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偉
阿蘭與墨藍出版社
在巴黎,有幾家以出版中國主體圖書為主的出版社和書店,像友豐書店,藍色中國出版社以及墨藍出版社,阿蘭就是墨藍出版社的老板。巴黎有一條不大的街,兩旁排列著不大卻很有特色的店鋪,阿蘭的書店就坐落在這條街上,門臉不大,里面卻曲徑通幽,藏著一個不太小的書庫。
2005年,我訪問法國,在巴黎見過幾家出版社的同仁后,來到阿蘭的出版社。阿蘭沒有西服革履,也沒有熱情洋溢的歡迎詞,直接就把我們領(lǐng)到了他的書店,一本一本的給我們介紹他出版的書,以畫冊為主,極其的精美。我邊聽邊看,愛不釋手??催^書店,阿蘭把我們帶到街邊的一家咖啡館,一邊喝咖啡一邊觀景。那一刻,看著不多的人悠哉游哉地從我們旁邊經(jīng)過,個把人還回頭看看,我仿佛又回到了北京的街頭,這情景實在是太熟悉了,只是北京的街邊通常都沒有這么幽靜而已。
阿蘭的隨意和隨性,讓我們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中國與法國都是歷史悠久,文明遺產(chǎn)豐厚的國度,雖然是東西方兩種文明,但是,兩個國家和兩國人對對方的文化能夠相互欣賞。1999年,中國在法國舉辦“巴黎文化周”,引起法國公眾的極大興趣。之后,又有文化季和文化年,這種興趣和欣賞就一直綿延不絕。2004年,作為中法文化年的一個項目,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法國圖書沙龍,我辦資助的70種法文版中國圖書在圖書沙龍亮相,成為書展的一條亮麗的風(fēng)景線。時任法國總統(tǒng)的希拉克出席書展的開幕式,原定在中國展臺停留七分鐘,但看到有這么多的法文版中國圖書,他興趣盎然,翻翻看看,一直停了40多分鐘。不僅如此,這些書在圖書沙龍展出的幾天,銷售情況很好。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中國圖書若想走向世界,就要本土化,就要變成屬地國的文字,讓人能夠讀得懂,才談得到欣賞和喜歡。由此,“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應(yīng)運而生。所以對法國,對巴黎,好像還有特殊的感情。
阿蘭應(yīng)該是“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在法國的推動者,因此,他在中國出版界也有了不小的名聲。墨藍出版社與湖南出版集團在2008年天津書展上簽訂的“中國文明系列叢書”的版權(quán)貿(mào)易協(xié)議,在中國出版業(yè)界引起很大反響。
想起阿蘭,就想起他那張平易而略帶羞澀的臉,想起他自然隨性的打扮,想起我們曾經(jīng)坐過的街邊小店,當(dāng)我把一卷絲質(zhì)的北京老街送給阿蘭時,他指著畫上的街,又指指我們坐著的這條街,問我們像不像?像當(dāng)然是不像,但是形不似而神似,那意境之悠遠,就難說不像了。也許,阿蘭說的就是意境吧。
人都說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國人個個浪漫,我看也未必,阿蘭就算不上浪漫,但他質(zhì)樸,實在,是那種讓人放心,愿意與之交朋友的人?,F(xiàn)在,阿蘭的出版社,不僅在繼續(xù)翻譯出版中國圖書,而且還與中國出版集團在巴黎成立了合資公司,這次,我想,阿蘭不是隨意而為,他是要與中國的出版界有更加密切的合作,是為了出版更多更好的中國圖書。
希望阿蘭心想事成。
簡·弗里德曼
什么時候認識的弗里德曼,已經(jīng)想不起來了,但哈波考林斯出版集團在國內(nèi)外業(yè)界是大名鼎鼎的。有印象的第一次見面是出席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酒會上,我與簡坐在同一桌相鄰的位子上,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因為有事要提前離場,我對弗里德曼說sorry,她表示理解,并告訴我,在美國,她也是如此,每天要參加若干應(yīng)酬,經(jīng)常是in and out各種場合。我真的感謝她的理解,幾乎忘了與同桌的其他人打招呼就揚長而去。
此后,我們來往頻繁,只要她來中國或我去美國,我們總要相約見面,談點出版合作的事情。也許同為女性,且對簡的經(jīng)歷有所了解,所以我對她除了對長者的尊重之外,還有對其職業(yè)精神的欽佩??赡芩灿X得我雖然是官員,但尚屬懂得出版業(yè)務(wù),有共同語言,所以一見面就有很多話說。2007年,簡成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顧問,我們之間需要討論的問題就更多了。
