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落實新課標,把學習的自主權(quán)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本文以《師說》為例談?wù)勎难晕膶W習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一.查閱——學生可利用手中的學習資料并結(jié)合課文注釋自主了解與本課有關(guān)的背景,為后面閱讀做準備。
示例1:文體介紹:“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是申說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敘事,如:《捕蛇者說》;有的說明中抒情,如:《愛蓮說》;有的偏重說理,如:《師說》。
示例2: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因為昌黎(今河北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他二十五歲中進士,二十九歲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間曾幾度被貶,他的整個中年時代都是不得志的。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竭力主張“文以載道”,提出了“惟陳言之務(wù)去”、“辭必己出”的口號,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韓愈不僅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示例3:背景:《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曾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晚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抗顏,端正容顏??诡伓鵀閹?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做起老師來了),世果群怪聚罵,指目(手指而目視)牽引(拉拉扯扯),而增與為言辭(增添一些言辭來毀謗韓愈)。愈以是得狂名。”文章針對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惡劣社會風氣,闡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yīng)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還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有其進步的一面,在當時是具有移風易俗影響的。
二.初讀——整體把握和感知內(nèi)容大意,為精讀做準備。
示例:快速閱讀《師說》全文,整體把握和和初步感知本文的內(nèi)容大意,中途遇到不懂的字詞句,標出即可,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會影響對全文的整體理解和把握。
完成后請說說本文的內(nèi)容大意:(略)
三.批注——解決文言讀音和弄清陌生字詞義。查閱工具書和有關(guān)注釋給陌生字詞和異讀字注上字音詞義,勾劃有關(guān)的文化常識。
示例: 阿諛(yú) 郯子(tán) 師襄(xiāng) 老聃(dān)
李蟠(Pán)貽笑大方(yí)嗟來之食(jiē)
四.研讀——結(jié)合上下文和具體語言環(huán)境以及平時的積累,初步推斷重點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
說明:先結(jié)合上下文和已有的知識,自己初步推斷一下難字難詞難句。之后再與教材或資料上的注釋對照,如果推斷出來的意義與用法接近,那么自己的文言閱讀能力就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不要邊看原文邊看注釋或資料,這樣不利于自己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的提升。
示例:
1.多義求義:一詞多義的實詞推求確定具體含義。如:
“傳”: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
③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2.多用定用:多種用法的虛詞確定具體用法。如:
“于”
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比
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不拘于時:介詞,被
其皆出于此乎:介詞,在。
3.活用明類:活用的字詞弄清活用的類型。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名詞作動詞,從師。
吾從而師之。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小學而大遺。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
4.通假查本:通假字根據(jù)語境找出本字。如: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笆堋蓖笆凇?/p>
惑師焉,惑不焉?!安弧蓖胺瘛?/p>
5.古今找異:古今異義的詞語重點弄清在古代的含義。如:
古之學者必有師。學者: 古:求學的人,今:在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小學而大遺志。小學:古義:學習小的方面。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五.翻譯——翻譯重點文言詞句,尤其是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用法。注意把握古代文言句式特點和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
示例:
不拘于時:不受時俗的限制。被動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者……也,表判斷。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通曉句讀,不能解釋疑難。賓語前置。
說明: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力求“信(忠實原文)、達(通順,流暢)、雅(優(yōu)雅,美好)”。翻譯時應(yīng)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依據(jù)上下文逐字對應(yīng)翻譯,做好“留、換、補、刪、調(diào)、貫”工作?!傲簟?凡指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換”,將單音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把a”,即補出古代簡練說法省略或隱含的內(nèi)容,特別是對省略句?!皠h”,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沒有必要譯出的虛詞。“調(diào)”,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要求調(diào)整過來?!柏灐?指文言句中帶修辭方法的說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據(jù)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譯完要讀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順。
六.梳理——理清段落和文章的脈絡(luò)層次。用“‖”隔開(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抓重點詞句,或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各層大意。——幫助理解和誦背?!稁熣f》梳理示例:
第一段:正面闡述
①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②從師的必要:孰能無惑
③擇師的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階層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
古之圣人——從師 圣益圣
今之眾人——不從師 愚益愚
愛其子——擇師
于其身——恥師 惑矣
巫醫(yī)樂師百公之人——不恥相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恥相師 其可怪也歟?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從師的例子,再論從師的必要性。
師生關(guān)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師道關(guān)系——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第四段;本文的寫作緣由。
七.分析——分析內(nèi)容和手法。分析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提升閱讀能力。
示例: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階層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
論據(jù):(三個對比)正確態(tài)度 錯誤態(tài)度。
論據(jù)(1)
(縱比)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
今之眾人……而恥學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論據(jù)(2)
(自相矛盾)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與其身也,則恥師焉 惑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論據(jù)(3)
(橫比)巫醫(yī)樂師百工……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 ……恥相師 嗚呼,智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八.背誦——品味語言、熟讀背誦文章,培養(yǎng)文言語感。
韓愈的散文以氣勢充沛、筆力雄放著稱,這體現(xiàn)在多用排比和對偶句式上。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lián),上遞下接。“歷歷如貫珠”,使論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緊湊。豐富的語氣表達,使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背誦時宜抓住前面所梳理的思路脈絡(luò),前后拓展,一脈貫通,同時,注意誦背的語氣,包括語句的停頓、詞語的連屬、聲調(diào)的抑揚、排比、對偶、頂真等。
注:背誦要訣:
1.抓出重難字詞(特別要注意落實音、形、義,最好能同步用手劃劃,用筆寫寫)。
2.抓住前后聯(lián)系(局部誦背困難處,引導學生分析上下語境或前后句子的聯(lián)系,如并列、對照、轉(zhuǎn)承、互注、因果等等)。
3.抓理文脈思絡(luò)(先抓理出來,再記入腦海中去,要求頭腦中關(guān)于此文的思路一定要清晰)。
九.總結(jié)練習——分類歸納總結(jié),強化訓練,鞏固拓展,形成能力。
示例:
A.分類歸納總結(jié)本課所獲(可按文言基礎(chǔ)知識、閱讀體會等進行歸納總結(jié)。)
B.拓展延伸(課外閱讀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如:《送李愿歸盤谷節(jié)》。)
游興恕,重慶市合川區(qū)龍市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