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旭彬
當王莽在一個王朝的日落時分以拯救者的面目出現(xiàn)時,他手里唯一的武器只有道德。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則可以歸結為四個字:“克己復禮”。
在周、孔等往古圣人們的思想體系里,“克己”與“復禮”之間是二位一體、相輔相成的。然而。它第一個虔誠的實踐者王莽,卻得到了一種啼笑皆非的結局:“克已”使他成了當代的周公;“復禮”卻讓他成了遺臭萬年的逆賊。
在王莽的時代,沒有人能夠看透那真正的“天意”。
一
漢成帝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正月,岷山坍塌的消息傳人長安。此時的王莽36歲,這位年輕的光祿大夫,正冷眼旁觀著長安城因為這場災難而引發(fā)的劇烈恐慌。
這是一次罕見的巨型山體滑坡。史載:“生江三日,江水竭。”坍塌下來的山體竟將浩蕩的岷江(漢代以岷江為長江正源)攔腰截斷。江水為之斷流達三日之久。最關鍵的是,這次坍塌發(fā)生在西漢帝國的龍興之地。帝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權威人物劉向對此作出的解釋是:“周朝那會兒,岐山(周朝的發(fā)祥地)坍塌,三川枯竭,結果周幽王死于非命。我們漢帝國興起于蜀郡、漢中,如今龍興之地山崩川竭,天象的顯示也與此吻合,看來亡國之日不遠矣!”
在長安城嘈雜的恐慌中,王莽有著與劉向幾乎完全相同的預感。
作為帝國屈指可數(shù)的學者型官員,王莽當然應該很熟悉下面這些并不遙遠的史實。
漢昭帝元鳳三年正月,泰山突然立起來一塊巨石,長安上林苑一棵枯臥多年的老柳樹忽然站起來,還抽出了新芽。符節(jié)令睦弘跑去對昭帝說:“石頭與柳樹都是草民的象征。泰山則是皇室受禪祭天的地方。如今大石自立、枯柳復生,非人力所為,這昭示著必將有匹夫成為天子。先師董仲舒曾經說過,即便是明君,也不可妨礙圣人接受天命。陛下應該昭告天下,搜求賢人,承順天命,把帝位禪讓給他,然后像殷、周的后代一樣,退位為百里之國的諸侯?!?/p>
結果,睦弘被當時的輔政大臣霍光砍掉了腦袋。
漢武帝定國策為與儒生共享天下,漢宣帝則崇刑法而輕儒學。名儒蓋寬饒看不下去,上奏漢宣帝說;“如今儒學衰敗,陛下把刑余之人當成周公與召公,拿法律代替了《詩》、《書》?!兑讉鳌防锩嬲f過,五帝、三王擁有天下,就像四季的運轉一樣,到時候了就必須更換。不符合天命的人,是不能強行占據(jù)帝位的?!?/p>
宣帝不準備寬恕蓋寬饒的“帝位循環(huán)論”,但迫于輿論,準備寬恕蓋寬饒個人。結果,蓋寬饒卻自殺成仁了。
前不久,北地太守、名儒谷永又對漢成帝說:“天意從來都不會對一姓情有獨鐘,因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個人的天下。陛下即位以來,忤逆天意,倒行逆施,導致災難叢生,萬物天傷。臣要提醒陛下,若終不悔改,惡政依舊,恐怕天意會拋棄漢室,另擇有德之君!”
