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徐徐
北美落基山脈的叢林中,一個河貍家庭正齊心協(xié)力地建造水壩。它們先搬來一塊塊石塊,將其放入一條溪流中,壘堆成一堵大壩,然后再用樹枝不斷將其蓋高。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截斷溪流,最終在大壩后形成一個池塘。
當池塘形成后,河貍的任務將更重,它們需要開始不停地對它進行“裝修”,將池塘四周和底部多余的泥土挖掘和搬運走。每只河貍每天挖掘和搬運的泥土,相當于自己體重的10倍,大約有200公斤。
隨著新池塘的規(guī)模變得越來越大,它所蓄積起來的水也越來越多,此時,河貍又需要用灰泥漿將池塘壁上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洞修補好,以避免漏水。它們排著序,一個接一個用后肢不停地拍打池壁,以便夯實每一寸泥土,使大壩最終做到滴水不漏。等這一切完成后,還有專門的河貍?cè)找故刈o著池壁,一聽到有細微漏水的聲音,便會立即趕去修補。
一個河貍家庭就像一個訓練有素的建筑隊,一天能夠修建1.5米長的大壩。一般它們需要修建的大壩有100米長,因此需要幾個月的辛苦勞作,而隨之形成的池塘大約有2公里長。
接下來,河貍的工作開始轉(zhuǎn)入第二階段,它們要在沒有機器的協(xié)助下,用自己的前爪和牙齒不斷挖掘和鏟運大壩底的植被和泥土,建造一條從外部看不出來的水底交通要道。為了能夠禁得住嚴冬的考驗,水道必須挖得很深,否則冬天就有可能被冰凍,通道就會被封死。這是一項浩大而漫長的工程,直到河貍挖出一整套水道網(wǎng)絡體系來,把池塘一直連接到叢林深處自己的洞穴里。
當這一切都結(jié)束后,河貍建造水壩和池塘、打造水路的真正目的就完全呈現(xiàn)出來了——原來,它們修建水道,只是好讓自己平時從水道中而不是從陸地上行走,這樣可以避開叢林里一些大型肉食動物對它們的侵擾和攻擊!河貍辛勤繁瑣的勞動完全是出于對安全的考慮!
當?shù)叵滤莱晒ν瓿珊?河貍的最后一項任務便是,在洞穴周圍建造一座座屬于自己的“房子”——它們通過水道游到叢林的另一邊,然后利用自己的牙齒開始伐木,將一棵棵大樹咬斷,再將它們通過水道運回來。它們選中大樹后,便開始一刻也不歇息地咬,重復而單調(diào),直至大樹轟然而倒。你簡直無法相信,一天之內(nèi),即便是一只瘦弱無比的河貍也能連續(xù)咬斷四五根大樹,而每根大樹的直徑都在1米多,其高度也在二三十米。
當木料被運回來后,河貍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建造木頭小屋。小屋的周邊有“護城河”環(huán)繞,屋下還有極其隱蔽的水中通道,屋內(nèi)還造出一個個單獨的小房間,為迎接它們的后代做好準備。
因為河貍不停地建造大壩,常常會淹沒農(nóng)田,因此常與人類發(fā)生沖突,農(nóng)民們會定期清理小型水壩,對于大的水壩則用雷管。通常隨著“轟”的一聲,河貍一個家庭幾個月的辛勤勞動,便在這一聲巨響中消失殆盡,但河貍卻從不抱怨和仇恨,而是迅速地又投入到重修的勞動中去,反反復復,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