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顯
德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預計到2030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由目前的1600萬人增加到2400萬人。對此,德國政府已經(jīng)意識到人口老齡化不僅會導致國民經(jīng)濟生產(chǎn)力下降,稅收負擔加重,而且會加深社會代溝,影響社會和諧。為積極應對即將來臨的老齡化社會,幫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快樂,德國一些地方政府和社會團體開始積極探索新的互助養(yǎng)老模式。
老人與老人互助
德國許多城鎮(zhèn)雖有規(guī)模不等的養(yǎng)老院,但對許多喪偶、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來說,養(yǎng)老院的生活很難令他們感到適應——沒有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飯菜也不一定合胃口,起居時間也得聽擺布。因此,對于早已習慣了家居生活的老人來說,寧可孤守空房,也不愿搬進養(yǎng)老院。
但獨自居住的老人畢竟問題成堆,且不說寂寞容易使老人患病,就是日常的買菜、做飯,以及水、電、煤氣的使用,也令人擔心。為此,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些城鎮(zhèn)出現(xiàn)了一種社區(qū)老人互助生活模式。由年紀較輕的老年人幫助高齡的老年人。
老人可繼續(xù)住在自己家里,由幾個年紀較輕的老人牽頭,組成一個鄰居互幫互助的小組,輪流到每家活動。
老人與單親家庭互助
在德國,喪偶及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生活的困難,主要是腿腳不靈,開車采購、收拾院子、冬天鏟雪等重體力活干不了。另外,孤身老人的生活非常寂寞,他們有時間卻沒有人可與之說話。而許多單身母親或單身父親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工作,經(jīng)常是兩頭不能兼顧,需要有人幫助。
為把這兩種人的需求結合起來,在德國弗萊堡,出現(xiàn)了一種叫“三代同堂”的互助模式。這是當?shù)卣透@麢C構出資建造的福利公寓,專門供孤身老人和單親家庭居住,有公用的廚房和大飯廳,并有專人管理和打掃衛(wèi)生。
老年人與大學生互助
德國大學通常沒有足夠的學生宿舍,而另一方面,許多老年人在子女成家搬走或老伴去世后,只能獨守大房子度日。于是,德國一些有大學的城市民政部門和大學服務中心想出了一個主意,介紹大學生到孤寡老人家居住,可免房租,但學生要承擔部分照顧老人的義務。這不僅解決了部分大學生住宿難、住宿貴的問題,也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大幫助。
熱點透析
進入21世紀后,中國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口高齡化來勢迅猛,我國最需要照顧的80歲以上高齡老人將從2000年的1150萬猛增至2050年的1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