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龍
[6月5日,蓋特納訪華結束后兩天,國家外匯管理局透露,我國愿在安全、收益合理的范圍內購買不超過50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行的新債券。相比于其他的較為抽象的“共識”與“合作”,這或許是蓋特納此行最為直接的收獲了。]
三天的訪華之行,從啟程到踏上歸途,美國財長蒂莫西?弗朗茲?蓋特納的一言一行成為媒體眼中的“焦點”?!懊绹鴩鴤踩薄ⅰ鞍讓m巨額財政赤字”、“人民幣匯率”……人們此前對蓋特納可能帶來的議題的猜測鋪天蓋地。而今,蓋特納走了,人們猜測的爭議沒能上演,相反,更多的是利于兩國的“求同存異”,及其背后的大國博弈。
擱置的爭議
從訪華前的媒體吹風會,到6月1日北京大學第一場演講,美國新任財政部長蒂莫西?弗朗茲?蓋特納首次訪華一直被認為“目的不純”:盡管他臨行前高調表示,美國將承諾在中期內削減預算赤字,并承諾強勢美元,但市場卻質疑其實際目的在于推銷美國國債。
1961年出生的蓋特納顯示出與前任素有“中國通”之稱的亨利?保爾森截然不同的風格,年輕的蓋特納更加棱角分明,自1月26日其宣誓就職到如今訪華三日內的所言所行,我們可以看到蓋特納語言立場的轉變。
2009年1月22日,正在候任的蓋特納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為其舉行的提名聽證會上表示,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相信中國正“操縱”人民幣匯率,并“積極通過所有能動用的外交途徑,尋求讓中國在匯率方面做出改變”。
蓋特納曾任紐約聯(lián)邦儲備銀行行長,被奧巴馬提名為新任財政部長時47歲。就在蓋特納言論發(fā)表后不久,外匯市場就出現(xiàn)了美國國債被大量拋售的局面。英國《泰晤士報》1月23日評論說,奧巴馬政府候任財長蓋特納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的舉動將被證明是“危險的策略”,并可能使兩國關系受損。
曾與蓋特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事過的摩根士丹利中國經濟學家王慶對記者表示,蓋特納關于中國操縱匯率的言論很可能出于政治目的,是“為了提名聽證會順利進行”。而3月以后,蓋特納在媒體上針對來自中國的言論采取了小心謹慎的應答。
4月15日美國財政部向國會提交了后半年度的國際經濟和外匯政策報告。報告中并沒有將中國列入為取得競爭優(yōu)勢人為操縱行情的“匯率操縱國”。相反,蓋特納還贊揚中國“采取措施提高了匯率靈活性”。蓋特納同時表示,中國正在為增強其貨幣穩(wěn)定性做出努力,包括允許人民幣升值以及宣布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計劃。
“這里的態(tài)度轉變非常明顯。”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外匯報告對美國來說只是一個談判籌碼,美財政部每年都公布外匯報告,盡管中國“風聲很緊”,卻從未被列入外匯操縱國家的名單中。魯政委認為,正如保爾森在匯率問題上的糾纏換來中國金融領域的開放,蓋特納的真實目的在于讓中國購買國債和刺激內需。
而在G20期間,蓋特納還向中國保證了美元資產的安全。面對溫家寶總理對中國的美元資產安全性的擔憂,蓋特納在4月7日接受央視采訪時再次承諾,會采取措施確保美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基礎扎實,保持未來的強勢地位,讓人們對美國經濟充滿信心。
可以說,蓋特納訪華之前,已經做好了必要的鋪墊,曾經對中國的職責與質疑已經系數(shù)不見,更多談及的則是探討長期內如何確保平衡的世界經濟增長、未來全球金融構架里中國的作用等互惠互榮的議題。
兜售的信心
在蓋特納訪華之前,人們就已經在猜測他到中國之后的一些列會晤的主題與目的了。諸如保證中國向美國投資的信心和慎言中國操縱匯率等,在此之前已經做好了相應的鋪墊。作為美國國債發(fā)行操作方——美國財政部的掌權人,蓋特納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推銷美國國債的重任,這也是此前媒體普遍推測的其訪華主要目的之一。蓋特納在這方面頗下了一番功夫。而推銷其各種信心以免中國向美國投資的擔憂的目的也隨之顯現(xiàn)。