谷永沒有被殺,也沒有自殺。恰恰相反,“天子甚感其言”。
王莽抬起頭,把目光投向了暮色中的官城。從他窄小的院子里,可以看見未央宮巍峨的一角飛檐。許多年來,那座官殿里的主人一直都在承受著帝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懷疑,也一直都在嘗試著為自己正名。從睦弘的被殺,到蓋寬饒的自殺,再到谷永的“天予甚感其言”,王莽所看到的,分明是這樣一條線索:老劉家對自身帝位的合法性,越來越沒有了信心。
帝國意識形態(tài)的祖師級人物董仲舒曾經說過:“道之大原出于天?!睙o論是自然,還是人事,都必須受制于虛無縹緲的天命。董仲舒還說過,他不承認“家天下”。按照他的赤、黑、白三統(tǒng)循環(huán)理論,皇帝是可以輪流坐的,說不定明年就能到俺家。
王莽相信,董仲舒說得很有道理。
二
岷山坍塌帶來的最直接后果,是公卿們?yōu)榱藘氖虑橥蝗欢汲闪藷徨伾系奈浵?。成帝沒有子嗣,而儲君則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次蜀郡的山崩川竭,與帝國儲君的長期缺席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綿長的爭議,糾纏著權力集團聞的爾虞我詐,終于在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有了結果:漢成帝的侄子、定陶王劉欣被冊立為太子。在這綿長的權力斗爭中,王莽也一步步地逼近著權力集團的核心。劉欣成為太子的同年,他也成了大司馬兼輔政大臣。
作為一個把持了帝國最高權柄達20余年之久的家族,老王家一直都是民眾輿論當中的反面形象。貪污腐化、驕奢淫逸這些散發(fā)著腐味的詞語,都能最貼切地形容老王家的現(xiàn)狀。但是,王莽的上臺,讓這一切評價都來了個180度的大轉折。
許多年來,王莽一直都代表著漢帝國個人道德的最高水準。這種道德楷模生涯是從王莽14歲那年開始的。
那一年,他那一直不得寵的姑姑王政君終于熬成了太后,表哥劉驁則成了后來的漢成帝,老王家一夜之間雞犬升天。一門五侯。炙手可熱。但這一切都和王莽沒什么關系,父親的早逝,家境的貧苦,幾乎已經讓老王家忽略了這對孤兒寡母的存在。
大多數(shù)被邊緣化的小人物。都喜歡以特立獨行來引起別人的注意,王莽似乎也不例外。他折節(jié)恭儉、節(jié)衣縮食,拜人了名儒陳參的門下。刻苦學習《禮經》,“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成了老王家的一個異類,同時也諷刺了叔伯兄弟們的飛鷹走狗和不學無術。同樣,他參加工作之后,悉心照料自己的寡嫂和年幼的侄子,為侄子聘請了最優(yōu)秀的老師,又讓其與自己的長子同日成親,也正反襯著自己當年被族人拋棄的不幸遭遇。
因為有著這樣隱秘的心思,王莽也很難掩飾自己做作的跡象。在侄子和兒子的婚宴上,他三番五次地辭別眾賓客,跑去內院“關心”老母親的病痛暗地里購買婢女的消息被表兄弟們獲悉后。他的解釋則是:“后將軍朱博沒兒子,我聽說這個婢女生育能力很強,所以給朱博買了下來”。公卿列侯的夫人們來府上探望生病的王老夫人。在大門口卻遇到了“衣不曳地,布蔽膝”,打扮有如仆役的王莽夫人……
少年時代孤兒寡母被遺忘在陰暗角落里獨自掙扎的遭遇,一直都在鞭策著王莽努力去強化自己的存在感。從這樣的角度來審視,當他在伯父、大將軍王鳳的病榻前一連數(shù)月衣不解帶、蓬頭垢面地用心服侍時,看似完全融入了老王家的他,其實卻越走越遠。他執(zhí)政之后,一改之前伯叔父們任人唯親和奢斂無度的作風,“聘諸賢良以為掾吏,賞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為儉約”,不免也有與老王家拉開距離的用意。
帝國的執(zhí)政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這么清正和廉潔了。這是王莽執(zhí)政一年多以來,帝國士大夫們的切身感受。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王莽頻繁提拔讀書人,經常去太學里面視察,從不吝嗇撥付教育經費……士大夫們覺得。那種久違的被尊重的感覺,又一次回到了他們身邊。
可惜的是,當漢成帝在公元前7年去世,新皇帝——也就是日后的漢哀帝劉欣登基之后,王莽不無悲哀地發(fā)現(xiàn),新皇帝并不準備把漢帝國這個舞臺繼續(xù)留給自己來表演。即位后不過幾天,新皇帝就向大臣們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自己的祖母定陶恭王太后該住在哪里?
這個問題。其實本來不是問題——“為人后者為人子”,是朝廷當年選擇劉欣為太子時,所定下
來的硬性條款。作為繼承漢成帝皇位的前提條件。劉欣必須拋棄定陶國的宗法譜系,與自己的生父切斷宗法上的父子關系。以漢成帝為父親。而以漢成帝為父親的后果,則是必須認同漢成帝的母親王政君為親祖母·認可王政君為親祖母的后果,則等于認可了老王家為自己的直系外戚,這其中,就包括了認可王莽是自己的親舅舅。
劉欣顯然不愿意,當日他為了皇位不得已答應了做別人的兒子和侄子,如今他已大權在握,又何必再做?
