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赟
日前,筆者參加了一次某校的評課活動,在課后評議時,評課教師的評語大多都是些不痛不癢的話或是盡說些好話,對于講課教師所存在的問題則一帶而過。整個評課過程也是在陣陣掌聲中結束……
筆者不由想起一些學校中常見的現象:許多教師不愿別的教師來聽自己的課;教師不喜歡自己的教學行為受到干預,總喜歡按照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方式去處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很少與其他教師交流;自己也不愿意去干涉別人,尤其是在辦公室,聊天的話題很少涉及自身的教學問題、自己班級的問題;參加教研組研討活動時心存戒心,往往留一手,真經不外傳,也使得具有合作性質的集體備課、教師之間的聽課活動徒有虛名……與此同時,又常能聽到有些教師的嘆息:要是能聆聽專家的報告,能夠得到名師的指點,那該多好啊!可惜沒有專業(yè)引領,因此束縛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難道真的是沒有專業(yè)引領而束縛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嗎?難道我們的專業(yè)發(fā)展就是“自古華山一條道”——非得有專家、名師的指點才行嗎?正如曹丕在其《典論·論文》一文中所說:常人貴遠賤親,向聲背實;又患暗于自見,謂己為賢。筆者認為,其實束縛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并不是那些諸如“專業(yè)引領”“名師指點”等外界因素,而是我們的“個人封閉主義”“個人專業(yè)主義”思想,是我們那顆不肯敞開的心,是還未能夠具備合作的精神。
筆者不禁想起了曾經讀過的一篇題為《學大雁,別做海鷗》的文章:
很容易理解人們?yōu)槭裁聪矚g海鷗——俯視礁石嶙峋的海港,我看到一只海鷗在自由地飛翔。它的雙翼強勁地向后拍打著,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直到高過所有其它海鳥,然后滑翔出一個個華麗的弧圈。它不斷地表演著,好像知道一架攝像機正對準它,記錄著它的優(yōu)雅。
但是在海鷗群里,它完全變了個樣子,所有的優(yōu)雅與莊嚴都墮落為骯臟的內斗與殘忍。海鷗之間不存在分享與禮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兇猛的競爭。如果你在一只海鷗的腿上系上根紅絲帶。使它顯得與眾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它海鷗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擊它,讓它皮開肉綻、鮮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為血肉模糊的一團。
如果我們一定要選一種鳥兒作為人類社會的榜樣,那么海鷗絕對不是個好榜樣。相反,我們應當學習大雁盹行為。你曾想過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陣嗎?科學家告訴我們,在雁陣中大雁飛行的速度比單飛高出71%。處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務最為艱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氣阻力,因此領頭的大雁每隔幾分鐘就要輪換,這樣雁群就可以長距離t#-r~無需休息。
雁陣尾部的兩個位置最為輕松。強壯的大雁就讓年幼、病弱以廈衰老的大雁占據這些省力的位置。雁陣不停地嗚叫。這是強壯的大雁在鼓勵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為過于疲勞或生病而掉隊。雁群也不會遺棄它。這種緊密合作的社會秩序對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發(fā)展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雁陣中大雁飛行的速度比單飛高出71%。”這是多么令人驚嘆的數據!因為合作,因為集體的力量,竟然能夠使自己的飛行速度提升將近一倍,難怪大雁能夠長途跋涉!毋庸置疑,這都源于它們的合作精神!試問,教師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逼鋵崳趾伪厣峤筮h,要知道,身邊的每個教師身上都有可取之處,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鑒的長處。“這種緊密合作的社會秩序對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發(fā)展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試問,教師的自身專業(yè)成長不也正是如此嗎?可以這么說,合作對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速度。
眾所周知,新課程呼喚教師間的合作,它有較多的益處:心理支持——能有人與我們共同分享成功、分擔問題總是一件好事;新想法一同行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力量——在集體中教師可以獲得比個人努力更大的成績;減少工作負擔——通過分享材料、計劃和資料,教師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要知道,“泰山式”的專家也是由一塊一塊的土壤組成,“河海般”的名師也是由一滴一滴的細流匯成。試問,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拒絕身邊的這些“土壤”“細流”于千里之外呢?教師應懂得從教學伙伴那里獲取信息。從同行的思想源泉中汲取營養(yǎng),共享資源,豐富經驗,通過互助合作的方式提高自己,加快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我們專業(y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不是能夠滑翔出一個個華麗弧圈的海鷗,而是大雁的合作精神!
為此,筆者呼吁:我們當學大雁,別做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