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虎山
面對改革開放的大潮,英語課如何跟上時代發(fā)展,本文就此談幾點拙見:
一、努力做到三個加強
1.加強情感教學。由于受現(xiàn)行教育制度和選拔制度的影響,一些教師只是片面追求升學率,填鴨式教學,甚至有的教師嚴厲地批評、指責、挖苦成績差的學生,使有的學生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學習成績。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中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到體貼、關心學生,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耐心地幫助“學困生”,讓學生與自己談話就如與家人談話一樣,沒有隔閡。
2.加強口語訓練。為了讓學生擺脫“聾啞英語”的誤區(qū),教學中,我讓學生每堂課前進行一次五分鐘的class report(課堂報告),讓兩三名學生上臺表演英語節(jié)目。起初,我只看成績進步,不指缺點錯誤。只要能表演下來,我就帶頭鼓掌予以鼓勵肯定,激發(fā)其講英語的積極性。后來,我每周讓全班評議一名最佳表演者,給予小小的鼓勵。這樣,大家的積極性更高了,每堂課前精心準備,反復練習,表演非常投入,有時連我也受感染,大家聽得很認真,不知不覺,他們語言信息的輸入量就大了,詞匯量也擴大了,口語能力也就提高了。
3.加強情景教學。針對有些學生學了英語不會用的情況,教學中,在口語訓練的基礎上,我經常利用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講解介詞的用法時,我把提前準備好的教具放置于不同的地方,不斷地問學生“Where is it?”或“Where are they?”不僅在課堂上提問,而且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到家中利用實物繼續(xù)練習。同時還利用簡筆畫、掛圖等創(chuàng)設情景,以至于應用于日常生活中。讓學生認識到英語不僅是在課堂上要學的,而且是在生活中要說、要用的。在這樣的氛圍和濃厚情境的感召下,教學信息強烈而鮮明地傳遞給學生,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巧妙地借助情景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二、教學方式實現(xiàn)多種利用
1.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學校先進的教學設備。在教學中,我經常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如:(1)放映有英文對白、漢語字幕的影片,讓學生體驗純正英語的語音、語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猶如身臨其境,增強其視聽效果;(2)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把所講內容通過攝影儀投到屏幕上,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感受到現(xiàn)代科學的先進,既讓學生學好了英語,又激發(fā)了他們愛科學的熱情。
2.利用競賽活動。中學生好勝心強,通過競賽形式更易于學生學好英語。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每天一次“書寫競賽”,每周一次“單詞競賽”,每月一次“朗讀比賽”,每學期一次“英語小故事競賽”。
3.利用英語周記。在學習當中,我還堅持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英語周記。所謂“英語周記”,我要求學生不一定用英語來寫,可以用中文寫一些自己學習英語的心得、經驗以及對老師的建議等等。曾經有一段時間由于工作忙,我疏忽了對學困生的幫助。有一位學生在周記中建議老師多關心另一位學習差的學生,這讓我十分感動,同時也讓我感到了自己工作經驗的不足,馬上改正,取得了學生的信任,他們的筆記中又多了自己的幾分心里話。
4.利用團隊合作。把學生分成小組學習是我教學工作的形式,對于背誦一些需要檢查的單詞、課文,我都把任務交給組長,這樣,讓一些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信任,感到肩上有重任,努力爭取更好。同時,在舉行一些競賽時,我也以這些小組為單位,加以評價。這樣使小組里的其他成員感到自己也是有目標有方向的,就會努力為自己的小組爭光,課上積極參與回答,課下虛心請教,學習積極性較高。讓學生不再是學習的“客人”,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新的課程,新的要求,需要我們用新的、適合時代發(fā)展的方法去教育學生。
(責編 黃 曉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