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學
隨著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普及,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和深入。許多教師做出了很多有意義的嘗試和探索。但是,現在也存在許多不好的現象,其中最常見、最普遍的現象就是信息技術的濫用,不論是否有益都用,甚至認為用就比不用好、用得多比用少好。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制作課件。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有的教師以錄像代講解,以錄音代范讀,以屏顯代板書,刻意追求感官沖擊、忽視了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再研究和再利用。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摒棄了黑板、粉筆,刻意追求形式的新穎,令人眼花瞭亂。另外,多媒體運用呈壟斷之勢,忽視了師生的情感交流。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聲情并茂、直觀形象、故而在教學中大量運用多媒體,同行評課,上級檢查,也常將有無多媒體的應用作為評定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這樣就使多媒體在教學中畸形發(fā)展,不管材料是否合適均一哄而上,大有一統(tǒng)天下之勢。
在課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如何克服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應用中的不良做法,使之真正幫助我們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真正提高語文水平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在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這個問題上,有幾個基本的前提必須明確。
第一,就人的語文學問來說,信息技術并非必需的。只要傳統(tǒng)的紙、筆、書在人們的生活中依然存在,那么,我們就可以僅僅依靠一張紙,一支筆,一本書獲得較強的語文能力,僅僅依靠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出高水平的學生,信息技術不是語文學習的必要條件,同樣也不是提高語文水平的必要條件。這正是語文學習的特點,認識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個認識前提,我們才可能少走彎路,才有可能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信息技術的濫用現象。
第二,信息技術對于教學來說就是一個輔助工具,其意義與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之于教學的意義沒有本質的不同。我們必須明白,信息技術的本質就是工具,任何工具對于人在其原初的意義上都是幫助,幫助人實現某種目的。
第三,信息技術不能取代學生對文字本身的閱讀和感悟。語文能力的核心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圖像、視頻和音頻永遠不能取代文字的功能和作用。例如,通過直觀的方式解釋斑羚飛渡的方法是可以的,但這樣并不能加深學生對斑羚飛渡一文思想的理解。
對于從來沒有見過安塞腰鼓的人來說,加上一點視頻材料,使學生對安塞腰鼓的氣勢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是有益的,但是這種視頻材料并不能使學生體驗到作者寫安塞腰鼓的那種情感。
以上三點認識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是根本性的,是我們更好地、更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我們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必要前提,是我們思考的邏輯起點,是我們實踐的起跑線。
那么,信息技術對學習和語文教學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呢?
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這個平臺可以給我們提供傳統(tǒng)方法完全無法實現的交互便利和快捷。
其時,適時、適度、適量地運用多媒體使電化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促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思想。這樣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
一、運用多媒體指導朗讀
初中課本中朱自清的《春》,既是語文朗讀訓練的極好教材,教學時教師可配以音樂讓學生朗讀。那淙淙的流水,清脆悅耳的鳥鳴,婉傳悠揚的牧笛聲,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春暖花開、充滿勃勃生機的春天,這樣同學們不僅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而且能真正體會到春天的美好。
二、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有些文章僅靠文字分析是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如果借助多媒體,不僅可以使學生接受得快,而且能引起情感共鳴。
一位教師在教《鄉(xiāng)愁》這首詩時,分別用圖片展示了作者小時候,長大后,離家后的圖景,而且在講完全詩后播放了歌曲《我的中國心》,頓時,課堂氣氛一片肅穆,師生情感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使學生產生情緒上的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主題。
三、運用多媒體指導作文教學
傳統(tǒng)作文教學,教師雖然精批細改,學生卻不愿品味體會,只注意分數。如果運用多媒體,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次作文后,教師選取好、中、差三篇作文制成課件,讓全體同學共同討論評改,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借鑒,常見的毛病有哪些,如何修改,然后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老師利用互聯(lián)網BBS的方式指導學生寫作文,這種方式的快速、及時、師生間交互的靈活,廣泛、深入等等,都是傳統(tǒng)作文無法實現的。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多方面的,只要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合理地加以運用,就能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開發(fā)學生智力的目的。
信息技術是好東西,但它不是萬能的。你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定餐甚至配菜,但是你還必須用非數字的方法烹制,你還必須動手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你可以利用數字技術設計汽車,研究汽車,甚至進行實驗,但是你還必須、通過切割、打磨、組裝的方法,才能讓汽車在大街上奔跑。認識到這一點對于語文教學是至關重要的。
文字是語文教學的心,是語文教學的根,不論用什么方式和手段來進行語文教學都不能離開對文字本身的解讀和品味,沒有了這個根,語文教學將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