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軍 鄒先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文章時,如果材料缺乏,就可能會導致思維凝滯,文章也一定會空洞乏味;“千古文章意為高”,雖然材料占有豐富,但如果不善取舍與挖掘,就會導致內(nèi)容雜亂,思想膚淺。而材料豐富、思想深刻也是評價文章好壞的一個標準,更是高考作文的一個重要評分點,所以,平時我們就應該多積累素材,積累思想,“厚積薄發(fā)”,以備寫作之需。但是我們不可能占有全部材料;或者,我們已占有的材料,寫作時,卻好像用不上,與話題(思想)不相吻合。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平時對材料的解讀不夠全面、深入。那么,我們該如何運用我們所積累的素材以積累思想,使之最大效度的發(fā)揮作用呢?下面筆者就此問題作淺要的談談。
一.聚焦解讀
聚焦解讀,就是運用聚合思維,在材料中尋找到最突出的話題信息,再定向搜尋關于話題的更多信息材料,使之成為一種“標簽”。其作用在于印象鮮明,記憶深刻。這種解讀一般適合于人物材料。如:
陶淵明,東晉詩人。潯陽柴桑人。廬山農(nóng)村清純美麗的自然風景陶冶他青年的率真與潔凈。他出身于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贊賞外祖孟嘉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前期他渴望進取,懷著“大濟蒼生”的志向渴望做一番事業(yè),做過江州祭酒、彭澤令等。后期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官場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xiàn)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決裂。其詩文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
對于這則材料,我們能從第三句的信息中讀到陶淵明的“率真”,而材料中這樣的信息隨處可見,那么,我們就可以對陶淵明這個人物作一個“標簽”式的解讀——真我。定向后,我們可以集中而深入尋找此種材料并積累。如:1.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年少懷有大志,于是進仕做官,盡職盡能。之后,因社會黑暗,不滿現(xiàn)實,而又不愿同流合污,隨波逐流,于是辭官歸隱。這樣,做官是出自“本心”,辭歸也是出自“本心”,是“真我”的體現(xiàn)。2.從熟知的詩文中可以找到“痕跡”。如《五柳先生傳》中說其“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又有語“我醉欲眠卿可去”,這都是真性情。又如寫其“性本愛丘山”,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皈依自然,流連山水,回歸自我,無不是至真至性的流露。3.蘇軾的評價: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為高。
類似的還有孔子的仁愛執(zhí)著,莊子的堅守放曠,李白的浪漫熱情,韓愈的“以民為本”,蘇軾的灑脫曠達等,我們都可以做一個“標簽”積累,了然于胸。
二.發(fā)散解讀
發(fā)散解讀,就是運用發(fā)散思維,從所給材料中找出話題與觀點,通過相關、相似或相反聯(lián)想找到更多的材料,進行聯(lián)系比較,映證烘托,以加強對材料話題的“識記”,積累思想。當然,聯(lián)想時,我們一般是向熟知的課本材料“進軍”。這種解讀一般適合于名言或者立意指向明晰的材料。如:
一個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力量無邊的人。
這是巴爾扎克的名言,觀點非常鮮明,強調(diào)“人,應該有思想,這樣才會有無邊的力量”。那么,由此,我們聯(lián)想到這些“有思想”的人,我們會想到:1.阿基米德,面對兇狠的敵軍,他從容的說:“如果你要殺我,請讓我先完成這道題目,它對人類的數(shù)學史將有重大的幫助。”“為科學”的思想,讓他無懼。2.墨子,反對楚的“不義”戰(zhàn)爭,“行十日十夜至郢”,面對公輸盤的陰險,面對楚王的驕橫,他針鋒相對,終于阻止戰(zhàn)爭。“非攻”博愛的思想,讓他勇敢。3.燭之武,以年邁之體,在兩軍對壘之時,說服晉軍撤軍?!皭蹏钡乃枷?讓他強大能干。4.馬克思,即便窮困潦倒的時候,也要研究他的《資本論》。“為人類”的思想,讓他無視一切困難。
經(jīng)常性的發(fā)散解讀,會使我們的視野變得更開闊,而積累的思想也會更明晰、更深刻。
三.多向解讀
多向解讀,還是利用發(fā)散思維,讓思維沿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擴散,從而從多方面尋求答案,引出更多信息。這種解讀一般要求朝著與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理論不同的另一個(或多個)方向去思維,以求得對材料問題更正確、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獲得更多感悟。對于熱點材料,更適合用這種方法來解讀。如:
