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果 陳 雷 胡小寧
摘要:根據(jù)舊路改建工程的特點,分析舊路改建工程在設計、技術上常遇見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舊路改建;常見問題;解決方法
1 概述
隨著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我國現(xiàn)有公路中,存在著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的測設,線形標準差,施工質(zhì)量低劣,路況不佳的現(xiàn)象。由于公路交通量不斷增加和車輛軸載的加大,原有公路的技術等級和技術標準已滿足不了現(xiàn)代公路運輸?shù)囊?現(xiàn)有路網(wǎng)等級低的弊病將越發(fā)突出,除了新建一些高等級公路以提高路網(wǎng)等級水平外,原有道路的改建升級也將成為未來公路發(fā)展一個重要方向。舊路改建工程由于其自己的特點,實施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設計上問題及施工中的干擾可能比新建道路更為復雜及多變。本文對舊路改建的施工組織及技術層面所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討。
2 舊路改建工程的特點
由于宿遷地區(qū)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在車流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對原有省道進行拓寬時,充分利用舊路路基,能極大地節(jié)省了投資。但同時也對施工單位的技術管理及安全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從施工組織方面看,舊路改建的最大特點是邊通車邊施工且道路車流量大,施工過程需花很大精力維持交通;其次,如果舊路沿線路口、工廠與商鋪出口及路線交叉很多,存在著較多施工干擾因素及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做出嚴密的施工組織設計,保障工程順利進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當?shù)亟?jīng)濟生活的影響。
3 舊路改造工程設計、技術上常見的問題及處理
3.1 利用舊路問題
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充分利用舊路無疑很好,但舊路一般標準較低,而當今公路設計等級普遍在二級以上,舊路一般無法全部滿足規(guī)范要求。如何取得經(jīng)濟與技術標準的最佳平衡點,是設計中的重要考慮因素。
原則上,為適應未來的發(fā)展,應以滿足技術標準為主,在達到設計規(guī)范的前提下,再考慮經(jīng)濟問題。在舊路路面達不到技術指標要求的情況下,舊路路面應予破除。由于老路路面以下結構層的綜合彈性模量和壓縮比與新建道路部分不一樣,如果老路不進行處理,直接在上面鋪筑結構層,極易引起錯臺、縱向開裂和其他病害。因此,老路面應破除,然后仔細檢查下面結構層的彎沉和強度是否滿足對應新建結構層的標準,達不到要求應繼續(xù)往下處理,直至滿足強度和各項指標為止。舊路結構層破除到什么位置比較合適,除了上述強度控制外,標高也應做為重要的控制內(nèi)容,找平層設在底基層范圍內(nèi),保證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老路范圍內(nèi)的厚度能達到設計厚度,在保證基層厚度的情況下,達不到要求厚度的,繼續(xù)向下破除,超過設計厚度以外的,用底基層材料找平至底基層頂面標高,保證找平層厚度不小于10cm。搭接處鋪設土工格柵,再鋪筑基層,基層頂面鋪設一層玻璃纖維網(wǎng),再在上面鋪筑瀝青路面,以避免錯臺和縱向裂縫。
3.2 新舊路交接問題及處理
在利用舊路作新路路基時,寬度通常不足,需在舊路單邊或雙邊擴寬,這時就存在新舊路交接問題,包括路基和路面的交接,設計及施工中均應慎重處理,以防新路使用其間出現(xiàn)病害。
3.2.1 新舊路基交接處理
新路基填筑前,應把舊路基交接面的雜草、表土清理干凈,而新路基基底除清理工作外,還需根據(jù)不同地質(zhì)情況作相應處理,如屬軟基則需作軟基處理,如屬一般地基則壓實,并檢測壓實度,達到設計規(guī)范要求,比如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備中規(guī)定一級公路路基填方1.5m以下壓實度應達到93%,二級公路應達到92%。如屬水田、菜地等經(jīng)常浸水的地基,則要先作排水、清淤等工作,晾曬一段時間直到符合要求后再壓實。填料方面,最好用透水性較好的礦碴填筑,如用土則應選用透水性良好、塑性低的砂性土,填筑時分層進行,每層松鋪厚度不超過30cm。