王莽知道,曾一度屬于自己的舞臺,隨著成帝的去世已經不復存在。新皇帝那個暖昧的問題已經明確表示,他并不承認王莽是他的舅舅。
在劉欣入住未央官之前,王莽已經從官里搬回了司馬府。緊接著他又上奏章要求退休——事實上,這一年他還不到40歲,遠非退休的年齡。劉欣自然也知道,王莽不過是在以退為進。所以,當王莽借口養(yǎng)病閉門不出時,劉欣也不得不下詔說:“大司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聽政?!钡@些裝飾門面的推推拒拒絲毫不能改變王莽最終的命運。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王莽被免除一切職務,逐出京師。
建平二年的夏天,和長安的人心一樣酷熱和焦躁。王莽攜妻挈子,悄悄離開了生活了整整40年的長安城,沿著滄桑的咸陽古道,奔向自己的封地南陽新都。
三
王莽平靜地離開了長安城,漢哀帝劉欣卻正處在極度的焦慮當中。
岷山的坍塌,已經過去了整整5年。但在劉欣看來,卻仿佛只是昨天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天災降臨在這個暮氣沉沉的帝國。越來越多的百姓正在對老劉家喪失信心。睦弘、蓋寬饒和谷永們的故事,不僅王莽牢牢記在了心里,劉欣也從來不敢片刻稍忘。
難道,天意真的已經準備要拋棄老劉家了嗎?年輕的漢哀帝站在未央宮前的廣場上,仰視著滿天的星斗。
這一年的六月,終于有一個叫夏賀良的人站了出來,“解開”了劉欣心中的疑惑。他告訴劉欣:“漢朝氣數(shù)已盡,改朝換代已經在所難免。老劉家要想繼續(xù)做皇帝,就必須再接受一次天命,必須改紀元、換國號?!?/p>
這位夏神棍還具體解釋了一番哀帝所面臨的現(xiàn)狀:“以前漢成帝不肯接受現(xiàn)實,不愿意重新受命,還殺害了我的老師,后來他果然絕了后。如今陛下您年紀輕輕,也一直疾病纏身,可見這正是上天對陛下的警告。只有改紀元、換國號,朝代,才能讓陛下延年益壽,早育皇子?!?/p>
劉欣被說服了。很快,帝國的百姓們就都接到了這樣一份詔書:“漢朝建國二百余年,氣數(shù)已盡。但皇天庇佑,又給了我們老劉家一次再受天命的機會。朕無德無能,豈敢抗拒!現(xiàn)在宣布改元更號。建平二年改為太初元年。朕自此以后不再是漢朝皇帝。而是‘陳圣劉太平皇帝?!?《漢書·哀帝紀》)
顯然,這位年輕的新皇帝并不清楚這份詔書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后果。事后回顧,其影響之惡劣,簡直難以想象——這是漢帝國最高首腦首次主動承認自己氣數(shù)已盡。至于那個什么“陳圣劉太平”,如果完全不知所云倒也罷了,偏偏又引發(fā)了這樣的流育:“陳國人,是舜帝的后代·老王家則是陳國人的后裔。漢朝劉氏是堯帝的后裔,堯傳位給舜。這個國號意味著老王家將要取代老劉家。王莽要代天行道啦!”
