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M Weiner, Universite
ParisMSud, France
Analogies in Physics and Life
2008, 418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704702
Richard M. Weiner著
這是一本Richard M.Weiner(1930-)寫的物理學研究的自傳。Weiner生于舊時的羅馬尼亞,在布加勒斯特大學取得物理學學士(1953)和博士(1958)學位。
Weiner一生從事物理學多個領(lǐng)域的研究,從發(fā)現(xiàn)同質(zhì)異構(gòu)譜線的位移開始,逐步擴展到電M弱相互作用、統(tǒng)一場論、高能物理中的強相互作用和相變到基本粒子等研究,著作頗豐。
1969年他通過捷克邊境進入奧地利,受CERN(歐洲核物理研究組織)的邀請,研究強相互作用和相變。次年,又受W. 波爾邀請去德國Bonn物理研究所,然后又轉(zhuǎn)入Bonn大學工作。不久又去美國和英國講學和研究超流體和超導等。1974年定居德國并執(zhí)教于Marburg的Philipps大學,研究基本粒子。
貫穿本書的主要思想是作者感悟到,在物理學研究中不同現(xiàn)象之間的比擬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作者用大量篇幅闡述將流體動力學比擬應用于強相互作用中多重粒子的產(chǎn)生,涉及到朗道模型控制原子核中的波,以及相互作用的膠子模型所表述的非彈性分布理論等。作者也闡述了光學和粒子物理之間的比擬,超流體與強相互作用的夸克M膠子等離子體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等等。
作者不僅對物理研究造詣很深,而且關(guān)心社會和人生。書中也剖析了社會政治現(xiàn)象中的比擬,例如納粹德國和共產(chǎn)主義蘇聯(lián)之間的比擬,德法兩國政治和社會的比較和合流等。
作者強調(diào)指出,科學中的比擬是用來解釋某些觀察到的實驗事實,或者預報新的效應。近代物理學中大量重要發(fā)現(xiàn)是基于比擬而得到的。科學的演化取決于這種思維方式,而人們常常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茖W文獻中很少涉及這一主題,所以作者寫這本書是企圖填補這方面的空隙,喚起大家的注意和自覺運用比擬的手段。他也指出,有時比擬也會走進死胡同,出現(xiàn)謎團或危機,反過來常常導致新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甚至開啟物理學的新篇章。
談慶明,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Tan Qingming,Professor
(Institute of Mechanics,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