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川
那些離開北京的人,都覺得北京是一座很難生活的城市,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很多人在走之后總愛說,北京有什么好?我寧愿呆在小城市,安穩(wěn)地過日子。那些還在北京生活的人,雖然表面上抱怨著這個城市的擁堵、污染,卻又莫名其妙地無法離開,也許就像早年學校晨跑的隊伍,總會有人跑在前面,有人掉隊。而那些最后跟著隊伍跑完的,則恰恰是因為,他們跟得上速度。其實每個城市都在奔跑,你能不能停留在這里,取決于你的速度是不是跟得上。所以盡管有的時候我們被這個城市簇擁著呼呼地奔跑,拼命地奔跑,哪怕氣喘吁吁,但你滿足快樂,因為你知道,這就是北京的速度。
奔跑——忙碌中的成長
好友小左是個典型的“80后”,因為讀書在北京,對這個城市的熟悉和喜愛遠遠超過了家鄉(xiāng),畢業(yè)之后漂在北京,在建外SOHO找了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每天穿著整齊、出入大廈、乍一看還挺“白領”范兒的。工作對于他來說,就是打發(fā)無聊的工具而已,他的皮夾里最缺的永遠是現(xiàn)金,最多的永遠是信用卡。每個月收到薪水之后,扣除房租水電、服裝鞋帽、電子數(shù)碼、休閑娛樂、電影圖書,以及高額的信用卡還款后,就是不折不扣的月光族。小左性格隨性,這種隨性讓他很容易忽然辭職消失,外出旅行。印象里他做的工作很少有能平穩(wěn)超過一年的,我們總愛說他沒長性,而他則總是笑笑說,一年,已經(jīng)很長了。用他的話說,不趁著年輕的時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老了就追悔莫及了。
過完29歲生日之后,小左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但很快地升職成了美術總監(jiān),還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家設計工作室,每次聚會都見不到他懶洋洋的身影,偶爾大家一起聚會吃飯,也總是手機響個不停,看樣子忙碌得很。偶爾晚上趕稿,總能在半夜兩點看到他MSN上一直亮著的頭像,問他最近忙什么,他則笑著說,在準備努力賺錢買房子。畢竟年紀不小了,馬上就三十了,以前該玩該鬧的也差不多了,現(xiàn)在應該是好好努力,規(guī)劃未來的時候了。
我過生日請客的當天,小左是最后一個到,最先一個走的,原因都只有一個,忙。據(jù)說他的設計工作室已經(jīng)正式變成公司了,他也搖身一變成老板了。我送他到門口的時候,看著他歉意的笑,問他,你干嘛喜歡把自己搞得這么累?別太趕了!他則笑笑對我說,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愛懶惰,愛休息,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追趕的樂趣。之所以不去追,是因為沒有目標,一旦確立目標,當我們拼了命地去追趕的時候,你不會覺得那是疲于奔命,而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
這個城市就像一臺不停運轉的機器,偶爾有零件暫時脫離咬合,偷懶不轉,但是城市的大節(jié)奏會慢慢將你再次拉回到應該屬于你的位置。你總要開始學會規(guī)劃未來,學會攢錢,學會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在磕絆奔跑中學會長大……
單車——愜意中的挑戰(zhàn)
以前我總認為單車騎行都是年輕人的事,直到那天看著爽哥全身裝備出現(xiàn)在我面前,才大吃一驚。因為實在沒辦法把他快“奔四”的年紀,和這種順山騎行頗有點挑戰(zhàn)意味的游戲聯(lián)系在一起。爽哥嘿嘿一笑說,這有什么啊,前幾年我都是騎著單車上班的,最近才開始挑戰(zhàn)野外騎行。
爽哥是我們部門的經(jīng)理,為人隨和,性格豪爽。愛上騎單車還是五六年前的事,那時候爽哥正是意氣風發(fā)春風得意的時候,談客戶、接項目,每天就像超人一樣,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氣。萬沒想到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他徹底改變了對生活的看法。修養(yǎng)的那段時間,他就騎著單車在這個城市里無目的地亂轉,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走了五年的路上,有那么多未曾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和風景。
爽哥告訴我,男人在三十歲之前總是在做加法,總是希望借由財富、名氣、職位等外在的東西來武裝自己,可是有些目標一旦達成之后,還有更多更高的目標出現(xiàn),過度的忙碌反而容易失去最初的目的和生活的意義。偶爾嘗試做做減法,把原本都留給工作的時間,分出來一部分給自己,這樣才會讓自己更輕松,也更快樂一些。就好像騎單車上路的人,他們看到的風景,是那些匆忙趕路坐車的人永遠都關注不到的。
步行——簡單中的哲學
小天是我們這幫朋友圈里混得最出眾的一個,普通大學畢業(yè),憑借著個人才能和魅力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進了頂尖的公司,讀完MBA之后,換到了現(xiàn)在這家世界500強企業(yè),任亞太區(qū)的銷售總監(jiān)。一年的時間,有半年的時間他都在忙,甚至一周之內(nèi)要飛三個國家。剩下的半年,他都在休息中工作,睡到自然醒,開個電話會議,之后到公司轉一會,下班約幾個朋友吃飯,休一個十幾天的年假,去國外旅行潛水。
小天很喜歡在周末的時候拉我一起去逛一些老北京的胡同、有特色的街道,或者去看一些展覽。那時候南鑼鼓巷、南池子大街、以及今日美術館和798都是我們逛了又逛的地方。走累了,就找家路邊的咖啡吧歇一會,或是找個書吧,坐下來看一本書。
每次逛街的時候,他總愛說,少打車,多走幾步路,因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也許是工作性質(zhì)的關系,讓他把一年的力氣,都集中在半年內(nèi)集中爆發(fā)出來,忙完了半年,剩下的半年都用來休息和調(diào)整。小天說,有的時候,跑得太快,最后就變成了身體本能的反應,身體加速的過程是短暫的,心靈要與之相配合就緩慢很多。我喜歡步行,是因為想讓自己過快的身體慢下來,讓調(diào)整的心靈跟上來。
步行更多的是享受這個過程,享受生活本身的樂趣。步行也是一種加快,因為只有把這段休息的日子經(jīng)營得更美好,那么下次超負荷加速的時候,你才有足夠多的力氣和足夠美好的目標。有時候走慢一點,是為了接下來可以跑得更快。
在北京,每天都有很多年輕人在奔跑中學會成長,在單車行進里學會放棄,在步行中學會享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律動和速度。他們配合著這個城市的節(jié)奏,變成了一種脈動。也許這就是北京的速度,也許這就是人生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