到了這年八月,對于漢帝國的未來,民間已經是議論紛紛。而夏神棍信誓旦旦的“嘉應”卻始終沒有出現(xiàn)。自然災害仍然此起彼伏,哀帝的疾病非但不見好轉,反而日漸沉重。夏神棍為了推卸責任。居然又說問題在于朝廷沒有更換新的大臣。還向哀帝推薦了幾個自己的心腹。建議由他們接任丞相和御史大夫。
哀帝終于醒了過來,“陳圣劉太平”王朝存在了不到兩個月,大漢朝又回來了。夏神棍被處決。
也許,哀帝認為自己病情的加重和篡改社稷這一“不忠不孝”之舉有關,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他把全國各地被廢棄掉的7 00多座劉氏神祠又都重建了起來。在這短短的一年里,他對著上蒼和這些神祠,禱告了37000多次。
而王莽在新都的陋宅里拾起了久違的《禮經》,冷眼旁觀著長安城里的這場滑稽的鬧劇。道德的力量,正逐漸在這個失勢的“前大佬。周圍凝結起來。南陽當?shù)氐奶嘏闪艘粋€人去新都做一把手,以便監(jiān)視王莽。不料派去的卻是極端敬重王莽的孔休??仔莘堑珱]有履行自己的監(jiān)視職責,反倒在王莽染病之際,晝夜守候在他身邊。
天意似乎也在向王莽傾斜。建平四年(公元前5年)開春,關東地區(qū)的百姓們突然亂成了一鍋粥,各自手里拿著根麥稈,互相傳遞,說什么是在。行西王母籌”。以此迎接西王母來統(tǒng)治這個無可救藥的國家。這些激動萬分的人流,或披發(fā)赤腳,或夜行晝伏,或越墻闖關,或車馬轔轔,滾雪球一樣匯聚成數(shù)十萬之眾,橫掃關東大地,直奔長安而去。長安城的居民也被這種狂熱所帶動,大街小巷祭祀西王母的活動一直從春天持續(xù)到秋天才漸漸平息下來。
人們普遍認為,這場空前的大騷亂,是“王太后、王莽之應也”。
王莽合上書本,將目光投向長安所在的方向。他分明看到,“天意”正張開雙臂向他奔來。
四
為了讓自己配得上這份沉甸甸的“天意”。王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當兒子王獲殺死了一名家奴時,他立刻就陷入了痛苦的掙扎之中。
殺死一個家奴。在當時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官宦大戶人家。誰每年不曾草營過幾條人命?但這條人命對于王莽來說,卻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許多年來,他一直恪守著儒家經典的教義為人處世,處處以溫良恭儉砥礪自己。二十年如一日的謹言慎行,才換來了今天的聲譽。一個積累聲譽的人,和一個玩積木的孩子沒什么兩樣,積木堆得越高,倒塌的危險就越大。名譽越純潔無瑕,一旦沾上墨點,也就越顯得刺眼。
在兒子與道德楷模之間,王莽終于選擇了后者。王莽很清楚,只有這樣,他才配得上那虛無縹緲又無處不在的“天意”。
逼著兒子自殺,再一次讓王莽成了帝國輿論的焦點人物,帶給他最直接的收益則是:“在國三歲,吏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shù)。”終于,在一場日食之后,皇帝敵不住社會輿論的狂轟濫炸,準許王莽返京了。
也許,“天意”真的是在眷顧王莽。他在京城閑居了僅僅一年時間,年輕的漢哀帝就去世了,而且在此之前,哀帝的親祖母和生母也都已經去世。這些年來幾乎被人們遺忘了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突然間又成了那幽深的皇宮之中最高權力的擁有者。
最意味深長的是,哀帝是帶著國之將亡的遺憾離開人世的。這位著名的“斷袖”皇帝,至死仍然堅信漢帝國氣數(shù)已盡。抱著這樣的“成見”,他決定把這個帝國無償贈送給他的同性戀人董賢。當王莽恢復大司馬的職位,重新成為漢帝國的執(zhí)政者時,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老劉家自己都已經對漢帝國徹底喪失了信心,王莽卻還在為維持劉氏皇統(tǒng)而傾盡全力。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元壽二年(公元前元年),與哀帝血緣最近的中山孝王的后裔、九歲的劉衍成了新皇帝,史稱漢平帝。次年,改年號為“元始”,意思是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了。王莽驅逐外戚(也包括老王家在
內)、重用儒臣的一連串舉措,確實也似乎正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而“天意”也再次在關鍵時刻給予了他“無私”的支持。
在遙遠的西南方,一個叫作越裳氏的蠻族。跋山涉水來到長安,向朝廷獻上了一只白雉和兩只黑雉。知識分子們立刻陷入了狂熱的興奮當中——熟讀經書的他們當然知道。周公當年竭心盡力輔佐年幼的成王時,這個傳說中的越裳氏就曾帶著白雉去鎬京朝見。他們熾烈的目光,瞬間都聚焦在了謙恭的大司馬王莽身上。
難道,他就是當代的周公?
