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蛟 姜春暉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每一位教育者都對學生的德育有了新的認識。教育局都設立了專門科室專抓德育,學校德育副校長也紛紛登場,德育干部培訓會一直沒停??墒?由于缺少符合教育現(xiàn)狀的落實途徑與管理機制,效果甚微。管理機制問題主要與德育本身效果反饋的滯后性有關。參加幾次活動、幾次談心都可以管理量化,但是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卻不能有具體指標量化。
落實途徑問題是關鍵?!敖虝恕钡奶岢?并非先人認為教書比育人更應作為教師的第一職責。先人對于教師責任專門論述:“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眰鞯榔鋵嵏鴤魇谧鋈说览淼囊馑?。但是“教書育人”表明:“書是道的重要載體,教師需要做的是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更應該通過教書去達到育人的目的,離開了教書,育人就變成了口號,效果也會事倍功半”。關鍵點在任課教師和課堂,任何偏離這兩點的努力都是片面的。
認真落實教學的中心地位,才能促德育落實
德育教育是首要的教育任務和落腳點,但實踐中,往往出現(xiàn)欲速則不達的現(xiàn)象。對于完成有些事情并非單刀直入效果會好,教育學生,與學生談話也是一樣,有時迂回些更好。規(guī)范辦學行為,落實國家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在時間少、任務重的情況下,督促教師科學地提高質量,途徑之一就是與學生做好溝通,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內容。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的認真落實,會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美育、體育的教育和對學生陽光健康心態(tài)的引導。
加強師德和心理培訓,確保教師擺正教育心態(tài),提高教育質量
當前“待崗”“下崗”等詞語介入教育界,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影響狠大。讓教師突然感到不能那么無私地奉獻,教育開始變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德育教育的開展。積極進行教師師德教育,促進教師的責任心和教育理想,使教師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保有自身的冷靜與從容,通過教學把自己的智慧和美德導入學生的靈魂深處,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給教師一個好的心態(tài)和工作環(huán)境,當教師感到強烈的生存壓力,為謀生而費心、急功近利時,真正意義上的德育不會存在。
加強教師專業(yè)培訓,加快教師專業(yè)成長
讓教師在專業(yè)化成長的道路上享受成長的快樂。一個快樂的人才可以傳遞快樂,才可以培養(yǎng)出性格開朗、品德高尚的學生。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生活在快樂、輕松的環(huán)境中,對于不良行為的抵制力明顯強于孤獨、憂郁的人。
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抓好主題活動教育
現(xiàn)在的主題教育一般是,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在做這樣的主題教育時,應該結合學生生活場景,從細小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學生幼小的心靈如果沒有愛的滋潤,教育是失敗的。如可以設計主題教育活動:“記錄父母一周為我做的事情,然后為父母做同樣的回報”。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愛,接受父母的愛,回報父母的愛,珍惜與父母的相聚。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何談道德高尚!由此展開相應的“大愛教育”,他人、朋友、社會的愛與責任教育。再如進行“書中對父母愛的描述感悟”主題活動。有的學生在討論到“當孩子收到父親禮物時笑了,當父親收到孩子禮物時卻哭了”這句話時,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了父母對于兒女成長的感動和兒女在親情呵護下快樂地成長,并且認識到了愛的表達意義,更知道了愛的很多表達方式。
“家”是最好的德育場所
父母是兒女的第一任教師,從小到大,父母的一言一行,看事的角度,做事的原則,都會對兒女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在敵意中長大,會學會斗毆;在嘲笑中長大,會變地自卑;在鼓勵中長大,會學會勇敢;在安全中長大,會學會信任;在公平中長大,會學會競爭。每一個家庭都應該用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構建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德育教育,有些時候應該是“德育滲透”更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應該成為德育教育的最高追求,而不要用所謂的評價來衡量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教育本身就應該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交流。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