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延勝
吃茶是一件雅事,文人墨客品茗論道,自然是雅致的。我喜歡飲茶,但卻雅不起來,基本是大口牛飲,難有雅相。更無滿腹詩文,也就難以有雅韻了。
陸羽著《茶經(jīng)》傳世,被奉為“茶圣”;盧仝有“七碗”之說,為后人所稱道,他們都是詩人。近現(xiàn)代魯迅、老舍、汪曾琪諸先生著作等身,且都是好茶之雅士,并有文章專門論及品茗趣事。雖然文人離不開酒,酒之詩文遠(yuǎn)多于茶,但我覺得更離不開茶,有酒固然豪放,無茶必然流俗。盡管老舍先生說過“茶是女性的”,但他又說:“我不知道戒了茶還怎么活著,和干嗎活著。”
對我來說茶很重要,不抽煙,看材料、爬格子,離不開茶。一杯接一杯地喝,喝完了就去“放水”,雖有不雅之嫌,但既可以清醒頭腦,又可借機(jī)活動(dòng)活動(dòng),倒不失為一個(gè)好辦法。大大的茶杯,一天三換葉子,茶葉浪費(fèi)了不少,喝水的功夫長了,品茶的水平卻無多大長進(jìn)。只管是喝,卻無閑心去品,故而只知入腹解渴通暢,并不覺入口舌端添香,更沒有感覺到“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赡苁且?yàn)槲也皇情e來品茗的緣故吧,一邊看東西,一邊寫東西,一邊大口地喝茶,哪有心思想這些。
我喝的茶很雜,鐵觀音、龍井、碧螺春、茉莉花、瓜片、普洱,綠烏花紅沱不論,往往案頭幾種都有,抓起哪個(gè)算哪個(gè),有自己買的,有朋友送的,還有到各地出差搜來的。當(dāng)然,喝多了總得有點(diǎn)偏好,要不真成了“茶盲”,就有點(diǎn)對不住這世間靈仙之物了。
雖然來者不拒,但我還是覺得鐵觀音更好一些,不,應(yīng)該是我喝著感覺更順些,不涉及他人如何評價(jià)。好在哪兒,說不清,只是覺得喝通了酣暢淋漓。香味有點(diǎn),淡淡地,不似茉莉花茶香氣沖鼻,又不似龍井等一泡兩泡后便無滋味。當(dāng)然,鐵觀音也少有一般青茶間或還存留的青草氣,因而更適合我這只知喝而不懂品的人。雅士們那種感覺,我是找不出來的,更寫不出來,所以不再說了。
出差是經(jīng)常的,每到一地,我愛逛茶莊,甚至是街邊茶攤??纯从惺裁春貌?,捎上幾包回去,聊以自慰,也可送人,禮輕但不俗,倒有點(diǎn)雅人之風(fēng)。高山出好茶,名山大川尤其是在南國皆有好茶。井岡山之“狗古腦”不錯(cuò),有一股幽蘭之香,當(dāng)然這是名茶。峨嵋山的高山雪芽雖不出名,竊以為還是上品,特別是好的雪芽,用峨嵋山泉沖泡,色潤如碧,細(xì)品起來還有一股竹香味。身處峨嵋鐘靈毓秀的幽靜之中,品著沁人心脾的雪芽,真覺得不雅都不行了。十?dāng)?shù)日內(nèi),竟然還賣弄風(fēng)雅,胡謅出幾句半通不通或許還可叫作詩的東西來。
偶爾聽說普洱茶有降血脂之妙效,而且是陳年普洱更佳,我便翻出柜中之存物,釅釅地沏上一杯,對著杯口嗅之,居然真有股汗味(據(jù)說,普洱茶最初是在馬背上馱著,吸收了馬汗發(fā)酵而成),與以往鐵觀音、龍井、碧螺春等沁然之香大相徑庭。再看如血之紅,與心目中茶之清湯如碧毫不相干,便覺得大倒胃口。喝幾口,味道怪怪的,真想棄之。但考慮到其所謂“療效”,硬著頭皮堅(jiān)持喝完了它。一段時(shí)間后,竟然也習(xí)慣了,而且覺得普洱也有普洱的妙處。這倒真需要去慢慢品味的。
如此看來,什么東西都沒有那么神,習(xí)慣是可以改變的,時(shí)間長了也就習(xí)慣了。這好像和雅致掛不上鉤吧?
責(zé)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