知識分子們?yōu)樽约旱倪@個“發(fā)現(xiàn)”而心跳加速。在對王莽的一番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仔細打量和考察之后,他們覺得,這個“發(fā)現(xiàn)。極有可能是正確的。王莽幾十年如一日的謙恭。幾十年如一日的廉潔,幾十年如一日的公正,幾十年如一日的崇儒……偌大的漢帝國,再沒有比他更適合的“周公”人選了。
公卿大臣們終于按捺不住,主動跑到太后王政君跟前。激動萬分地說道:“王莽以個人巨大的功德,使周公、成王時代的白雉之瑞在本朝再現(xiàn)。圣人之法,對有大功德的臣子必須賜予高貴的封號。譬如周公,就終生以‘周為號。如今王莽有定國家,安漢室的大功,理應賜爵號為‘安漢公,這樣才能對得起天意。”
五
王莽看著上林苑里的那只白雉,不覺地入了神。
他沒有辜負輿論的信任。再三推辭。裝病閉門不出都完全契合了輿論對他的期望。最后,他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安漢公的爵號,卻推掉了賞賜給自己的遼闊封地。當輿論堅持要他收下這些封地時,他卻說:“如果非要封賞,我個人鄭重建議。不如冊立各諸侯王的后代,以及高祖以來功臣們的子孫。大者封侯,小者賜爵。”
在王莽的提議下,這一年,漢宣帝的36個子孫都被封為了列侯;一大批功臣的后裔則成了關內侯,平帝即位前所有的地方官,無論還在不在職,都收到了朝廷賞賜的禮物,退休的高官們,也都領到了相當于以前俸祿三分之一的養(yǎng)老金;長安附近的百姓們,居然還收到了朝廷的退租……
很自然地,輿論又一次掀起了仰視王莽的高潮。
上林苑的白雉在經歷了一個夏天的煎熬之后,終于慢慢適應了異地他鄉(xiāng)的氣候。王莽很多次看過那只白雉在那棵死而復生的柳樹上跳躍,想必也許多次回顧過自己的政治生涯。從政二十多年,自己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政績,作為一個知識型官僚,也沒有半部有影響力的著作。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這萬人景仰的地步,所依靠的,不過是兩個字:道德。
如今,他已從當年被老王家拋棄在陰暗角落里的丑小鴨,變成了人人景仰的安漢公;如今,他也已經從長安低矮的棚戶區(qū),搬進了前宰相蕭何的故居,如今,他已經達到了一個道德楷模所能到達的最高峰,接下來,他該做些什么?
在塑造個人光輝道德形象的漫長歲月里,雖為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但王莽一直沒有正式宣布過自己的政見?,F(xiàn)在,時機已經成熟了,他不但要向所有人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且,他還要帶領所有人,去為實現(xiàn)這一理念而努力奮斗。
所以,在這年的六月份,王莽以朝廷的名義隆重冊封了周公和孔夫子的后裔,而且還宣布,自己將要以周公和孔夫子的教導為準繩,來治理這個墮落已久的帝國。
六
幾乎就在王莽徹底獲取最高權力的同時,一場巨大的考驗也猝不及防地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元始二年(公元2年),今山東、河南一帶發(fā)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餓殍遍野,慘不忍睹。尤以青州最為嚴重,幾乎十室九空。
王莽進宮做通了老太后的思想工作,讓老太太擺出穿粗衣、吃糙糧、與百姓同甘共苦的態(tài)度來,隨后自己又出錢百萬,獻田30頃,用來賑濟災民。在王莽的表率作用下,官員吏民當中,獻出自己田宅的,竟達230人之多。
如此大規(guī)模的“好人好事”,漢帝國的百姓們已經很久沒有聽說過了。
王莽很清楚,這樣嚴重的旱蝗災害,不是僅憑道德表率的力量就可以應付得了的。隨后,在他的主持下,一系列救災措施爭先恐后地出臺了:
在長安城建設200棟簡易板房,用來收容流亡的貧民。
中央派出滅蝗使者去各地主持滅蝗,災民可按滅蝗數(shù)量的多少,向朝廷兌換賞錢。
天下平民資產不足兩萬者,受災地區(qū)平民資產不足十萬者,免除租稅。
災民患疫病者,安置到隔離病房免費治療,有家屬疫病而死的家庭,按死亡人數(shù)多少賜予對等的喪葬費。
開放皇家園林呼池苑,設為安民縣,用來安置流民。
如此有責任心的政府,漢帝國的百姓們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見到過了。他們突然有了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接下來,王莽又做了一件讓百姓們更加瞠目結舌的事情。
