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許庚
何謂人體“三節(jié)”呢?簡單地說,就是腕關節(jié)、腰部與踝關節(jié)。何謂人體“三節(jié)”功法練習呢?是指練功者以人體的腕關節(jié)、腰部、踝關節(jié)為主要練功部位,通過簡單實用的練功方式以提高練功者反恐制暴能力。就格斗擊打動作而言,當一拳擊出,力達拳面,而所有殺傷力,就看腕關節(jié)的承受力量;當一腿踢出,力達腳部,而所有踢擊力,就看踝關節(jié)的承受力量。這一拳一腿,都離不開腰部的轉動力量。正如一代武術宗師李小龍曾說過:“武術最高境界——就是一拳一腿?!彼?,大家練習武術時,應著重加強一拳一腿的練習,練就自己的殺手锏。當遭遇來臨時,發(fā)揮出一拳一腿的最佳效果,達到一招制敵之目的。
第一節(jié):腕關節(jié)功法練習
腕關節(jié)活動范圍大,屬人體功法練習的末端環(huán)節(jié)。在修煉過程中,主要以提高腕關節(jié)的承受力為主。腕關節(jié)也是練功者容易受傷的部位,平時要注意加強保護措施,如練功時戴好護腕,練功前加強身體活動,特別是腕關節(jié)的活動。簡單的練功方式有:撐手倒立、掌心俯臥撐、拳面俯臥撐、手背俯臥撐、手轉千斤棒、擊打沙袋。
第二節(jié):腰部功法練習
在所有的武術技能中,基本上所有的技術動作都要求腰桿“當家”。腰部功力好,什么動作都好完成。格斗中,腰部是一個傳動器,上肢的動作要通過腰部的力量來達到最好的效果,下肢的動作又要通過腰部達到攻擊力量的最大化。腰功的練習方式多種多樣,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簡單的方式有,甩腰、下腰、彎腰、仰臥起坐。
第三節(jié):踝關節(jié)功法練習
踝關節(jié)每天承受著人體自身的重量,可以說是最累的一個關節(jié)。格斗中,所有的力量都來自地面的反作用,這一切力量的承接都來自踝關節(jié)。所以,加強踝關節(jié)功力練習是至關重要的。簡單的踝關節(jié)的練功方式有,跑步、跳躍、跳繩、下蹲、踢擊沙袋。
練功是一個長久堅持的過程,以上功法練習,方式簡單,可以說不受環(huán)境、器材、時間的限制。練功者只需利用點滴時間,那怕是幾十秒,來甩甩腰,做做跳躍,或靠物倒立等等。長此以往,定能收到豐厚回報。
真的是“拳成兵器就”么
吳銘
過去練拳總羨慕那些會練兵器的,覺得很好玩。常常聽人說:“拳練好了,兵器也就會了,拳械相通,有什么拳就有什么兵器;太極拳練好了,太極劍也自然會了,”形意拳練好了,槍也自然會了。這種說法很普遍,我也曾真的這么認為。但通過實踐,我的體會不是這樣。
我練拳已有些年頭了,可以說已經有了基礎,或有了些許小成。最近,我開始練槍。昨天練完槍回到家里便睡著了,一覺醒來,雙手發(fā)脹,身上也有輕微的酸痛。練了那么長時間的拳,感覺身體早就適應了,可今天又有了久違的酸痛。說明練器械增加了負荷,增大了運動量。練槍遠遠沒有練拳輕松。畢竟練拳是空手,練兵器除了要做到拳法要求的內外三合,更重要的是身體還要與兵刃合拍。練起器械來才發(fā)現手勁、腕力、腰力,還有身體的靈活協(xié)調差得不是一點點。練上一會兒松,就覺得很累。一方面是練槍確需體力,另一方面還是沒掌握好呼吸,許多在練拳中不易發(fā)現的問題在練槍時凸現了出來。我想,即使練拳練得很好,其效果也與練器械不一樣,沒有練過器械的人是體會不到的。練器械需要的強度、難度是練拳遠遠達不到的。當然,練拳練得好,練器械上手會快一些。但是“拳成兵器就”的說法我卻不能贊同。
現在,我練完槍后,練練拳,感覺渾身松活沉穩(wěn),收放自如,能把練兵器的指力、腕力、腰力、身法都合理地融入到拳中??磥?,事實與大眾的說法正好相反,應是“練好兵器,拳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