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榮
如果孩子的媽媽勤勞能干,事無巨細,包辦替代,根本就不用孩子操心,那么,這個孩子將來很有可能會是一個懶惰的人。真正愛孩子的媽媽總是狠下心來,讓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表面上看似不通人情,實質(zhì)上是她們沒有溺愛孩子,沒有遷就孩子,而是從長遠著想,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磨煉孩子的意志品質(zhì),增強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孩子健康地成長。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展開,教師的任務已經(jīng)不僅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知識,并且能夠?qū)W以致用,活學活用。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中就有必要“學會偷懶”:只要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教師就不能代替他完成;遇到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教師也只是恰當?shù)亟o予引導,讓學生經(jīng)過深思熟慮、反復探索后才能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案例:
劉勝:老師,這個字讀什么呀?
師:你知道它的偏旁部首嗎?
劉勝:知道哇!
師:給你一本字典你會查這個字嗎?
劉勝:當然會了!
師:好,老師借給你一本字典。你查完后可要認真地給老師講一講這個字讀什么,是什么意思,能組成哪些詞語。你看可以嗎?
劉勝:可以!
師:好,老師等著你也來給我當一回小老師,給我好好地講講這個字。
劉勝高興地走了。不一會兒,他就跑來自豪地給我講解這個字的讀音,用法和組詞。我問他以后再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怎么辦,他毫不猶豫地說:“查字典呀!”
反思:
郭沫若曾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培養(yǎng)出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就要重視交給學生一把“鑰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鼓勵學生勤動腦、多動手,讓學生由學會知識轉(zhuǎn)變?yōu)闀W知識。
恰當激勵,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案例:
張明:老師,這道數(shù)學題怎么做?
師:你去把小路找來。
小路:老師,您找我有事?
師:小路,你不是咱班的數(shù)學才子嗎?今天老師要看看你能不能把這道題給張明講明白。
小路:我試試看。
第二天,我找到了張明和小路:
師:小路,你教會張明了嗎?
張明和小路搶著回答:教會了。
師:好!現(xiàn)在就請張明把這五道題做一下。我要看看小路是不是真的完成了任務,看看數(shù)學才子的稱號是不是名副其實。
結(jié)果張明把五道相關的習題全都解答得準確無誤,看來在小路的幫助下,這類數(shù)學題他是真正地掌握了。
反思:
魏書生語出驚人:“我已經(jīng)有16年的時間沒改過一篇學生作文了?!钡俏簳膶W生寫作能力卻相當不凡。這里面的奧妙何在?原來的是學生間的互批互評。我們理應向魏書生老師學習,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力,激勵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垂簾聽政,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
案例:
為了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我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愛好特長,對他們進行了合理分工:有的負責學習,有的負責紀律,有的負責衛(wèi)生,有的負責文體。同時組織有相同愛好的同學分別成立數(shù)學興趣小組、語文興趣小組、英語興趣小組、生物興趣小組、文藝興趣小組。并且安排班級同學輪流當“值周班主任”,定期對班級工作進行總結(jié),對各個興趣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點評,在不同的興趣小組間展開評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自從合理分工后,班級里的各項工作都開展得井井有條,班級整體的精神面貌有了明顯的改觀。
反思: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W生素質(zhì)的提高,不是通過幾次活動就可以達到的,能力的增強,也不是紙上談兵就可以實現(xiàn)的。實踐出真知,要想讓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內(nèi)化為能力,還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感知,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總結(jié),在實踐中提高。只有經(jīng)過實踐的磨煉,才能促進能力的形成。
實踐證明:教師的合理“偷懶”是一種大智慧。在素質(zhì)教育中,教師的科學“偷懶”,定會促進學生的勤奮學習,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為了學生的前途和未來,就讓我們做個聰明的“懶教師”吧!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