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光輝生涯》和《簡愛》被評論家認為是女權(quán)文學(xué)的代表作,其作者邁爾斯·弗蘭克林和夏洛蒂·勃朗特被認為是女權(quán)運動的先鋒。本文通過比較分析作者生平、作品及其主要人物,闡明兩部作品雖然在不同的時間描寫了發(fā)生在不同國家的故事,反映的卻是同樣的主題。
關(guān)鍵詞:《我的光輝生涯》 《簡愛》 女權(quán)運動 獨立自主
邁爾.斯·弗蘭克林(1879-1954),出生于新南威爾士州的一個牧場主家庭,在群山環(huán)抱、幾乎與世隔絕的叢林地區(qū)度過了童年時代。她十六歲開始創(chuàng)作,于1901年發(fā)表了著名小說《我的光輝生涯》,卻因親友把書中人物對號入座,招來諸多指責(zé)。她憤然從書店取回小說,于1904年離家去悉尼定居。1905年移居美國芝加哥,先后任婦女工會團的財務(wù)秘書和《生活與勞動》雜志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離開芝加哥奔赴英國,在蘇格蘭婦女醫(yī)院和軍隊服務(wù)。戰(zhàn)后繼續(xù)留在英國工作,1932年底返回澳大利亞定居,從事專業(yè)寫作,直至1954年故世。1979年《我的光輝生涯》被改編成電影,獲得了高度的成功,人們對她的熟知由此開始。
邁爾斯·弗蘭克林一生共寫過十七部著作,其中十二部為小說。她是堅決主張表現(xiàn)澳大利亞地方色彩、發(fā)展澳大利亞民族主義文學(xué)的作家之一。她以撰寫牧場家世小說來體現(xiàn)自己的主張,主要描繪首批土地占有者和牧場主,客觀忠實地記錄了開拓者奮斗和發(fā)家的艱苦歷程。作者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明顯的女權(quán)主義傾向?!段业墓廨x生涯》出版于1901年,該書雖是邁爾斯·弗蘭克林的處女作,卻是她影響最大、文學(xué)價值最高、最為膾炙人口的著作。該小說一經(jīng)問世,便轟動了整個澳洲文壇,被譽為“第一部澳大利亞小說”。小說描寫了一個獨立自主,富有反抗精神和強烈求知欲望的年輕姑娘西比拉。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出生在英格蘭北部約克郡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子里,父親是個窮牧師,5歲時母親去世后,由姨媽幫助其父撫養(yǎng)孩子。1824年,夏洛蒂和她的三個姐妹被送到生活條件惡劣、教規(guī)嚴厲的考恩橋寄宿學(xué)校讀書,期間她的兩個姐姐先后被突發(fā)的肺結(jié)核奪去了生命。夏洛蒂15歲時去了英格蘭的羅黑德學(xué)校,并于1835年成為該校教師。幾年后,她改做私人家庭教師,于1839年受雇于一個有錢人家教這家人的孩子。這份工作使夏洛蒂她苦不堪言,她只干了很短時間就放棄了。夏洛蒂決定和妹妹一起開辦一所自己的學(xué)校。為了實現(xiàn)這一夢想,夏洛蒂曾與妹妹艾米莉一起于1842年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學(xué)習(xí)法語和古典文學(xué)。發(fā)現(xiàn)短期內(nèi)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時她又重操舊業(yè)當(dāng)家庭教師。這次雖然換了一家,但同樣讓她傷心失望,不過她的寫作天分漸漸展露出來。
夏洛蒂·勃朗特曾用男性化的筆名居里·貝爾和她的兩個妹妹合出了一本詩集,但未引人注意,只賣出了兩本;她的第一部小說《教授》也屢被退回,在她有生之年一直未能出版。她并不氣餒,繼續(xù)沿用同樣的筆名寫小說,終于在1847年出版了《簡愛》,并一舉成名。后來,她又出版了《雪莉》等好幾本小說,直到1855年去世。她的作品主要描寫貧苦的小資產(chǎn)者的孤獨、反抗和奮斗,屬于被馬克思稱為以狄更斯為首的“出色的一派”?!逗啇邸肥窍穆宓俪霭娴牡谝徊啃≌f,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至今仍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該書批判了維多利亞時代對性別和社會等級的偏見,成為該時期文學(xué)批評和商業(yè)運作上都獲得巨大成功的小說之一。[6](P5)書中主要人物簡是個心地善良,意志堅強,為人正直的女孩。為了追求自由,保持女性的獨立與自主,她不得不與壓迫、不平等和磨難進行抗?fàn)帯?/p>