2009年2月25日晚,在法國巴黎大皇宮內(nèi),法國的佳士得拍賣行舉辦了“伊夫·圣洛朗與皮埃爾·貝爾熱珍藏”專場拍賣會。會上,不顧中國官方和民間都多次表達的“禁止拍賣”的合理要求,公開拍賣圓明園流失海外多年的十二生肖銅首中的鼠首和兔首。當時,廈門心和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蔡銘超以2800萬歐元的天價拍下了這兩個生肖首像。3月2日上午,中華搶救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組織在北京召開了一個新聞發(fā)布會,會上,他說:“當時我想,每一位中國人在那個時刻都會站出來的,我只是盡了自己的責任。但我要強調(diào)的是,這個款我不能付!”這個爆炸性新聞立刻搶占國內(nèi)外各大媒體的重要位置,并在網(wǎng)上掀起軒然大波。而蔡銘超將有更多麻煩。根據(jù)法國法律的規(guī)定,蔡銘超有可能面臨6個月的監(jiān)禁和22500歐元的罰款。
針對這則材料,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解讀:1.從歷史和民族的角度看,蔡銘超的做法是一種愛國主義行為。他的“站出來”,堅決反擊了佳士得拍賣行的不義之舉,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表現(xiàn)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責任。正如他所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站出來的?!?.從商業(yè)規(guī)則的角度看,蔡銘超失去了個人誠信。3.從個人行為的角度看,蔡銘超的“站出來”是一種勇氣。
學生經(jīng)常進行多角度觀察思考,思維才能多樣化,才能有超于尋常的獨特思路,進而寫出有新意的文章。
四.辯證解讀
辯證解讀,就是運用辯證思維,根據(jù)材料所涉及事物和問題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思考。這種解讀,可以使我們在積累材料時,分析更清楚,看得更全面。如:
作為水中運動生物,沒有鰾可以說是不幸的。然而正是由于這一先天的不足,才成就了鯊魚的“海洋霸主”地位。因為不停的游弋,它身體異常強壯,從而成為極具戰(zhàn)斗力的水中殺手。而那些有鰾的魚類,生存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卻無一不成為鯊魚的獵物。
這則材料,觀點其實非常鮮明,即事物受正反兩個方面作用的影響。我們可以這樣解讀:某些方面的條件不如人,不一定就是壞事。只要奮斗,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劣勢也會變成優(yōu)勢。或者這樣解讀:某些方面的條件太優(yōu)越,有時也是壞事,會讓人失去進取和奮斗的力量,這樣,反而會成為人的劣勢。
辯證解讀可以激起思維的全面性、敏捷性,誘發(fā)我們的寫作靈感。尤其是議論文,兩面論述,辯證證說理,不僅使文章產(chǎn)生強烈的邏輯力量,令人信服,還能養(yǎng)成我們辯證看問題的習慣。
五.逆向解讀
逆向解讀,就是把材料中的問題倒過來思考和分析,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zhì)疑。這種解讀,認識獨到,觀點新穎。它一般適合于對傳統(tǒng)的材料(包括課本材料)的解讀。如:
清岡卓行在《米洛斯的維納斯》中說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他認為,米洛斯的維納斯失去了兩條大理石雕刻的美麗臂膊,卻出乎意料的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效果,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秀美的玉臂。也就是說,維納斯用缺陷美的方式達到了對整體美的追求。
閱讀是一種個性的解讀行為,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課本材料,我們在尊重指向性解讀的基礎上,應該可以創(chuàng)意解讀。而逆向思考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意解讀的重要思維。對于課文的觀點(這則材料)——用缺陷美的方式達到了對整體美的追求,我們可以這樣逆向思考:
缺陷,真的就是完美嗎?齊達內(nèi)頭頂對手,被罰下場,失去的有理智有風度還有冠軍的夢想,他用這種近乎毀滅的方式告別足壇,讓球迷為之鉆心的疼痛。而喬丹用他的“上帝之手”完美一投,不僅成功的實現(xiàn)了六年冠的夢想,而且以同樣完美的賽場告別,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籃壇的神話。齊達內(nèi)如果能以其出色的天賦,帶領法國人摘取“世界杯”,不是更完美,更讓人懷念與敬仰嗎?有眾多殊榮的馬龍為什么一直不放棄NBA總冠軍的追求之路呢?因為他想用總冠軍來為自己的籃球生涯劃一個完美的句號。
誰不希望有健康的雙臂?誰不希望有靈動的眼睛?完美才是我們真正的追求與夢想。
運用逆向思維解讀,打破常規(guī),可以點燃靈感的火花,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換個角度天地寬”,面對紛繁的材料,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思考,一定可以解讀出更多有價值的思想,為我們寫作打下深厚的基礎。
李祖軍,鄒先武,湖北公安縣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