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璽
在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中,由于地域、家庭、個人等方面的原因,我所面對的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所具有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不能算是一流。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下面我從物理知識點教學、實驗教學、習題教學等方面談談自己在十幾年物理教學工作中的體會和做法:
一、根據(jù)物理知識點,進行教學活動
由于初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對這門學科并不了解。他們只是聽說數(shù)學、物理和化學統(tǒng)稱數(shù)理化,于是他們認為物理和數(shù)學一樣應該有大量的計算題,擔心自己數(shù)學沒學好而影響物理的學習。實際上就初中階段而言學生的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初中的物理知識大都講述的是一些物理概念、物理現(xiàn)象、物理原理及有關應用,并沒有出現(xiàn)大量繁瑣的計算題。
1.引導學生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初中的物理知識點大都能在課文中顯示出來,在上課時講得細一些、拓得廣一些,并要求學生在課文中將重要的語句用筆劃下來,可以便于學生課后的復習和鞏固;對于極少數(shù)難度大的知識點可以引導學生用簡短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便于記憶和理解。
2.重視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在我們的學生中,有不少學生存在著學物理只要會做題目而不重視看物理課文的不良習慣;而初二的物理知識與課文聯(lián)系特別緊密,所以一定要在物理教學的初期就養(yǎng)成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去預習和復習,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培養(yǎng)自學能力。
現(xiàn)在的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編排形式新穎;內容順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學生的實際;課題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發(fā)和產(chǎn)生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教師能充分重視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就能比較容易達到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設計物理實驗,進行教學活動
物理學是對自然現(xiàn)象的規(guī)律和物質結構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學科,而這些都是通過物理實驗來進行的,處在初中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是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心理,以驚奇的眼光看世界,求知欲極強,也極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奇的物理實驗正好滿足他們的要求。
通過一次小小的物理活動,可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物理學的大門已對準備進入的求知者敞開。在初中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實驗就不能只停留在培養(yǎng)興趣的高度了,而要在好奇和有趣的基礎上將學生對實驗和物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并明確觀察的目的,積極思考、加深理解,由現(xiàn)象看本質,才是作實驗的真正目的。
1.設計物理實驗,糾正以前的錯覺。由于學生已有的前概念和認識水平的局限,對于一些即將進行的實驗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與結果相反的認識。這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先進行實驗糾正學生的認識,再進行分析與解釋其中的物理原理。
2.設計物理實驗,化抽象為具體。對于一些抽象物理概念、規(guī)律,學生缺少感性的認識。這時,我就大膽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獲得具體化的印象,并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將抽象的物理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三.重視習題教學、進行教學活動
習題教學是物理教學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解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
1.指導學生找出習題的隱含條件。學生在解物理習題時,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解題的必要條件,題中并未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字里行間。這時要通過精選課堂練習題,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找出習題的隱含條件。
在平常的解題過程中,可以經(jīng)常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①知道一些約定俗成提法的含義,例如“一物體在光滑面上運動……”,其中“光滑”的含義為不計摩擦,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零。又如“一顆手榴彈在空中自由飛行……”,其中的“自由”的含義為手榴彈僅受重力作用,所以隱含條件為:手榴彈只受一個力--重力。
②掌握一些物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條件,例如“一個物體勻速運動……”,要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前提條件是物體必須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再如,“一個物體漂浮在液面上……”,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條件是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隱含條件是物體受到液體的浮力等于物重。
③記住一些有關數(shù)據(jù),例如:水的密度、比熱、熔點、沸點等,又如“在照明電路中接了三盞燈……”,因為照明電路電壓均為220V,且所有用電器除非特別聲明外。所以隱含條件為:三燈并聯(lián),其電壓均為220V。又如,“等質量的鐵塊和鋁塊哪個體積大?”顯然,僅知道質量無法判斷,還需知道密度,所以隱含條件為:鐵的密度大于鋁的密度。
2.立足學生創(chuàng)設解題情景。在進行習題教學時要研究學生,估計他們常見的錯誤。同時,研究他們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精選課堂練習題,排除學生的思維障礙,走出思維定勢,這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
造成大氣壓強測量值偏小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管內還殘留少量空氣。對于這樣的問題如果在講授新課教學時就使學生知道實驗中:①由于存在摩擦使測量值偏大、②由于管內殘留空氣使測量值偏小的道理,那么學生在解題時的正確率可以大大地提高。
以上是筆者在十幾年的物理教學工作,從初中物理知識點、物理實驗、解答習題等方面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的幾點體會和做法。通過筆者的嘗試和探索,所教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有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分化也有了明顯的縮小。在近幾年全市統(tǒng)一舉行的初三畢業(yè)、升學考試中,學科平均分超市平均達6分、及格率達90%以上、優(yōu)秀率達40%以上。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建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