夏洛蒂和邁爾斯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她們卻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第一,兩人的身世一樣:出生貧寒,從小生活在缺乏與外界溝通的閉塞之地。第二,愛好一樣:兩人都十分喜愛文學(xué)。夏洛蒂天資聰穎,無師自通。黑格先生的熱情幫助更使她錦上添花。這位布魯塞爾教授不僅教她寫作技巧,還給予她極大的鼓勵,夏洛蒂從中受益匪淺。邁爾斯則得益于她的家庭教師——一位愛丁堡大學(xué)的畢業(yè)生。是她培養(yǎng)了邁爾斯對文學(xué)的興趣,并為她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第三,兩人都以男性化的筆名出版作品。夏洛蒂用居里·貝爾這個筆名出版詩集和小說,因為“人們愚蠢,誰也不相信女人能寫出好書,所以就用男人的名字代替” [7](P69);邁爾斯原來的名字是斯特拉·邁爾斯·弗蘭克林,她用邁爾斯·弗蘭克林這個名字出版自己的作品,就是希望別人把她當(dāng)作男性。邁爾斯還用布倫特彬彬這個男性筆名出版了多部作品。兩位女性之所以這樣做,是迫于當(dāng)時文學(xué)批評界的雙重標準:男性被看作是天才作家,而同樣出色的女性則會遭到蔑視。[3](P149)夏洛蒂和邁爾斯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他們被當(dāng)作是男作家的話,他們的作品更容易得到公認。正如邁爾斯·弗蘭克林的朋友——作家兼評論家馬喬里·巴納德所說:“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如果一本書是男人寫的,或是以男人的名義出版,那么成功的幾率會大些?!?[2](P30)兩位女作者的苦衷揭示了女性在當(dāng)時的文壇中受到歧視的現(xiàn)象,反映了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四,她們都是女權(quán)主義者。夏洛蒂在《簡愛》中借簡的語言批判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虛偽的宗教、嚴格的社會等級和嚴重的性別歧視,被有些評論家稱為女權(quán)主義運動的先鋒。邁爾斯的女權(quán)主義色彩在西比拉身上得到更加明顯的體現(xiàn)。她的傳記作家吉爾·羅伊評論她是“一個集激進主義、女權(quán)主義和民族主義于一身的澳大利亞女作家。” [2](P47)
除了作者,小說本身也有很多共同之處。首先,這兩部小說都被評論家認為是自傳體小說?!段业墓廨x生涯》中的女主人公西比拉和邁爾斯有著同樣的身世:出生在終日艱辛勞作,忙于養(yǎng)家活口的牧場主家庭,沒有受到過強烈的文學(xué)氛圍的熏陶和感染。她們的童年時代都是在單調(diào)乏味的叢林環(huán)境中度過。邁爾斯·弗蘭克林在《我的光輝生涯》的前言中這樣寫道:“我要寫上幾筆,告訴你們這故事全是關(guān)于我自己的事——因為我寫本書沒有其他目的。我并不因為書中表現(xiàn)了自我而感到歉意?!?[5](P1) 《簡愛》中的自傳成分更是隨處可見。女主角簡的遭遇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夏洛蒂本人的經(jīng)歷。簡在羅伍德學(xué)校的朋友海倫·彭斯死于肺結(jié)核的情節(jié)取材于她的兩個姐姐在考恩橋上學(xué)期間死于同一種疾病的悲劇;偽善的羅伍德學(xué)校的校長脖洛克黑斯特先生的偽善絲毫不亞于考恩橋?qū)W校的牧師卡魯斯;而陷入酗酒和賭博不能自拔而最終自殺身亡的約翰·里德的原型很可能是臨終前幾年沉溺于鴉片和酒精的夏洛蒂的弟弟布蘭威爾。像夏洛蒂一樣,簡也在羅伍德學(xué)校教過兩年書并最終在桑菲爾德莊園找到了一份家庭女教師的工作。簡與莊園主羅切斯特先生的情感故事部分取材于夏洛蒂在布魯塞爾當(dāng)家庭教師時與主人黑格教授的感情糾葛。
其次,兩部小說的情節(jié)構(gòu)思都屬教育小說體裁。教育小說源于17世紀德國的一個小說流派,到18世紀中期,該寫作風(fēng)格已在英國確立了地位。典型的教育小說通過詳細記述主人公生活的幾個階段來描述他(她)的成長和發(fā)展,著眼點放在主人公的情感和經(jīng)歷怎樣影響他(她)從童年到成年的過程。[6](P113)兩部小說都可分為五個清晰的發(fā)展階段,每個階段又都同一個特定的地方有關(guān)?!段业墓廨x生涯》分為西比拉童年時代的勃拉格勃朗和賓賓,就學(xué)時期的波索姆谷,青年時期的卡特加,做家庭女教師時期的巴尼山隘,以及最后的歸宿波索姆谷?!逗啇邸返奈鍌€發(fā)展階段為:簡少兒時期的蓋茨黑德,讀書時期的羅伍德學(xué)校,當(dāng)家庭教師時期的桑菲爾德,在里弗斯家時期的莫頓和沼屋,以及與羅切斯特終成眷屬的芬丁。西比拉和簡經(jīng)歷了種種變故后變得更加成熟和穩(wěn)健,矢志不渝地走著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