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蓋特納列舉了美金融體系恢復、消費者信心改善、房價下跌放緩等多項表現(xiàn)良好的數(shù)據(jù)指標,展示其對美國經濟復蘇前景的樂觀預期,同時在削減政府財政赤字方面也做出明確表態(tài),稱會在中期內將財政赤字降到“可持續(xù)的水平”。
在控制通貨膨脹方面,蓋特納更力挺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認為其有能力將通脹控制在較低且穩(wěn)定的水平。財政赤字、債務、通脹和經濟復蘇前景,蓋特納在這些直接導致中國對美國國債安全性存在憂慮的關鍵要素上的一一回應,無疑是在向中方灌輸信心,為美國的償債能力打保票,也給接下來的高層會晤創(chuàng)造了話語空間。
蓋特納在來華的飛機上就表示,“美國經濟在復蘇,請中國放心?!薄胺判摹倍殖隹谌菀?,落實到實踐層面卻面臨很多問題。就在蓋特納行前,美國財政部連續(xù)三天發(fā)行了總計1000億美元的國債。無節(jié)制的發(fā)債,累積到一定程度必將引發(fā)通貨膨脹,屆時不僅美元資產大幅貶值,中國的外匯資產可能出現(xiàn)大幅縮水,而且全球經濟復蘇也將遭到拖累。這不能不令人懷疑:美國國債的安全性究竟在哪里?美方要采取怎樣的措施來確保對美元資產的投資安全?
據(jù)此而言,蓋特納的保證并不能完全讓中國消除購買其債券的后顧之憂。但作為美國最大的債主,當然不排除繼續(xù)注資購買的可能。
未來的經濟藍圖
訪華期間,蓋特納不斷強調,包括金融系統(tǒng)修復等在內的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有賴于中美雙方的合作??v觀當前的中美經濟關系,絕非僅僅是增持或拋售美國國債、是否實現(xiàn)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所能覆蓋的,而是互利共贏的關系。
在更深層次上而言,中美之間的戰(zhàn)略博弈已經成為主導雙方經濟等多個領域發(fā)展方向的牽制力量,并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蓋特納此行過后,必然會在中美關系問題上有更深刻的體會。作為奧巴馬的特別代表,這一體會也將傳遞給華盛頓,傳遞給更多普通美國民眾。這無論對下月即將召開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還是對奧氏政府未來處理中美雙邊事務,都將發(fā)揮基礎性的作用。這可看作蓋特納帶走的第二件“禮物”。
中美雙方已就今年7月下旬在美國舉行首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達成共識。這或許是蓋特納能夠帶給奧巴馬的最具實質性的成果。
當蓋特納回國之后,美聯(lián)社馬丁?克拉辛格撰文稱,全球經濟已經出現(xiàn)了一些穩(wěn)定的跡象,這歸因于美國和中國采取的應對經濟放緩的措施。中國和美國決定將于7月27日當周在華盛頓舉行首輪美中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對話將著重處理兩國在當前和長期戰(zhàn)略利益問題上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涉及雙邊、地區(qū)和全球等廣泛領域。
克拉辛格認為,在蓋特納訪問中國期間,中國官員認識到美國有必要對促使經濟恢復增長和銀行系統(tǒng)穩(wěn)定采取有力舉措,即使以提高美國預算赤字為代價。蓋特納說,美中兩國為穩(wěn)定國際金融體系、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我們開始看到全球經濟出現(xiàn)了一些穩(wěn)定和復蘇跡象”。
可見,蓋特納訪華具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在兩個大國范圍內消除部分正義并達成共識,對于雙方都是有利的。盡管,坊間傳聞的“G2”有些言過其實,但事實上,一個靠大國共謀的經濟發(fā)展藍圖已經初步繪就。不管金融危機當前是否已經見底,這都是必要的。
6月3日,蓋特納走了。相信當他登上返回華盛頓的專機時,懷里裝的絕不只是28年前在北京拍的一張老照片。