寶寶茁壯成長。
●制造好喝的母乳
母乳的營養(yǎng)和味道會因媽媽攝入的食物不同而變化,媽媽吃什么,乳汁中就可能會有什么。因此,營養(yǎng)又好喝的母乳還得媽媽用心來制造,寶寶需要的營養(yǎng)媽媽都可以通過攝入品種豐富的食物而獲得。
建議媽媽們每日保證攝入:谷類400克?500克,其中雜糧不少于1/5;蔬菜500克,綠葉蔬菜應占2/3;水果200克?400克;魚、禽、蛋、肉類(含動物內臟)總量為200克?300克;奶類300克?550克;豆類60克或豆制品90克;油脂類25克;鹽6克。除了一日三餐,其他時間里感覺到饑餓時可以加一些牛奶、面包或蘋果。
此外,媽媽還應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如含咖啡因的飲料、大蒜、洋蔥等和高脂高鹽的食物,避免抽煙、喝酒,多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母乳就會變得更“好喝”。
●吃多吃少孩子定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母乳越來越無法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需要及時添加輔食。如果輔食添加過晚,可能會導致寶寶營養(yǎng)缺乏,添加過早又會引起寶寶消化方面的問題,一般要求母乳喂養(yǎng)到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
4個月?5個月的寶寶會出現(xiàn)生理性厭奶期,一般表現(xiàn)為之前生長發(fā)育都良好,突然間出現(xiàn)吃奶量減少,但孩子狀態(tài)卻很好,這種情況通常持續(xù)一周左右。此時父母不必緊張,千萬不要逼食,可以給寶寶補充維生素并讓其嘗試輔食。
添加輔食一般應遵循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從稀逐漸到稠的原則。有的家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過程中十分心急,擔心寶寶不吃或吃得少。其實,寶寶吃不吃、吃多少都應由他自己來決定,媽媽應做的就是不輕易放棄,多嘗試喂幾次,慢慢地寶寶就會接受輔食了。
●喝水要比成人多
寶寶的新陳代謝十分活躍,比成人更容易消耗水分,且寶寶體內細胞的含水量也比成人多,6千克重的嬰兒一天總補水量約在200毫升?300毫升。媽媽們要注意在寶寶睡醒后及時補水,在特別悶熱的日子、哭過后、空調房內,更要增加補水量。
白開水是寶寶最佳的水分補充品,有的媽媽怕孩子不愿意喝水便在水中加糖,這個做法不可取。因為母乳是沒有甜味的,孩子一旦習慣了糖水,就會對沒有甜味的母乳失去興趣。對于出生后一直通過乳頭吸收液體的寶寶來說,要先用勺子喂水,10個月?1歲半時,可以慢慢讓寶寶嘗試用杯子喝水。讓寶寶嘗試用吸管喝水最好是在其斷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