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燕
什么樣的語文課是好課呢?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怎樣的呢?或許,問題本身不可能有一個終極答案。一千個教師會有一千種注解。從教以來,我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懷著做專家型教師的夢想,用一生的激情去追求,一直在踏踏實實地努力著,兢兢業(yè)業(yè)地踐行著,逐步形成了“樸實自然而內(nèi)涵豐富,雙基扎實而情智同行”的教學風格。
一、語文課堂應該是“雙基”落實的
通俗地講,語文教學首先是姓“語”的,主要包括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寫字)十個方面。說白一點,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把“話”說美,把“文章”寫美,把“字”寫美的課。因此,在語文課上,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知識,習得基本的語文技能,懂得語言運用規(guī)律,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以寫字為例,如果不訓練,學生就不可能把字寫得美觀、漂亮;如果訓練程度不夠,還可能連字都寫不對。再以作文為例,如果沒有一定量的訓練,學生就不能很好地表達,“熟能生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該讓學生讀的就要讀,該背的就要背,該練的就要練,問題的關(guān)鍵是我們要注意“訓練”的方式與藝術(shù)。我們追求的是一種隱藏了訓練意圖的“訓練”,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訓練”,是一種在整體語境與課境中的“有機訓練”,反對的是機械的、無效的訓練。因此,我們要把知識和能力的掌握作為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性任務落到實處,讓學生在每節(jié)課中都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
二、語文課堂應該是思維活躍的
好的語文課堂應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學生參與的游戲、比賽、活動,學生的想、做、討論、質(zhì)疑、交流等,是一種行為的參與,更是一種思維的參與。孫雙金老師曾說過,“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議論紛紛、高潮迭起、寫寫練練,既有能力的投入,又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要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做文章。我想起自己執(zhí)教的一節(jié)語文課《春風吹》。我在引導學生看圖、聽錄音、朗讀的過程中,學完第一小節(jié)后,對他們說:“春天還有什么特征,誰來當小作者,繼續(xù)編寫詩句?”學生頓時興趣盎然,紛紛舉手發(fā)言,一個孩子說:“春天到了,天氣暖和,冰雪融化了,我就編個‘春風吹,春風吹,吹化了冰雪。”另一個孩子追不及待地說:“春風吹,春風吹,吹樂了小鳥?!庇械膶W生說:春風吹,春風吹,吹綠了大地?!薄按猴L吹,春風吹,吹忙了農(nóng)民。”“春風吹,春風吹,吹勤了小學生。”“春風吹,春風吹,吹黃了迎春花?!薄按猴L吹,春風吹,吹響了小溪水。”……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好像整間教室也充滿了春意。最后我讓學生用“春天”一詞造句,同學們不僅按春天的本義造句,有的還能用它的象征意義造句,如“科學的春天來了?!薄白鎳教幨谴禾?。”一堂課下來,我對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大加贊賞。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chǔ)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內(nèi)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激情,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讓孩子們在趣味盎然的時刻,催開創(chuàng)造的芽苞。
三、語文課堂應該是互動生成的
互動的課堂講究對話和共享。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學生的伙伴和真誠的朋友。語文老師應該善于營造一種生動的教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一種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課堂教學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所進行的“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交流,更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憑借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社會閱歷感染和影響學生,同時,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個體展示在教師面前。這種狀態(tài)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共享”。生成的課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課堂教學的價值就在于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預設(shè)、不可復制的生命歷程。追求生命的意義應成為語文教學的起點和歸宿。盡管如此,我仍覺得,課前的教學設(shè)計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shè)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tài)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中的游刃有余。在生成的課堂上需要教師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需要老師展示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善待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和不足,運用老師的智慧和耐心引導學生,使之在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獲得健康的人格。
四、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交融的
一堂好的語文課,必須“真情流露”。語文課要有情趣,切忌枯燥乏味、機械刻板的說教;語文課要注重情感熏陶,更重要的是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guān)懷,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語文課堂上,若師生能心靈相通、同情共振,那么學生的想象定能在課堂中得到飛躍,創(chuàng)造的火花定能在課堂中進發(fā),個性化的靈性魅力定能在課堂上得到展現(xiàn)?!赌咎m從軍》是一篇寫人文章,教學時我給足時間讓學生和文本親密接觸,讓他們沉浸于文本之中,和人物交流對話,產(chǎn)生情感共鳴。然后抓住文本空白處讓學生角色換位,說演人情?!叭绻闶悄咎m,你會怎樣說服家人呢?”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體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用自己的語言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父親您年老多病,怎能上戰(zhàn)場,女兒大了,我可以代替父親上前線保家衛(wèi)國?!薄拔覐男∨c父親習武練功,我不怕那些男兵,母親您放心吧!”“弟弟你還不夠當兵的年齡,官府不會讓你去的,你在家里好好照顧父母。”接著,我順勢引導:“能否用我們的激情朗讀表現(xiàn)出木蘭此時此刻的心情呢?”在我的激情導人下,學生的情感完全被調(diào)動起來了,他們?nèi)饲槿刖常J真讀了起來。孩子在簡單而富有角色的情境中積淀一份情感,收獲一份思考,并化作一種行動。好的語文課堂要靠我們不斷去追問、去探索、去實踐。作為語文老師,既然干上了這一行,自當孜孜以求,追求圣境;放開眼界,多方求索。面對色彩繽紛的言論世界,我們需要做有心人,有足夠的理論底氣,支撐自己思考,有敏銳的目光,洞察豐富多彩的課堂實踐,讓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