在新老路基交接處高填方路段還需進行沉降速率的觀察,為保證路面不致于因不均勻沉降而導致破壞,必須等新路基處于穩(wěn)定后才能進行路面結構層的施工。工程建設過程中,也可將舊路上經(jīng)過的車輛安排至新路基上通行,可起到加快路基固結沉降,縮短工期的明顯效果,但進行此項措施前,應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并安排一部分人員進行路基的維護及協(xié)調(diào)工作,以確保正常的通車及安全。
3.2.2 新舊路基交接處路面處理
在新舊路基交接處,因存在新舊路基沉降不均勻影響,水泥砼、瀝青等路面可能會出現(xiàn)裂縫、破碎等現(xiàn)象,除了加強管理新路基的的填筑,使壓實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以外,還要對該部位路面作一定的加固處理。水泥砼路面施工中一般采用雙層鋼筋網(wǎng)加固。以往有采用單層鋼筋網(wǎng)加固的,但效果不是很好。分析原因,單層鋼筋一般放置于水泥砼板底部,而實際上砼板卻是上部和下部都有機會受彎,采用雙層鋼筋網(wǎng)砼板上下部各放一層,抗彎能力大大提高。
3.2.3 在舊路上鋪筑新路面的若干問題及處理
舊路改建工程有很大部分利用舊路作路基,舊路經(jīng)多年行車,已相當穩(wěn)定。若原路面為瀝青路面、水泥砼路面,且路面情況較好時,可直接在其上鋪設新路面。但新路縱斷面線型設計不可能完全地按舊路進行,因此需對路面基層、面層的厚度作彈性處理。
3.3 結構層厚度處理
若設基層,水泥穩(wěn)定?;鶎颖仨毐WC厚度在20cm以上,若原基層受力情況良好,則可不設基層,調(diào)整厚度,直接鋪筑在舊路面上。另外,新舊路中線可能不符,且舊路路拱可能不甚規(guī)則,因此可能有以下情況:同一橫斷面內(nèi),新舊路高差有的只有幾厘米,有的則有幾十厘米。這時需對舊路面作半填半挖處理,路面結構厚度按上一段所述處理。
原則上,在舊路路面達不到技術指標要求的情況下,舊路路面應予破除,以保證新鋪筑基層的設計結構厚度,保持路面結構層受力更加合理??傊?根據(jù)前上第三大點所述,應結合設計標準備與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以取得經(jīng)濟與技術標準的最佳平衡點。
在舊水泥砼路面鋪筑新路面的處理。當新路面直接鋪筑在舊水泥砼或瀝青路面時,舊路面需鑿毛,并徹底清洗干凈,以加強新舊砼路面的連接。
4 施工組織中的常見問題及處理
4.1 維持交通
舊路改造施工一般需要維持車輛通行,在一些車流量大的道路更是重要,如何組織施工以令交通順暢是施工進度的關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單邊施工,單邊通車,這是基本。不同的工程各有不同的實際情況,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別處理。舊路較寬時。原路面較寬時,通過在原路肩上填土整平后,單邊可維持雙車道行車,施工時就可封閉單邊路。但封閉路段不可太長,因車流量特大,道路收窄后,車速較慢,極容易堵車,因此每段應在500-1000米為宜。這樣施工組織較方便,交通也不會受較大影響。舊路較窄時。原路面較窄時,封閉單邊施工時只能維持單車道行車。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嚴密地組織施工,做好施工計劃,工程才能順利進行。
另外,在施工段兩頭,需派出專人指揮交通,讓兩個方向的車輛輪流通過施工路段。還應注意保護未達強度要求的路面,防止車輛碰壞。對于砼路面,為縮短砼路面的強度形成時間,可使用減水劑、早強劑等添加劑,提高砼早期強度,并可縮短工期及避免窩工現(xiàn)象。
4.2 沿線路口較多時的處理
舊路沿線通常有較多出入口及路線交叉,施工時需留出缺口出入。但缺口太多,會嚴重影響施工,并且因施工縫太多而影響工程質(zhì)量。
因此,施工時應全面考察全路段的出入口情況,并調(diào)查當?shù)氐男÷愤B接情況,合理地定出預留缺口的位置。具體操作中,把可能合并的出入口盡量合并,必要時可修臨時便道相連,使多個出入口可從一個缺口出入;如兩出入口之間另有小路相連,則可作出繞路指示,封閉其中一出入口,只留一口出入。
4.3 施工安全問題
舊路改造施工存在較多安全隱患,若不注意就會危及施工人員和行人、車輛,夜間施工路段必須掛上警示燈,保證行車安全。
路上行人眾多,施工人員應注意文明施工,不要亂拋亂放,用電設施不可亂拉亂接,危及行人安全。
結束語:
舊路加寬處治的方案很多,各種方案都具其自身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條件。在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時,要對各種方案進行充分的研究,然后綜合考慮具體工程的地質(zhì)條件、道路等級標準和使用要求、現(xiàn)場施工條件,以及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等因素,選擇最適宜的方案。
舊路改建工程若處理不當,極易造成質(zhì)量隱患,影響使用功能并縮短壽命。施工前必須制定嚴密科學的施工組織計劃,施工中加強質(zhì)量控制、進度控制及施工安全管理,并以事前控制、過程控制為主要手段,進行科學、全面、系統(tǒng)的管理與控制,工程方可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