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俊
法使我們成為真正的人。
人類歷史在演進中經(jīng)歷了神權、君權、直至人權,最終由我們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法律在此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和舉足輕重的作用。誠如馬克思所說,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jīng)。
盧梭曾言,“人性的首要法則,是維護其自身的存在;人性的首要關懷,是對其自身所應有的關懷”。而這樣的關懷就來自于法律。先以民法為例,可以說,民法對我們的關愛是“從搖籃到墓地”的終生關懷。當我們出生時它就賦予我們民事權利能力,規(guī)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并讓我們享有人身權和財產(chǎn)權;當我們小的時候,它特設了監(jiān)護制度,讓我們有人呵護;長大后,民法又賦予我們民事行為能力,讓我們直接參與民事活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志,追求我們所要的幸福;當我們年老去世時,我們的財產(chǎn)成為遺產(chǎn),由我們的繼承人繼承;即使我們死后,民法還保護我們的人格權不受侵犯。其次是刑法,它規(guī)定了無罪推定、罪刑法定等原則,摒棄犯罪驕橫和恣意;同時鼓勵自首、立功,排除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成為犯罪的事由;即使因犯罪被判沒收財產(chǎn),刑法還規(guī)定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yǎng)的家屬保留必要的生活費,規(guī)定民事賠償優(yōu)先于財產(chǎn)刑。再次是行政法,它使政府的行政權力受到了約束和監(jiān)督,要求政府合法、合理、高效、便民行使權力。當行政行為侵犯我們個人的權利時,法律賦予我們有權追究政府的行政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最后看訴訟法。在原始社會,氏族內部以及氏族之間的爭端和沖突往往通過私人復仇和戰(zhàn)爭來解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私力救濟。法律訴訟和司法的出現(xiàn),標志著公力救濟取代了私力救濟,人們用文明的、理性的方式解決彼此之間的糾紛,從而盡力避免或者減少暴力復仇現(xiàn)象甚至災難和戰(zhàn)爭。總之,正是法的存在,我們才有了實現(xiàn)自身愿望的通途,也才有了更多的幸福、安寧與和諧。
法促進社會進步。整個人類的歷史也是社會不斷進步的歷史。人類的每一次進步,法都是強有力的助推器。這里略舉古今中外幾個經(jīng)典范例。公元前536年,鄭國執(zhí)政子產(chǎn)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征諸侯權位的金屬鼎上,向全社會公布,史稱“鑄刑書”,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這樣法律可以在全社會范圍內得到貫徹執(zhí)行。公元1789年,法國《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簡稱《人權宣言》宣布,人權是天賦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們生來并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人權宣言》廢除了封建制,授予農(nóng)民土地,第一次明確而系統(tǒng)提出資產(chǎn)階級民主和法治原則,成為建立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的綱領性文件。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宣判了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死刑,樹立了“民主”“共和”新氣象,增進了平等、自由新觀念。公元1918年,世界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即《蘇俄憲法》誕生,該憲法成為無產(chǎn)階級實現(xiàn)民主和組織國家政權的根本法,突破憲法傳統(tǒng)的政治領域進入到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領域,同時改變了憲法為西方文化的范圍,開辟了人類發(fā)展的新航道,開創(chuàng)了世界文化的新氣象。除此之外,法還能滿足人類對正義和秩序的需要。正義和秩序是法的價值所在。人類社會的需求和利益主體是多元的,資源也是不足的。如果說政治滿足特定的人通過對公權力的占有,謀求特定的利益,經(jīng)濟是謀求各類物的效用最大化的話;那么,法則滿足于人類對正義和秩序的渴求。這也是龐德所說的,法的目的是盡可能合理地建筑社會結構,以有效地控制由于人的本性而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的社會矛盾和沖突,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中人們的利益。
總之,法,為人的利益而立;法,乃善良公正之術;法,魅力無窮。請享受法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