2008年初,我們新聞辦的老主任趙啟正與美國基督教福音派領(lǐng)袖帕勞的新書《江邊對話——一位無神論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由哈波考林斯旗下的宗德萬出版社出版美國版,簡邀請我出席在紐約的首發(fā)式。首發(fā)式搞得既熱烈又隆重,美國出版界乃至傳媒界的朋友來了不少,來得最多的是記者。簡穿著一件中式服裝,一襲中式大紅絲制披肩讓她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她拉著我的手,介紹她的老板,傳媒大亨默多克先生,也介紹諸多出版人和記者。讓我想起哈波考林斯每次在中國舉辦酒會時她的熱情。想起她初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顧問時的演講。出乎意料的是,簡還邀請我參加哈波考林斯的編務(wù)會議,類似于中國的出版集團或出版社研究選題和銷售的會議。會上每個人都可以發(fā)表意見。與我同去的新世界出版社的副總編輯張海鷗女士對參加這樣的會議顯得格外興奮,看得出來,她的出版社肯定沒開過這樣的會議。按說,這樣的會,帶有某種商業(yè)秘密,簡肯讓我們參加這樣的會議,顯然一是把我們當(dāng)朋友,二是她真的希望幫助中國圖書“走出去”,對圖書的策劃乃至銷售,她已經(jīng)給我們講了很多,但那些都是理論,她是希望能給我一些鮮活的實踐活動,實地看看美國是怎樣運作圖書的出版和發(fā)行的。從中我們知道了美國的暢銷書決不是生來就是暢銷的,它需要設(shè)計、運作,包括很多營銷手段,通過這些,可能化腐朽為神奇。
我們回國不久,簡退休了。我雖吃驚卻也認為正常,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我們也都會面臨這一天,只是簡的這一天來得沒有任何征兆。我即致信表示慰問。簡不久回信說,她雖然從哈波考林斯CEO的位置上退下來了,依然很忙,首先是把大兒子的婚禮辦了,接下來還有二兒子,還有過去沒有享受的沒有壓力的旅行,可能還有睡覺睡到自然醒吧,我想。
是的,一個女性,據(jù)說是從一個接線生做起,一直做到了世界知名出版集團的CEO,簡的一生一定充滿了傳奇,有機會的時候,我們一定聊聊人生,聊聊做女人的真諦。
阮氏清香
2008年歲末,不再計劃之內(nèi)地再次出訪越南。前次出訪恰逢SARS初起,所以只是到了河內(nèi),即感覺到處處不那么有人氣,五星級賓館幾乎沒什么人住,但馬路上的摩托車仍是一道讓人震撼的風(fēng)景線。你可以忘記任何事,但摩托車的洪流是決不會忘懷的。
這次訪問是隨新聞出版總署的出版局長代表團,只是在胡志明市,我們一出了機場就與摩托車洪流遭遇,好像比幾年前更加壯觀,你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都不會想到竟有如此多的摩托車,整個馬路幾乎就是摩托車的世界。中國曾經(jīng)現(xiàn)在也應(yīng)是自行車王國,但也只是上下班高峰時多些,也遠不如越南的摩托車陣容強大,而胡志明市的摩托車不僅多,而且全天候,就像胡志明市的氣候,只有熱和很熱,季節(jié)只有旱季和雨季一樣,摩托車出行只分白天和夜晚。
除了拜訪信息傳播部外,我們還特別訪問了兩家出版社,胡志明市文化出版社和綜合出版社。兩家出版社出面的從社長到編輯竟然全是女士,看得出,出版業(yè)確實是適合女士從業(yè)的職業(yè)。中國的出版社女士從業(yè)的比例也不小,但當(dāng)社長的女士卻不多,這是閑話。
阮氏清香就是綜合出版社的社長。越南的女士在姓的后面要加上氏,無論婚否,也沒有意義,約定俗成而已。
阮氏領(lǐng)導(dǎo)的綜合出版社成立于1977年,在越南算是老資格的出版社,之所以叫綜合,就是出版范圍廣,政治、經(jīng)濟、文學(xué)、少兒、科技以及教材等全在其出版范圍之內(nèi),越南出版業(yè)的體制大致與中國相同,沒有私人出版社。綜合出版社只有18個編輯,每年出書300種左右,近兩年版權(quán)的輸入占到一定比例。對我們這次到訪,清香社長表現(xiàn)出格外的熱情,特別是聽到“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對出版中國圖書還可以申請翻譯費用的資助,就更希望我們能介紹適于在越南出版的中國圖書,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方面的書,越南的讀者希望知道中國的改革開放,希望從中得知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增長的奧秘。恰逢今年中國紀(jì)念改革開放30周年,我們?yōu)榱讼蚴澜缃榻B中國,也為總結(jié)自己,真是出版了不少這類選題的書籍,其中《中國巨變》、《浦東奇跡》及《珠江故事》三本書是專門為外國朋友組織制作的,我隆重地推薦給清香社長。社長格外高興,還沒看到樣書就已經(jīng)決定翻譯出版了??吹贸鰜?她信任我??粗乔逍愕拿纨?因笑容而彎彎的眉毛和好看的眼睛,我認定這是個值得信任并交往的朋友,一個合格的出版人。她的同事告訴我,她老公在旅游公司當(dāng)老總,每月都有兩三個去往中國的旅行團,清香立即給她的老公打電話,說,我們之間的圖書傳遞完全可以委托旅游公司來完成,下一個旅行團很快就要出發(fā)了,即方便又可靠,還節(jié)省郵費。我大笑,決定第一批樣書就由他們帶吧。
我想,我們之間的友誼會隨著今后的來往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