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文
2004年12月,谷歌宣布籌建全球最大的數字圖書館,通過與公共圖書館及與教育研究機構圖書館合作的方式,掃描由圖書館提供的書籍,制作成電子書,向公眾提供服務。從那時起,谷歌到底擁有什么權利,作者如何保護圖書數字版權的話題就甚為熱鬧。谷歌雖然宣稱著作權人能夠得到63%的收益分成,但操作復雜,著作權人的收益很難保障。
2005年,美國作家協(xié)會與美國出版商協(xié)會就谷歌未經授權即對圖書進行數字化一事提起集團訴訟。2008年10月,谷歌公布了其與美國作家協(xié)會和美國出版商協(xié)會達成的和解協(xié)議。
根據該協(xié)議,谷歌將其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圖書進行數字化制作,建立數字圖書館,進行多功能開發(fā)利用,包括團體訂閱、個人用戶購買、公眾免費查閱以及對有關數據進行技術研究和開發(fā)等使用方式。
該和解協(xié)議一經推出,就引發(fā)眾多爭議與質疑,美國司法部決定就該和解協(xié)議的正當性與公平競爭性進行審查。
各國對谷歌及其和解協(xié)議的態(tài)度
伴隨谷歌數字圖書館項目的推進,引起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反對的聲音。反對者認為:第一,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構成不正當競爭;第二,谷歌通過其數字圖書館計劃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對中型科學與學術出版公司的存在基礎構成威脅,諸如亞馬遜之類的在線圖書銷售商也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第三,即使為了教育、科學與研究的目的應當開放更多的書籍,也應有一個范圍,并非所有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應包括在內,谷歌完全沒有進行區(qū)分;第四,權利人無法得到公平保障,谷歌可以從“后門”利用作品,而外部無法確知。
針對谷歌和解協(xié)議,人們也有非常明確的反對。歐洲書商聯(lián)盟(EBF)強烈抨擊谷歌和解協(xié)議,認為和解協(xié)議給予了谷歌太多權利,同時與歐洲的版權法律沖突。歐洲出版商聯(lián)盟(FEP)表示,谷歌違反了先許可后使用的規(guī)則,同時認為事實上數以百萬計的作品根本就不會有人主張權利,因為谷歌那300頁的和解協(xié)議太復雜了。如果權利人不主張權利,則會有大約50%-70%的書籍及權利掌握在谷歌手中,谷歌可以隨心定價。
歐盟委員會已決定在今年9月7日針對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對歐盟作者權益的影響認定召開聽證會。
我國權利人面臨的問題
谷歌數字圖書館收錄的圖書眾多,截止到2008年,已經收納了700萬部圖書。根據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的抽樣調查,有570位中國權利人的17922部圖書在谷歌的數字圖書館計劃之內。
所涉及權利人包括著名學者和作家,如胡適、馮友蘭、沈從文、巴金等,還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領域學者的論著,僅中國社會科學院就有132名學者的1000多部圖書被收錄。這只是選擇少量權利人進行查詢得到的結果。國內許多出版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均已關注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愿意委托國內唯一的文字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為其主張權利。
由于此事涉及權利人眾多,任何一位作者或出版社若單獨與谷歌進行談判的話,都要耗費巨大的時間和財力成本,最好能有效地組織起來以團體的力量主張權利,讓中國的有關權利人能與谷歌平等相對,權利得到應有的維護,獲得應有的利益。
國內已有相當數量的作者和出版機構明確授權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出面與谷歌進行交涉,維護合法權益。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正在積極幫助作者和出版社做這方面的法律準備。
據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常務副總干事張洪波介紹,現在權利人主動委托進行維權的有一些,但更多的權利人還沒有重視這件事,沒有給文著協(xié)提供委托書。現在文著協(xié)正在爭取獲得更多權利人的授權,同時會在近期邀請法律專家進行座談,看是采取和解還是訴訟的方式與谷歌進行溝通。谷歌雖然宣稱“使絕版書獲得第二次生命”,但是,還是需要先征得作者版權許可,再使用相關內容,并且應該遵守美國的著作權法和美國加入的國際版權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