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海瓊
由于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教育目標、任務、內(nèi)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顯差異,使得幼兒在從幼兒園轉(zhuǎn)到小學的過程中將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80%的家長反映孩子入學前未能做好入學準備,任務意識、規(guī)則意識差;不能適應進入小學后突然出現(xiàn)的“符號世界”和“規(guī)則海洋”,不能應付大量需獨立完成的課業(yè)和獨立料理生活的狀況。從我們所做的問卷調(diào)查來看,43%的一年級小學生對有一定的課后作業(yè)量極其不適應;29%的學生對小學作息制度不適應;14%的學生對考試不適應。由此可見,幼小銜接是否順利對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我校幼兒園大班老師和小學一年級老師共同調(diào)查研究,我們初步找出了孩子幼小銜接不適應的兩大主要原因。
入學前后的教育差異
●關系人不同。幼兒園保教兼管的“媽媽教師”變?yōu)閷W習期望值高的小學教師。
●學習方式不同。幼兒園的整合學習活動方式變?yōu)樾W正規(guī)的科目學習方式。
●學習環(huán)境不同。輕松、自由、開放的游戲環(huán)境變?yōu)榉€(wěn)定、有序、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huán)境。
●期望值不同。家長和教師都會對上了學的孩子給予“新”的學習期望和壓力。
家長的副作用
●重智輕能型家長。許多家長為了應付6月底的小學入學檢測,采取各種方式對孩子進行突擊訓練(尤其在計算和認字方面)。他們只關注孩子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shù)題,不關心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盲目補習型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不管孩子是否愿意,讓孩子參加很多補習班。由于超前學了很多知識,這些孩子在入學初感到學習過于輕松,反而出現(xiàn)上課不專心、做作業(yè)不認真等消極現(xiàn)象。由于一開始就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nèi)容的加深和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了,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又沒有養(yǎng)成,相當一部分孩子就表現(xiàn)出了對小學生活的不適應,幼小銜接不當問題迅速顯現(xiàn)出來。
幼小如何銜接
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嗎
有經(jīng)驗的低年級教師說:最難教的學生不是那些學前期知識準備不足的孩子,而是沒有學習興趣和愿望的孩子。因此,我們應該設法讓孩子了解小學、喜歡小學,培養(yǎng)孩子對學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
孩子具備以下各種能力嗎
1.自理能力。進入小學后,孩子面對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系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自己,如果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學習。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小學階段,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總是那些能力強的學生。
溫馨提示: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讓他們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克服困難。
2.交際能力。進入小學后,孩子面臨一個新的交際圈。在學校悶聲不響的孩子,很難讓老師、同學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他、喜歡他;表達能力差的孩子,別人很可能會覺得他不聰明,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導致孩子不自信,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害怕去學校。
溫馨提示:讓孩子學會傾聽,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nèi)容和意思。與別人交談時,要注意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3.任務意識。上小學后,孩子每天要面臨不同的學科,帶回不同的作業(yè),所以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任務意識。家長要配合教師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減小幼小銜接的“坡度”,使孩子能以最佳的心態(tài)邁進小學的大門。
溫馨提示:家長可以每天給孩子布置一個任務,如掃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執(zhí)行情況,逐漸讓孩子從開始的被動接受任務過渡到主動完成任務。
4.規(guī)則意識。常言道:“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校生活是一種群體生活,為了保證群體生活的有序進行,約束群體中不同個體的行為,需要借助一定的紀律來維持。孩子們自我控制力相對較差,自覺性和規(guī)則意識也比較弱,家長要加以重視。
溫馨提示:平時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不妨提醒孩子遵守各種規(guī)則,如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上下樓梯靠右行,玩運動器械要輪流等,幫助孩子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
5.時間觀念。小學嚴格按照時間作息表,比如不能遲到早退,鈴響后上下課等,這些要求和變化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考驗。因而幫助孩子建立起必要的時間觀念很重要。
溫馨提示:一日生活要有規(guī)律,做到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規(guī),保證充足的睡眠。家長可在其書桌、床頭配備小鬧鐘,讓孩子認識時鐘并懂得合理利用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
6.有意注意。大班幼兒有意注意的保持時間只有7~15分鐘,而小學一節(jié)課時間為40分鐘,需要長時間保持專注的精神狀態(tài),所以很多孩子上小學后覺得上課時間太長,經(jīng)常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
溫馨提示:孩子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所具有的專注力令許多研究者驚訝和感慨。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與孩子多玩些有趣的游戲,如憑記憶正確地找出相應圖片,復述故事等,這些活動不但能增強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加深親子感情。
7.抗挫折能力。心理學家們認為,幼兒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期,這時期的心理健康與否,與其長大能否適應社會、經(jīng)受得起挫折有密切聯(lián)系。小學教師反映一年級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堅持性較差,因此我們要加強幼兒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
溫馨提示:家長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困難,有目的地培養(yǎng)幼兒的耐挫力:如帶孩子遠足,到勞動基地參加勞動等;還可采取延遲滿足愿望等方式,以鍛煉孩子的意志,增強他們對惡劣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以及應對失敗、打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