雖然兩部小說中的主人公所處的時代和生長的國度不同,她們卻有著很多相同之處。從出生來講,兩人都出生寒微?!逗啞邸分械闹饕宋锖啅男【透改鸽p亡,由舅媽撫養(yǎng)。簡在舅媽家遭到冷酷無情的對待,受盡了表兄妹的欺侮和凌辱,不得不與各種磨難進行抗?fàn)帯!段业墓廨x生涯》中的女主角西比拉雖然出生在牧場主家庭,不過父親很快破產(chǎn),西比拉不得不起早貪黑,艱辛勞作。從外貌上看,兩人都個頭矮小,長相平凡,因此對漂亮的女人既羨慕又嫉妒,而在英俊的男人面前又自卑不已。兩個女孩的欠佳容貌決定了她們的愛情道路會更加崎嶇坎坷。在性格方面,簡誠實、正直,從小就懂得自尊、自愛,并且具有獨立的人格。西比拉聰明自信,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是一個抱負遠大、富于反抗、渴望 “光輝前程”的叢林女孩。在愛情婚姻方面,盡管態(tài)度和結(jié)局不一樣,但經(jīng)歷卻頗為相似,甚至兩人的追求者都如同一人。羅切斯特和比切姆都是富甲一方的瀟灑紳士,為人善良熱情,非常具有吸引力,屬典型的“萬人迷”。不過簡和西比拉追求的并不是他們的外表和財產(chǎn),而是真摯的愛情和平等的婚姻。她們都是在心愛的人一無所有時才投進愛人的懷抱。簡是在羅切斯特的莊園被毀,身體殘疾的情況下才和他真正結(jié)合在一起。同樣,西比拉也是在比切姆一無所有,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之時才接受他的求婚。簡和西比拉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tài)度是對她們所生活的社會階級歧視的一個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在簡責(zé)問羅切斯特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你以為我貧窮、低賤、不美、矮小,就沒有靈魂,沒有感情嗎?你想錯了!我和你一樣有靈魂有感情!如果上帝賜給我美貌和財富,我也會讓你對我難舍難分,就像我現(xiàn)在對你難舍難分一樣?!盵8](P277)
《我的光輝生涯》和《簡愛》描寫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南北半球兩個不同的國度,時間也跨越了半個多世紀,但貫穿全書的主題卻是一樣的:社會等級、兩性等級關(guān)系和愛情與自主。西比拉和簡都是堅決主張男女平等和社會地位平等的女性。她們不為傳統(tǒng)婚姻觀念所束縛,鄙棄世人對金錢和社會地位的膜拜,不愿成為男人的附庸。為了追求平等的愛情,她們遇到了重重困難和一個又一個威脅到自己自主性的人,但每次都成功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保持了做人的尊嚴和品德。西比拉和簡精神上的獨立,打破了維多利亞時代以來那令人壓抑的社會觀念,尖銳地批判了當(dāng)時社會歧視婦女和窮人的行為。西比拉和簡的故事告訴讀者:女性如果要取得獨立,追求幸福和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必須不斷地奮斗。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資助課題“澳大利亞婦女小說研究”(W07211062),以及澳大利亞政府下屬澳中理事會資助課題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Barnard Marjorie, Miles Franklin: The Story of a Famous Australian [M]. St. Lucia,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1988.
[2] Carole Ferier (Ed.) Gender, Politics and Fiction: Twentieth Century Australian Womens Novels [M]. St. Lucia,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1985.
[3] Dale Spender. Writing A New World: Two Centuries of Australian Women Writers [M], Pandora, London & New York, 1988.
[4] Miles Franklin. My Brilliant Career [M]. Sydney: Augus & Robertson Publishers, 1993.
[5] 邁爾斯·弗蘭克林著. 我的光輝生涯[M].黃源深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6] 田寶英譯. [英]Charlotte Bronte 原著. 簡·愛-哈佛藍星雙語名著導(dǎo)讀精選版[M].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7.
[7] 維克瑞(英)著,李頌譯. 勃朗特一家的故事(英漢對照)[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8.
[8] 夏洛特·勃朗特(英)著,李果 呂少英譯. 簡·愛[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9] 朱迪思·賴特(澳). 澳大利亞文學(xué)中的婦女形象[J]. 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0(1).
作者:
邱世鳳 成都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