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紅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曾經攜手創(chuàng)業(yè),用15年時間將宅急送打造成國內民營物流業(yè)巨頭的陳氏兄弟,卻在不久前分道揚鑣。是兄弟翻臉?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選擇背后,一個充滿波折的家族恩怨故事浮出水面。
盤根錯節(jié)的家族企業(yè)
像其他家族企業(yè)一樣,宅急送表面風光的背后有著人事和業(yè)務方面難以對外人言的糾葛。
宅急送是典型的家族企業(yè)。姐姐一人,兄弟三人。二哥陳東升是泰康人壽的發(fā)起和創(chuàng)立者,還一手創(chuàng)辦了嘉德拍賣,三弟陳平創(chuàng)辦了宅急送,大哥陳顯寶和姐姐等家族里的人都在宅急送幫忙,這個組合在外界看來顯然十分和諧并且高效。
2007年是一個到處都充滿著欲望和野心的年份。這一年,宅急送營業(yè)額達到13個億,而鐵道部下屬的中鐵快運營業(yè)額僅8個億,民航快運6個億,合資公司大通7個億。宅急送成為這個行業(yè)里名副其實的老大。
伴隨著自信的,往往也有自負。2007年初,陳平開始在宅急送推行由“項目物流”到“小件物流”的戰(zhàn)略轉型。后者其實是他15年前在日本留學時已經確立的企業(yè)夢想,當年從日本回到中國,留學經驗讓陳平始終醉心于百姓生意的小件物流,他想模仿日本“宅急便”做“門對門”的同城快運;而多年研究大公司戰(zhàn)略的陳東升則堅信對公司客戶的項目物流更有前景。創(chuàng)業(yè)方向上的沖突,在最開始就已埋下。
兄弟情結使他們在這個方向性問題上一直以來相互妥協,相互遷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宅急送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陳平作為創(chuàng)始人在各種場合拋頭露面宣揚他的小件快遞夢想,但是在實際操作上,宅急送在這一塊卻一直力不從心,業(yè)務主體仍是項目物流。
但在2007年初,陳平意識到他渴望以久的市場已經成熟了,電子商務市場的興起使B2C(企業(yè)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領域的物流業(yè)務迅速崛起,作為這個產業(yè)中積蓄時間最久、最有經驗的領袖企業(yè),他怎么能忍受自己錯失這一時機呢?
恰恰此時,美國華平投資集團找上門來。在過去兩年,華平的投資面十分廣泛,但原則卻十分明確:只投資那些在行業(yè)里已經獲得強勢產業(yè)地位的企業(yè)。幾次接觸后,華平投資答應向宅急送投資3億元人民幣。資本帶來的信心使陳平原本躍躍欲試的心變得更像是脫韁的野馬。陳平開始在宅急送推行由“項目物流”到“小件物流”的戰(zhàn)略轉型。
對于宅急送來說,這是一次大膽的、野心勃勃的嘗試。短短半年時間,宅急送在全國建網點近3000個,新增300輛地面物流班車,新包租航空線路200多條,新招小件操作人員6000多名。這種速度確實很瘋狂。在完成這一輪的戰(zhàn)略調整后,2007年宅急送人數為9000多,到了2008年9月,員工總數已達21000多人。這是一次不計成本的高速擴張,它像浪潮一樣席卷了宅急送的每個角落,力度和決心遠遠大過宅急送的任何一次改革。
當陳平感覺到離夢想越來越近時,形勢陡轉急變。
2008年9月,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fā)。當中國商界尚隔岸觀火時,投資公司已經確切感受到了全球同此涼熱。遲遲未到賬的華平投資在猶猶豫豫中終于宣告放棄投資。
當這個一度在陳平背后最有力的推手突然撤出時,宅急送的戰(zhàn)略轉型已勢成騎虎:在過去的兩年里,為了搭建小件物流基礎,宅急送先后投資了近2億元人民幣,這些重金鋪出去的網接下來該何去何從?此時,雪上加霜的是,隨著金融危機在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張,宅急送一直試圖完成的上市計劃已幾近擱淺。
