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都說中國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聽話”的孩子。今天看來,中國的孩子又豈止是“聽話”而已,他們“說話”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
手頭就有一則新近發(fā)生的現(xiàn)成的事例:重慶某縣一所中學的3名初一學生因晚自習期間偷偷翻墻出去看牡丹而受到了班主任老師煙頭炙燙的酷刑。事發(fā)后,記者在縣醫(yī)院燒傷科見到了這3名被燙傷的學生,孰料幾名學生竟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是為了我們好!”
這句話被網(wǎng)友們推舉為“最恐怖的兒童語言”的“老師是為了我們好”,有人認為乃是源自學?;蚪處熓孪鹊膶а?因為這類對被采訪者事先進行“封口”或是進行“臺詞設計”的例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身在教育界的我反而更愿意相信這完全是幾個學生自發(fā)(當然未必是發(fā)自肺腑)的聲音?!爱惪谕暋蔽幢厥且驗橄惹氨恍7健白隽耸帜_”,倒極有可能是我們的學生在“痛定思痛”之后形成的一種“共識”。
其實,想想我們每個人的“受教育史”(或日“成長史”),“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實在是我們聽得最多以至于耳熟能詳?shù)囊痪渥顬榻?jīng)典的教育名言。小時候受父母教育,不管打罵,自然都是“為了我們好”,那句“打是親,罵是愛”可資佐證;稍長后受老師的教育,無論和風細雨還是急風暴雨,一樣都是“為了我們好”,為了使我們成人成器成才;走上社會后接受領導的教育,批評也好處罰也罷,依然是“為了我們好”,為了我們健康成長好在社會上立足;一不小心犯了錯,接受公安司法部門的“教育”,不論收押還是受刑,肯定都是“為了我們好”,好使我們吸取教訓重新做人;即使是鑄成大錯難逃一死,我們的老祖宗同樣銘記父母官萬歲爺是“為了我們好”,臨刑前總是懷著萬分感激去“謝主隆恩”的。
早就聽到過不少專家學者批評我們的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可是翻翻我們的教育史,對受教育者來說.這“感恩教育”實在稱得上是頭道大餐。在多少國人的潛意識中,凡是來自父母、師長、上峰的“教育”(這種“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廣義化,以至于成了“處罰”、“摧殘”、“打擊”、“迫害”的代名詞)都是善意的,都是“為了我們好”,都是應當接受的。最為典型的便是清算“文革”舊賬時流行一時的“母親打孩子”的理論,讓多少“文革”期間飽受摧殘的受害者有苦難言百口莫辯?
有著祖祖輩輩“集體無意識”的基因遺傳,再加上平日里學校教育的無聲浸潤,你想讓我們那些單純可愛的孩子對老師的所作所為究竟是否“為了我們好”心存疑問都不容易。雖說煙花三月觀賞牡丹本是件詩情畫意的樂事,但在有著“考試集中營”之稱的當今中學里,這就實在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韙了,所以也就只能“三人逾墻走,夜間出門看”了。一旦被捉,除了承認錯誤接受處罰外別無選擇。此時此刻,挨打受罵乃至被火燙煙熏,在他們看來都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我甚至想,這些淳樸的農(nóng)家孩子當時會不會希望通過老師的處罰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那么,那句異口同聲的“老師是為了我們好”豈不正是他們當時心態(tài)的一種自然流露?一句“老師是為了我們好”,透出了學?!跋茨X式教育”的巨大成功。
不管這句“老師是為了我們好”是出于校方事先的“統(tǒng)一口徑”,還是處于高壓之下的學生的違心之語,聽來都一樣讓人感到悲涼。但是如果這完全是學生的心聲,或是一種無須經(jīng)大腦思考就脫口而出的被格式化了的理念,那給人的感受就不僅僅是悲涼了,更讓人覺出了教育的一種萬劫不復的痛。盧梭有言:“最盲目的順從乃是奴隸們所僅存的唯一美德。”如果我們的學校造就出的都是這樣一個個只知“盲目順從”、在自身權益甚至肉體遭受侵犯后依然為對方歌功頌德的“奴隸”,我們又能指望這樣的“人才”支撐起什么樣的國家和來來?
(摘自《雜文月刊》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