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水學是中國傳統(tǒng)的住宅選址理論。其理論根植于陰陽五行和天人感應說,對中國建筑文化乃至傳統(tǒng)的社會生活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排開一些封建迷信的內(nèi)容,其中不乏包含著辯證的思想與科學的成分,是集天文學、地理學、景觀學、生態(tài)學、美學等于一體的天地之學,即堪輿學?!翱疤斓?輿地道”,是中華民族經(jīng)過五千多年實踐積累的寶貴的文化結晶,在中國歷代環(huán)境藝術中都存在風水的規(guī)范。
關鍵詞:民居 風水學
郝家灣,位于貴州省烏江河岸,是一個擁有100余戶人家的自然村寨,村寨絕大多數(shù)的居民為郝姓,其先祖郝省氏(又稱郝骨氏)傳說是遠古時代太昊即伏羲氏的輔佐大臣。到了商朝末期,其裔孫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的郝鄉(xiāng)(今山西太原東北),于是期的后代就以封地郝為氏。
從郝家灣入寨路口的一塊殘碑上文字得知,這里郝氏的先祖約在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從山東省宦游鎮(zhèn)入黔至板橋……清道光年初,郝家后裔郝朝相從鎮(zhèn)遠府文林郎衣錦還鄉(xiāng)后,按照風水勘輿的最高理想興建起自己的宅邸。同時,傾其家資,組織族中的財力、人力精心修筑郝家灣,按照兵書上的“八卦陣”布局以及風水學規(guī)范建成了郝家灣這一古老而詩意的家園。
關于陽宅的選擇,《陽宅集成》中有口訣云:“陽宅須教擇地形,背山面水稱人心,山有來龍昂秀發(fā),水須圍抱作環(huán)形。明堂寬大斯為福,水口收藏積萬金。關煞二方無障礙,光明正大旺門庭?!盵1]P230可以概括為枕山,環(huán)水,面屏的模式。其中,人們尤其重視后山的來龍去脈,因為這是聚落的依靠,主宰運勢的走向。按照枕山,環(huán)水,面屏的這一模式,清代郝家灣民居尤其是郝朝相的故宅,正是這一古代風水模式的絕妙體現(xiàn)。
郝家灣村落選址布局遵循風水理論,認為風水好壞關系到村落及宗族的興衰,“卜其兆宅者,卜其地之美惡也,地之美者,則神靈安,子孫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枝葉茂”[2]P115,強調(diào)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據(jù)說,在郝家灣村落倚靠的那道山梁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而村落正好處于鳳凰之尾。據(jù)此,思南一作家將郝家灣稱之為鳳凰琴上的樂章,倒不失為最貼切的抒情和比喻。
郝家灣青山綠水,民居依山就勢,坐北朝南,負陰抱陽,形成前低后高,兩邊高,中間低的雙拱曲線。屋宇層層級級地抬升,重門疊戶,錯落有致。登上后山,俯瞰全景,后山斜坡上,為百畝大田,據(jù)說,這是幾百年前,由郝朝相出資捐財,郝氏家族人工開墾出來的梯田。果真是這樣,這些梯田極有可能是當?shù)刈钤绲摹捌赂奶荨惫こ塘?。這些坡改梯良田不僅為郝氏家族創(chuàng)造了農(nóng)耕經(jīng)濟時代的安居生活,同時,從風水學的角度而言,那些生長在田中碧綠如翠、生機盎然的秧苗、稻谷謂之“龍毛”。 風水寶地只有骨(石頭)壯肉(土地)豐,才能毛發(fā)繁茂。
從山上發(fā)源的泉水,四季不涸,泉流成溪,在穿過后山坡田地之后,經(jīng)過人工改造成約300米長的水渠,流向下邊的村寨,呈S型的將百多個石砌院落分成兩半,加之縱橫交錯的青石小巷,使整個寨子的布局一如陰陽兩儀的太極八卦樣式,意味著整個村落是一個蕓蕓眾生、生生不息的小小宇宙。