災年亂世,百姓們?yōu)樯嫸鴩[聚山林,淪為匪寇是極常見的事情。朝廷以往的處理措施,也無非是將之視為逆賊。大加剿殺而已??赏趺Р贿@樣看。這年九月,蝗災剛剛稍有緩解,他就派遣心腹陳茂帶著300人的敢死隊做通了一個叫作成重的“江湖賊”首領的工作。陳茂向成重傳達了王莽的基本精神:是國家讓你們成了盜賊,國家愧對你們。
百姓們開始飄飄然了。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作為一介草民,竟還可以獲得這樣的尊重。
王莽正在成為他們心目中的未來和希望的化身。所以,接下來發(fā)生的這些事情,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元始三年,漢平帝12歲,到了該結婚的年齡。王莽發(fā)布命令,為皇帝挑選天下名門的女子充實后官。為了避嫌,他又刻意強調說:“老王家的女孩子不在挑選范圍之內?!钡龑ν趺o限仰望的輿論自然不愿意。那些日子里,庶民、太學生、各級中小官員,每日里都有千余人黑壓壓一大片堵在皇宮門口,為王莽鳴不平;公卿士大夫等高官們則放下所有的日常工作,整日里追著王莽苦苦規(guī)勸說:“今當立后,獨奈何廢公女?天下安所歸命!愿得公女為天下母!”王莽派人去勸太學生和大臣們回家。結果堵在宮門口的人卻越來越多。
史書解釋說,其實是王莽本人極希望自己的女兒入選,所以才如此欲擒故縱。這顯然是存有偏見的誅心之論。即便王莽可以憑威權迫使那些臣僚們力捧自己的女兒,但若非真具有強大的道德感召力,那些終日沉浸在圣賢語錄之中的儒生們,恐怕也不會有那么大的熱情,成天價地堵在皇宮門口。
七
女兒終于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成了皇后。不過王莽并不希望憑此突出老王家蒸蒸日上的權勢和地位,相反,他希望借這次機會,向全國的老百姓普及一下“正確”的婚禮儀式。
同時代的名儒鮑宣曾當著漢成帝,痛心疾首地細數(shù)過本朝百姓的七亡、七死,并尖銳地點明了罪魁禍首:“公卿、守、相貧殘成化之所致?!弊鳛橐粋€從《禮經》的學習中一步步走上執(zhí)政地位的道德楷模,王莽和鮑宣一樣堅信。要拯救這個墮落已久的帝國,首要之務就是道德的重建。而重建道德的首要之務,就是“克己復禮”。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已經讓世人認可了王莽“克己”的成就。將他推上了道德楷模的寶座。如今,他覺得,“復禮”的時機已經完全
成熟了。
所以,女兒與漢成帝之間的婚禮,在他眼里也就不再只是一場婚禮那么簡單。他需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將漢帝國重建成儒家經典教材中萬人景仰的“禮儀之邦”。于是,他責成光祿大夫劉歆。按照儒家經典中的記載,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婚禮儀式,然后借著這次皇帝的大婚,以詔令的形式把這套儀式推向全國。他宣布,此后帝國任何一個角落里的百姓婚娶,都必須嚴格按照這套儀式來舉行,否則不但婚姻無效,還將受到王法的嚴懲。
發(fā)布完詔書之后,王莽又推辭掉了作為皇帝岳父應得的巨額封地(25600余頃)和巨額聘禮(黃金2萬斤、錢2.23億)。
所有在深重的苦難中浸泡了太久的民眾。都會產生同樣不切實際的幻想——某一天,一個傳說中的英雄或者圣人,會降臨人間來拯救他們。背負著七亡、七死的漢朝百姓們也不例外。他們看了太多橫征暴斂和貪得無厭的執(zhí)政者,也已經觀察了王莽很長時間。在這漫長的20年里,王莽一步步地憑借著自己道德的力量,登上了今天的高位。如今他已大權在握。卻依舊潔身自好、崇儒扶貧、儉樸自持、謙恭恬退。
于是人們越來越堅信:如果這個混沌的世道真的會出現(xiàn)周公式的圣人,那么他不可能會是別人,只會是王莽。
八
當然,反對王莽的人仍然是存在的。在漢平帝登基的第一年,一個縣里的小功曹申屠剛就借日食批評王莽不讓平帝的生母以及外戚們入京。次年,西南地區(qū)的官員們上賀表說當?shù)睾永锇l(fā)現(xiàn)一條黃龍,朝廷緊急召開御前會議,討論黃龍出現(xiàn)的偉大政治意義,大司農孫寶卻跳出來說,如今風不調、雨不順。朝廷沒資格瞎談什么黃龍。
在處理這些反對派時,王莽盡量做到了寬宏大量,最嚴厲的處分也不過是罷官削職而已。因為他自信,申屠剛、孫寶之流畢竟只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仍然是支持自己的,自己犯不著為了懲罰他們而破壞當前的和諧氣氛。
王莽沒有料到的是,自己的長子王宇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
當父親王莽一門心思地做著自己的“周公夢”時,兒子王宇考慮的卻是更為現(xiàn)實的問題:父親禁止平帝的母親和親屬到長安來,固然是有前車之鑒的——哀帝的祖母來了之后,不就把老王家踢出長安城了嗎?可是。平帝終究是要長大、要親政的。那時候,老王家豈不是要面臨一場更慘重的大清算?!
