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青
敖魯古雅——一個陌生而古老的名字,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鄂溫克人,一個只有200多號人的微型族群。這個曾經(jīng)遠離塵世,以狩獵、養(yǎng)鹿為生的大多數(shù)族人,已放下獵槍走出大山,但也還有人固守著古老的放牧馴鹿方式,飼養(yǎng)著中國唯一的馴鹿種群,被人們稱為“中國最后的狩獵部落”。
“還有什么采訪的7我們的事有好多記者、媒體都報道過了。采訪我們是要收費的?!痹谡麄€營地中,瑪利亞·索二女兒德克莎的第一句話,就讓我看到了這個“森林部落”,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也并不遙遠。
營地里,除了瑪利亞·索的直系家人,還有旁系的70多歲老獵人安道和兒子毛謝,以及有著藝術(shù)家之稱的維佳和姐姐柳霞。最多時,大大小小有20多口。
因為瑪利亞·索是敖魯古雅幾位不會說漢語的老人之一,她的話要通過族中其他人來翻譯。
現(xiàn)實中,被族人稱為“最后的酋長”的瑪利亞·索話語不多,長相和一身裝扮會讓外人誤以為她是個俄羅斯老大媽,臉上也沒有人們印象中“酋長”的威嚴,更多是一個年長者的慈祥和歲月的滄桑。
瑪利亞·索今年2月剛度過80歲生日,她的父親也是獵人,這讓她從小就練就了打獵的好本領(lǐng)。年輕時的瑪利亞·索高個頭,漂亮而且利落。她比去世的丈夫拉吉米小12歲,是拉吉米的好幫手,丈夫打中的獵物,都是由她帶著馴鹿運回家中。在男性世界的鄂溫克人心目中,族里和家里都是男人說了算,但在拉吉米家里,卻是瑪利亞·索當家作主,原因在于拉吉米嗜酒。為了保證丈夫的健康,瑪利亞·索獨攬了家庭大權(quán),漸漸成為了家族的核心。
拉吉米去世后,她不僅承擔起家族的重擔,還把原來拉吉米在族里的威信和責任共同承擔起來。
瑪利亞·索的表妹古麗梅說,瑪利亞·索酋長一生很勤儉、細心,真正保留了很多民族特有的財富,其中包括狩獵所獲得的野生動物標本和祖輩遺留的工藝器皿。她還采集了很多的獵民草藥,每天忙完該忙的事之后,還能用鹿皮線做一些皮制的手套、小挎兜、首飾包等實用品和工藝品。
“做針線還有烤列巴也都是瑪利亞·索的絕活?!倍潭痰囊粋€多小時中,瑪利亞·索在帳篷中烤制的四五個噴香、焦黃的列巴已經(jīng)出爐。那外形更像西北人常見常吃的“馕”,所不同的是里面加了馴鹿奶和白糖,吃起來的確甘甜香脆。
瑪利亞·索二女兒德克莎說:“現(xiàn)在,族里的大事還都要聽她的,像鹿該怎么養(yǎng),往哪搬家,選擇什么樣的營地等等,大家都習慣了?!币驗樯缴系鸟Z鹿平時半野生狀態(tài)放養(yǎng),每隔三五天就要找回來喂鹽。瑪利亞·索最清楚馴鹿的習性,馴鹿什么時候應該在什么地方她很了解,獵民們按照她的吩咐去尋找放養(yǎng)的馴鹿,一找一個準。
性情和善的瑪利亞·索對酒卻有深深的仇意。因為酒曾奪走了她很多族人的性命,其中包括她的兩個孩子。她的大女兒柳芭是部落里的第一個大學生,從中央民族大學美術(shù)系畢業(yè)后到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當美術(shù)編輯。柳芭不喜歡城市,她想念山里的親人和馴鹿,所以她開始和山上的大部分獵民一樣酗酒。1992年,厭倦城市生活的柳芭回到了山里,當起了獵民。2003年8月11日的下午,有人發(fā)現(xiàn)她淹死在不到膝蓋深的河里,岸邊有一堆沒洗完的衣服和一個裝白酒的礦泉水瓶。
而她的另一個兒子也是因為酗酒,幾年前在山林中去世。
狩獵部落以馴鹿為生
5月的大興安嶺,早上4點多鐘就已天光大亮。這時,在陣陣鳥語聲中,瑪利亞·索一家也早早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他們將拴起的馴鹿放開,給眾多剛出生的小鹿喂牛奶、喂水,到河中打水用于食用,到森林中尋找燒火用柴。
“每年的這個時節(jié),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接生小鹿,喂養(yǎng)小鹿,鋸鹿茸。這一個多月中,營地里已新出生了70多只小鹿。這些小鹿每天晚上7點多前都要從山林中找回來?!爆斃麃啞に鞯亩畠旱驴松榻B。
雖然被稱作“最后的狩獵部落”,但現(xiàn)實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來源都與他們飼養(yǎng)的那群馴鹿有關(guān)。
自從2003年,敖魯古雅鄂溫克人走出大山,搬入300公里外根河市鄂溫克人新居后,他們的獵槍也大多被收,已不能再從事狩獵。而事實上,如今的大興安嶺,在人類的過度侵擾中,也已基本無獵可狩。平時除了見到幾只并不稀奇的鳥類外,竟沒見到一只野生動物。倒是瑪利亞·索的鹿群已從開始的十多頭,增至現(xiàn)在的300多頭,這幾乎占了整個鄂溫克民族鹿群數(shù)量的一半。
馴鹿一身是寶,如果按照每頭鹿5000—8000元計算,300多頭的鹿群就是一筆可觀的財產(chǎn)。雖然獵民點飼養(yǎng)著成群的馴鹿,卻并不輕易宰殺食用,被宰殺的馴鹿只是傷殘和衰老的。食品大都是隔段時間讓人從山下采購的大眾食品。
“我們在每個營地都呆不長,總要搬家,主要是考慮到馴鹿采食的需要。馴鹿愛吃一種山茅草?!弊迦苏f。
當?shù)卣?002年就在根河市的西邊為“敖魯古雅”243名鄂溫克人建起了居民新居,但在山林中生活了一輩子的瑪利亞·索,她舍不得山林中那群馴鹿,更鐘情于山林中那古樸、寧靜的生活。
瑪利亞·索不是部落里最年長的人,她還有個叫瑪利亞·布的姐姐,已經(jīng)100多歲,幾年前被子女們送到山下的敬老院?,斃麃啞に鞑幌胫谰蠢显菏鞘裁礃?,因為她不會去。但很多人還是認為,一旦瑪利亞·索去世,就不會有人再固守在山上,她的獵民點也就該解散了。
摘自《揚子晚報》200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