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中
語言文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受到地域的制約,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有趣的是,當(dāng)我們了解了漢語和英語的時候,發(fā)現(xiàn)動物名稱所代表的意思有些是相同或相似的,但也有更多不同的地方。概括起來,可分為五類:
第一,兩種文化中的相同動物名稱具有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
狐貍(fox):在中文和英文的寓言故事中狐貍的形象總是奸詐狡猾的,在中文中經(jīng)常提到“他比狐貍還要狡猾”,“真是一只老狐貍”。英語中也有這樣的描述如:Be on your guard! Hes a sly old fox. “提高警惕,他是一個狡猾的老狐貍?!斌H(donkey):在中文和英文中都被認(rèn)為是不討人喜愛的動物,在英文中如果要說某人愚蠢或固執(zhí)就會說He is as stupid as a donkey.“他和驢子一樣蠢?!敝形恼f “他倔得像頭驢”或“蠢驢”。鸚鵡(parrot):中西方國家的人都認(rèn)為鸚鵡能夠代表那些只會模仿別人而沒有自己見解的人。 He talks like a parrot and just repeats what he heard.“他鸚鵡學(xué)舌,只是拾人牙慧?!倍形牡摹胞W鵡學(xué)舌”表達(dá)的就是這樣的意思。其他的動物名稱,還可以歸納出綿羊(sheep):指代膽小怯懦的人。百靈(lark):可以指代高興的人。猴子(monkey): 指代淘氣的人。蛇(snake):指代圓滑且對其他人構(gòu)成威脅的人。狼(wolf): 本性貪婪、兇殘, 所以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有相似的表達(dá)方式as cruel as a wolf (像狼一樣兇殘)。豬(pig):除了生性骯臟、貪吃外,還有懶、憨、丑等文化內(nèi)涵,如eat like a pig; make a pig of oneself (指大吃大喝)。蜜蜂(bee) :在英漢語言中都是“忙碌勤勞”的象征, as busy as a bee (像蜜蜂一樣忙碌)。 鴿子(pigeon) :是和平的象征, 因此中國人稱之為“和平鴿”。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并與世界經(jīng)濟進(jìn)一步交融,文化也出現(xiàn)了交融與認(rèn)同的現(xiàn)象,原來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如今也有了相同的表達(dá),如英文里“to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把頭埋在沙堆里), 這里指的是鴕鳥(os?鄄trich)的生活習(xí)性,西方人經(jīng)常把鴕鳥和那些不敢面對現(xiàn)實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如今東方人包括中國人也接受了這種觀點,在寫文章時也經(jīng)常使用這一語言現(xiàn)象,如“采取鴕鳥政策”這一表達(dá)方法。
第二,同一種動物名稱有部分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
狗(dog)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西方文化中,狗不但是人類的寵物,還是人類最好的伙伴,所以在英文中和狗有關(guān)的詞匯或習(xí)語有一部分具有褒義。例如,“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時);“ a top dog ”(有優(yōu)勢, 勝人一籌的人);“a lucky dog” (走運的人)。但是,與狗相關(guān)的詞匯或習(xí)語有時也有貶義,例如,“a dog in the manger” ( 狗占馬槽);“treat somebody like a dog” (視人命為草芥);“dog eat dog “(殘酷爭奪)。在中國文化中,很多時候,狗經(jīng)常與反面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與狗相關(guān)的詞匯或習(xí)語貶義占了很大一部分。譬如,狗腿子、狗急跳墻、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勢等等。
第三, 同一種動物名稱有完全不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