憂心忡忡的王宇決定替父親化解這場潛在的危機。他私下里與平帝的親舅舅們取得了聯(lián)系,一次又一次地試圖以各種小動作,將他們弄進長安城。不讓平帝的外戚入京,是王莽鐵打不動的原則。在黔驢技窮之后,王宇們針對王莽篤信“天意”的特點,決定求助于鬼神。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里,平帝的一位舅舅呂寬,拎著一桶狗血,嘩啦啦地潑在王莽家的大門上,然后就被當場抓住了。
隨后,呂寬供出了幕后的王宇。
于是,又一場以周公為藍本的戲碼鳴鑼開場了。在王莽的授意下,一道這樣的詔書出爐了:“堯帝有逆子丹朱,周文王也有逆子管、蔡。上古的圣賢也拿自己愚昧的兒子們沒有辦法。安漢公如今居周公之位,輔佐成王一般的幼主,也不得不實行管、蔡之誅,大義滅親?!?/p>
王宇死于一杯毒酒,平帝的外戚們也死亡殆盡。王莽為此專門撰寫了八篇總結性的文章,以戒子孫,并以政府法令的形式頒行全國,作為官員和知識分子們的必讀書籍。
元始四年(公元4年)二月,在全國人民的熱切盼望之中,王莽為小皇帝和自己的女兒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這場大婚。有意無意地沖淡了“王宇案”帶來的戾氣。乘著帝國正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八位中央大員手持皇帝的符節(jié),分作八個方向,按照王莽的旨意,開始“巡行天下”。
八方使者此行的主要任務是觀覽風俗,宣揚教化。王莽責成他們,將周公與孔夫子的經典道德灌輸?shù)降蹏拿恳粋€角落。
王莽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如此大規(guī)模地推廣周、孔道德的執(zhí)政者。知識分子們瞬間激動得難以自持。所以,這年夏天,包括中央高級官僚以及普通百姓在內的八千余人,再次聚集到了皇宮門口。他們強烈要求:安漢公已經不足以酬報王莽的豐功偉績,要朝廷完全按照成王賞賜周公的標準賞賜王莽。
王莽一直在等著這一天——等著自己“當代周公”的身份被大眾徹底認可。
一場完全按照封拜周公的賞賜儀式在未央殿里隆重舉行了。王莽獲得了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官職:宰衡。士大夫們解釋這個官職的由來:上古大賢伊尹官任阿衡。圣人周公則官任太宰,“宰衡”是二人官職的結合體。
京師里又開始流傳一則傳奇:蜀郡一名叫路建的男子,在聽到了諸多王莽的感人事跡后,深感慚愧,主動放棄了訴訟。朝廷把這則故事推廣全國,士大夫們又一次興奮了起來——儒家經典里曾有過記載,虞、芮兩國當年發(fā)生了爭執(zhí),后來被周文王的仁德所感動,主動終止了糾紛。
站在上林苑的柳樹下,王莽看著那只在草叢里時隱時現(xiàn)的白雉,陷入了沉思。他又一次想起了那些難以揣摩的“天意”,岷山的坍塌,夏賀良的謬論,以及哀帝臨終時的絕望……
自己花了整整30年的時間才成為周公,但“天意”真的是要自己成為周公嗎?
他很快就會看到答案。
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