轉型戰(zhàn)略完全打亂了宅急送過往的發(fā)展節(jié)奏,2008年其營業(yè)收入僅比2007年增加7%,遠遠低于過去十幾年一直保持的40%以上的增幅。
叫停還是繼續(xù)?在這種由商量、公開質疑到公開反對的升級過程中,陳氏兄弟在公司方向上形成的矛盾已經陷入僵局。董事長主張叫停,CEO堅持繼續(xù),董事會的爭吵讓整個宅急送進入了更加危險的局面。
50歲再創(chuàng)業(yè)
2008年12月的一天,思考良久的陳平出現在了泰康大廈陳東升的辦公室里。陳東升有些驚訝,此前,他已經為此做了很多種假設,比如他們會再次為改革問題爭論,或者在匡扶新政問題上如何再度博弈,但事情發(fā)展完全不在這些預料之中。
弟弟走進辦公室時,話簡單而直接:“我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而這位城府極深的哥哥,停頓了一下,不動聲色地說道:“兄弟之間分分合合在所難免,你先做吧,做好了以后說不定我們倆又合一塊了?!边^去幾個月里他們不斷發(fā)生的爭吵,似乎一下子變得久遠模糊起來了,一改往日兄弟間的火藥味兒,在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內他們談得很愉快。他們都認為,兩個人之中退出一個人,至少對于宅急送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這些不是陳平今天走進這間辦公室的主旨,他要創(chuàng)業(yè)了,問題是資金從哪兒來?十幾年來一貫堅持的低薪制使他并沒有什么可觀的積蓄,直到現在才發(fā)現這個問題如此嚴竣。他想到了出售自己手中所持的宅急送的股權,但對方會同意嗎?如果同意,將以什么價格成交?這個價格應該是由對方提出,還是由自己提出?這些問題雖然之前已想了許久,但并沒有什么結論。
終于陳平主動向哥哥提出,以原始價格一元錢出售自己所持股份。就在他盤算著對方會不會主動加到1.5元時,或者與員工內部購買股權的1.6元價格相當時,哥哥陳東升迅速地回應道:“好。”
在這個如此直接的利益沖突、利益抉擇面前,對方如此迅速的選擇讓陳平感觸頗深。他突然間有些悵然若失,他們曾經擁有的某種共同的無堅不摧的力量突然間變得輕淡如水,但這種感覺在陳平的臉上轉瞬即逝。不久,陳東升將購買股權的一部分資金2700萬元打到了陳平的賬上。
沒有了熟人的新鮮董事會
50歲的陳平很快投入到了令他無比興奮的再創(chuàng)業(yè)中去了。
陳平為新的公司取名“星晨急便”,在這個新的公司里,陳平占據了51%的股份,擔任公司董事長。他拒絕了家庭股東,他將49%的股權給了與他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管理層及其他股東。
2009年3月8日,陳平80多歲的母親出現在新公司星晨急便的成立儀式上,給每個員工都發(fā)了紅包。
陳平說:“我挺感動的?!闭彼蛣?chuàng)辦15年來,母親沒有表揚過陳平一次?!皼]想到我走了,母親能這樣支持我?!?/p>
現在,陳平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字,是毛澤東的《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是宅急送一個老員工在星晨急便開業(yè)那天送來的,陳平認為很符合自己的現狀,把它裱好后掛了起來。
如今陳平開起董事會來,有一種很新鮮的感覺,不像以前在宅急送抬頭都是親戚朋友。股權結構是新公司走好走穩(wěn)非常重要的一步,陳平深刻意識到不能再造一個家族企業(yè)了,無論是控股股東還是董事會成員的選定,都極力避開家族企業(yè)的色彩。
這一次,他牢牢掌控著董事會,避免再次由于在董事會的弱勢地位而“敗走麥城”。
摘自《商業(yè)故事》2009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