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英
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其對知識的獲得能力,及促進其自身的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習質量的提高。
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及本人在教學中的實踐,下面就化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措施略述己見。
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智力的核心是思維,化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關鍵在于狠抓思維的啟發(fā)、誘導、訓練和發(fā)展,以達到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的目的,在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激發(fā)求知欲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能力的獲得和提高,必須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即只有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自我學習活動,因此化學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索的欲望。
2.營造民主氛圍,引導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其獨立思考,并引導其思考,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提出思考性問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氣氛和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思考,不斷給學生介紹思維方法。
3.利用化學實驗開發(fā)學生思維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怎樣觀察實驗現象,還應啟發(fā)學生利用實驗現象去思考現象背后的本質。
4.通過練習訓練,發(fā)展學生思維
根據知識的結構及內在聯系可知,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的體系,因此在習題的選擇及學生的訓練上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將知識經過這樣的縱橫訓練之后,對開拓學生思路大有幫助。
二、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現行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多屬注入式,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缺乏主動性、能力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課本中理論與實驗的結合點,加強實驗的設計性和探索性教學。
三、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良好的閱讀習慣、高效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生終生受益,教師教學中加強閱讀能力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養(yǎng)興趣,樂于閱讀
所謂的化學閱讀能力,就是通過閱讀化學教材及課外化學資料,獲取化學知識,用以解答相關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先要通過生動的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引導學生閱讀并從閱讀資料上尋找出所講解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一種閱讀的成就感、閱讀的樂趣,因而變得樂于閱讀。
2.傳授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方法大致有精讀、泛讀、快讀、細讀等幾種,對不同內容,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3.培養(yǎng)閱讀習慣
每次進行閱讀訓練時,總要讓學生形成帶著問題閱讀的習慣,而提高閱讀的實效,并且在閱讀過程中形成邊讀邊思考邊筆記的習慣。
4.指導學生預習和復習閱讀,以提高學習效益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自學能力的形成、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因此在平時進行閱讀訓練時,要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和復習閱讀的技巧。
同時,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提高記憶效率,及時指導學生總結記憶方法,顯得尤為必要。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1)理解記憶(2)聯系記憶(3)順序記憶(4)對比記憶(5)押韻記憶
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重視閱讀習慣、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也要重視閱讀效果的反饋,這樣才會使閱讀有成就感,從而達到長期堅持形成能力的目的。
實際上,在課堂教學中,除了經常注意到上述幾種能力的培養(yǎng)外,還應當隨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判斷能力、提問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想方設法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真正做到讓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把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這樣學生各種能力將會不斷發(fā)展和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