對于那些非理想的外部環(huán)境,人們往往有意識地去創(chuàng)造“比自然更有意義的空間”[3]P55,對村落的形態(tài)進行修正,使之趨于理想的格局,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的和諧,以達到天人合一、趨吉避兇的目的。我們以村落形態(tài)中的“水”為例。風水中的水是財源和吉利的象征,為了達到“藏風聚水”的目的,郝家灣人在寨子邊上,水流出口的地方,修有一池塘,池塘的形狀為半月形,因為風水中池塘的形狀也是有吉兇意義,如宅前開方塘,被認為是“血盆照鏡”,為兇。所以,只可開半月塘,與后面的房屋遙相呼應。池塘邊楊柳依依,枝條垂垂,既有婀娜之美,又合于傳統(tǒng)風水理論中“內(nèi)氣萌生,外氣成形,內(nèi)外相乘,風水自成”[4]P57的原理。而石墻上郝朝相所書“中流砥柱”四字,除了防洪的意思之外,有進一步渲染“藏風聚水”阻擋錢財外流的意義。
民居是村落形態(tài)最主要的構成因素,民居的朝向、形式、布局及相互關系幾乎都受到風水觀念的控制和影響。對民間建筑影響很大的風水著作《陽宅十書·宅外形第一》中提出理想的住宅環(huán)境:“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右有長道,謂之白虎,前有污地,謂之朱雀;后有丘陵,謂之玄武,為最貴地。”[5]P34在這種風水理論的影響下,過去乃至現(xiàn)代的人們在修建住宅選址布局時,特別講究與四神的配置關系。中國晉代時期最著名的文學家、風水術者郭璞在《葬經(jīng)》中形容四神的神態(tài):“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府。”[5]P69郝家灣的民居基本遵循了這一風水理論。特別是郝朝相故宅更是這一理論的實踐樣板??邕^那條清澈的水渠,走進郝朝相家那高大厚重的石龍門,一股泉水從左側蜿蜒而來,右邊為青石板巷道,宅前為半月形池塘,屋后峰巒疊嶂,完全符合“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住宅風水格局。
“屋式要四周端正整齊,不可尖偏斜?!盵7]P135這是風水對住宅外形和布局的要求。郝家灣的民宅絕大多數(shù)都呈規(guī)則方正的合院布局。如郝朝相故宅就是一典型的四合院。在院內(nèi)正前方為一堵石壁,意為財源不外流,隱私不外泄。在石墻與正屋之間開挖一條較深的滲溝,以利于排水,這與正房對面收納雨水名“清不染塵”的古井形成陰陽互補,又是一圓一方,一凸一凹,一吐一納,暗含了天圓地方、陰陽相生的意義。在正房的堂前一般設祖先牌位,因此都不開窗,這亦迎合了風水中“香火要居中,香火堂前不可開天窗”之說。風水中,“門”具有特殊的精神意義,其在相對位置上的禁忌眾多,使得住宅組群相互關系受到制約和影響。所以,在郝家灣的住宅中對比自己住屋高大或凌厲的建筑,往往在門上掛鏡,射其形,與之抗衡,或掛虎頭牌,表示威武以壓倒對方……
郝朝相篤誠地按照古代風水學的全部標準試圖完美地打造著一個讓人們夢寐以求的福祉,一個讓子孫后代享之不盡的世間桃園,并以“武攻防御,、文理治心”在石碑和石壁上書寫鑿刻“中流砥柱”、“清不塵染”以訓后人向上奮進;在村落修垂釣池、石曬壩、桂花臺等以陶冶家族的精神情操和規(guī)范文明秩序……然而,任何美好的愿望與設計(無論是科學的還是迷信的)在戰(zhàn)爭與人為的破壞面前,是顯得那么的不堪一擊。同治年間,席卷半個貴州的號軍戰(zhàn)火將整個郝家灣付之一炬。不朽的石頭帶著一道道傷疤靜靜地的記錄著郝家灣那風刀霜劍的歲月。
如今,郝家灣在努力尋找失落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的結合點?!褒堄涡∠獏R五湖四海,門前大道通萬國九洲”,一民宅門前的這副對聯(lián)正好表達了郝家人渴求新生活,同時又保存自己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這一愿望。
參考文獻:
[1]清·姚廷鑾:陽宅集成[O],臺灣武陵出版社,1999年。
[2]清·葉九升:《地理大成·山法全書》[O],臺灣武陵出版社,1999年。
[3]俞孔堅:理想景觀探源——風水的文化意義[M],商務印書館,北京,2004年8月。
[4]漢·青烏子:青烏子先生葬經(jīng)[O]港臺出版,2007年。
[5]王惠泉:陽宅十書[O],民國上海江東書局石印,1921年。
[6]晉·郭璞:《葬書·內(nèi)篇》
[7]陳怡魁:生存風水學,學林出版社[M],上海,2005年8月。
作者:
羅中璽 銅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