龍 (dragon)、魚(fish)、 熊 (bear)、貓頭鷹(owl) 和山羊(goat)就是幾個重要的例子。中國人眼中的“龍”是吉祥、高貴、強健和威嚴(yán)的。如,龍騰虎躍、龍飛鳳舞、生龍活虎、 真龍?zhí)熳?、龍的傳人等。但在英語中,龍則被刻畫為一種兇猛的野獸,是邪惡的象征。撒旦被稱為“巨龍”(the great dragon),在英國的史詩“The Song of Beowulf” 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因為除掉了邪惡的龍而成為眾人緬懷的英雄,所以他們經(jīng)常用龍來形容蠻橫的人 (尤指悍婦)或令人不悅的事物。魚(fish),在中文中, 由于“魚”與“余”的發(fā)音完全相同,“余”有富足之意,因此, “魚”順理成章地被認(rèn)為是能給老百姓帶來富裕生活的吉祥物,“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就是說不能同時占有兩樣珍貴的事物。在英語里,魚 (fish)是貶義, “a queer fish”(古怪的人); “a cold fish”(冷血的人) ;“fishwife”(愛罵街的潑婦 );“fish?鄄blooded”(冷血的)等皆為貶義詞語。熊(bear) 中文隱含意為無能,“看你這個熊樣”就是常用來罵人的,英文bear隱含意為壞脾氣但有天賦的人,如:He is a bear at maths.(他是個數(shù)學(xué)天才。)貓頭鷹在中文中是倒霉、不吉利的象征,在英文中owl卻是智慧的意思。老山羊爺爺很有學(xué)問,而goat 在英語中意為“好色的不正經(jīng)的男子”??兹钢形氖瞧恋囊馑?而peacock卻是自負(fù)的意思。蝙蝠中文是走運的意思,而英文中的bat則是邪惡。
第四, 具有相同內(nèi)涵的不同動物名稱
以中文的虎(tiger)和英文的獅(lion)為例,在英語里,獅子是萬獸之王, “regal as a lion”( 如獅王般) ;“majestic as a lion”(如獅王般高貴)等。獅子當(dāng)然也是勇者無懼的象征。在中國人的頭腦里, 獅子只是頭猛獸, 并沒有那么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虎(tiger)則有深刻的隱含意思。 虎被認(rèn)為是森林之王,在中英文互譯中,獅子與虎互相替代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 中國人習(xí)慣于用虎來形容危險,例如“虎口拔牙”, 而英文的譯文恰恰是 “beard the lion(獅子) in his den”。 英文的馬(horse)與中文里的“?!币矊儆谝陨系那闆r。 在古代英國, 人們用馬來犁地,馬是勤勞的動物;在中國則是用牛,牛是踏實肯干的家畜。中國人用“吹牛”來形容說大話的人,而在相應(yīng)的英文譯文中則是“talk horse”。中文說“壯得像頭?!?譯成英文則是“as strong as a horse”。 比喻“著急”, 漢語用“熱鍋上的螞蟻”, 英語卻用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熱磚上的貓)。比喻“頑固”, 英語用as stubborn as a mule(頑固得像頭騾子),而漢語通常說“犟得像頭?!?。中文常用“貓哭老鼠”來形容虛偽和偽善, 英語中相似的表達(dá)法是shed crocodile tears (鱷魚的眼淚)。另外還有:Magpie(喜鵲)、 sparrow(麻雀)表示碎嘴的、chicken(小雞)、 rabbit(兔子)、 pigeon (鴿子)、 mouse(鼠)表示膽小的。
第五,中英文幾乎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動物及其內(nèi)涵
1. 不同的動物與不同的內(nèi)涵
在西方文化中,無論是cuckoo( 布谷鳥)本身還是其發(fā)出的鳴叫聲都沒有特定的含義, 它只是一種普通的鳥。 而中國人則認(rèn)為聽到布谷鳥的叫聲,悲涼之情就油然而生。傳說中,中國古代有個叫杜宇的帝王, 他因戰(zhàn)敗而失去了自己的疆域, 死得非常凄慘。 此后, 他的靈魂化作一只鳥在杜宇的墳前悲鳴直到啼血而死。因此,布谷鳥也叫杜鵑。鴛鴦在東方文化中代表了相愛的人,相關(guān)說法有“棒打鴛鴦”、 “鴛鴦債”等。西方傳說中,就很難找到一個完全類等的動物。
2.同一動物名稱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沒有相關(guān)對應(yīng)詞
cat(貓)在英語里是一種有著豐富喻義形象的動物,如rain cats and dogs(大雨傾盆),中國人對此想象不到。又如bell the cat(為別人冒險),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泄露機密), a cat in the pan (叛徒)等等。而漢語中很少有與貓有關(guān)的類似表達(dá)法。 beaver(海貍),英美人通常用來比喻工作勤奮認(rèn)真的人。對中國人來說,它不過是一種普通的動物而已。蠶(silkworm)產(chǎn)于中國,吐出的絲所織成的絲織品深受外國人的喜愛。“絲綢之路”早就聞名于世,中國的蠶文化源遠(yuǎn)流長?!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边@句詩高度頌揚了蠶的奉獻(xiàn)精神,可silkworm在英國人的眼里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只小蟲,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可想而知。
(責(zé)編 黃 曉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